受三大因素制约———买断式回购叫好不叫座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研发部 包香明
备受关注的债市创新品种———买断式回购,在经过反复研究、充分论证之后,终于在5月20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市了。从交易的情况看,可谓是关注有余而尝试不足。
截止到5月27日,具备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买断式回购交易条件,即签署了买断式回购主协议的市场成员为75家,仅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户成员的2.3%;从交易品种看,1天期回购共发生1笔,7天期回购共发生10笔,14天回购为3笔;从结算量看,债券结算量为10.76亿元,其中:1天期回购的资金结算金额为0.1亿元,7天期回购的资金结算金额为7.36亿元,14天回购资金结算金额为3.3亿元。与同期质押式回购和现券相比,买断式回购的结算量仅占了一个零头(如下表)。如此平静的市场表现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鉴于买断式回购具有的逆回购方在期初买入债券后享有再行回购或另行卖出债券完整权利的特性,一般认为,买断式回购的推出必将受到市场成员的青睐,有利于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债券市场的活跃。
这样一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投资品种推出之后,交易首周却表现平平。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
1、观望气氛较浓,参与机构有限。作为一种创新交易方式,买断式回购的推出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大多数市场成员来说,仍主要持“不熟不做”的谨慎心态,报以观望的态度,待充分熟悉、了解了该交易的各项细节后,再采取行动。因此,买断式回购正式开展一周以来,签署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主协议》、取得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资格的市场成员仅为75家。参与机构十分有限,这客观上造成了交易不甚活跃。
2、买断式回购由自发到自觉需要一个过程。自2002年以来,市场成员以现券交易方式,私下自发地开展买断式回购的交易就已经出现了。目前,规范的买断式回购规则出台后,根据《关于增加中央债券簿记系统买断式回购业务结算功能的通知》要求,单只券种买断式回购待返售债券总余额占该券种流通量的比例等有关买断式回购的信息将于下一交易日向市场进行披露。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规范了交易行为,防范了市场风险,但另一方面也给市场成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买断式回购要由自发到自觉的交易转变,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来开展,必须改变原有的交易习惯,这需要一个过程。
3、市场成员的业务准备工作仍需细化。买断式回购可视为融资,也可视为两次买断。但在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上,两种方式存在质的差异。作为融资,其交易的收入与支出应计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与支出科目中,其收入免征营业税;而作为两次买断方式,两笔交易均为现券交易,回购收入转为现券交易收入,需征收营业税,同时回购收入冲减了投资成本,使得账面投资下降。在买断式回购的具体操作中,有关会计处理使用的会计科目如何确定,相应的税务处理中关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要求如何确定,是市场成员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买断式回购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对于买断式回购的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处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各机构对该项业务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作为金融工具创新,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各地或各参与成员处理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市场成员的参与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