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亿美元改变了什么 外资购买A股周年观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 06:24 深圳商报 | |||||||||
直到最近大和证券、恒生银行的QFII资格获批准,沉寂了好一段时间的QFII才重新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去年5月首批QFII瑞银集团和野村证券获得准生证到现在,屈指算来,已有整整一年时间了。当QFII越来越多地出现在A股市场的投资者名册中时,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已超越了“他们买的是什么股票”那么简单了。 额度在新申请者不断扩容的同时,先期介入的QFII同样势不可挡。目前QFII第一“
对于QFII的“超热情”,大多数国内分析人员还是将其归因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大推动,虽然这未能完全得到QFII的公开认同。 出现额度供不应求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一段时间里监管方面对新申请额度的停滞。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谭雅玲认为:“近期QFII审批的动向与人民币预期风险有关。” 上周五渣打银行7500万美元QFII投资额度的获得打破了审批停滞局面。 有一没能得到充分证实的说法称,虽然没有基金那般严格的建仓规定,但是基于年审时投资态度将直接关乎未来额度的审批,因此QFII们不可能完全将钱换成人民币后“坐等升值”。于是造就了诸多QFII大举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的景观。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QFII被定义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典型代表。因此当ST股票以及市场知名的庄股都出现了QFII身影后,市场一时哗然。对此,一位外资银行人士称,QFII也只是普通投资者,虽然在投资理念、风险理解和投资操作中,QFII有着其特点,但这只是具体投资判断的不同而已,资本逐利的本质不会改变。 在积极型QFII重点出击蓝筹股和可转债的同时,收益不高,但风险几乎为零的货币市场基金成为了意在“一石二鸟”的“保守型QFII”的首选品种。与此同时,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被动型的指数基金等等,也都有了QFII的身影。 效应在诸多场合,上至管理层,中至市场分析人员,下到普通投资者,对于QFII进场后所产生的最大效应这一问题,几乎有着惊人相似的答案:QFII带来了投资理念的巨大变化。 都说QFII进场的效应是长期的、象征性的,但回首来看并非简单如此。仅QFII的进场就为券商、托管行带来了可观的当期效益。目前券商中人均利润“首富”的中金公司获得了5家QFII的委托。另一最大受益者当属执行QFII第一单的申银万国,目前股票投资最积极的瑞银是其核心客户,其经纪佣金收入不菲。 外资商业银行在QFII资金进入人民币特殊账户之日起就开始安稳地享受着存款增加的快乐。在汇丰、渣打两家银行中国区发言人均表示,QFII着实让其存款有了较明显的增加。目前拥有最大QFII托管量的花旗银行想必同样获益匪浅。 补漏如同其他市场工具一样,QFII本身只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可能全部解决市场上深层次问题。与此同时,它的诞生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瑞士第一信贷波士顿的中国研究部主管陆运刚指出,因为QFII刚推出不久,所以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例如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所带来的问题。此外,因为目前的QFII制度有一个锁定期,所以对资金流动性有一些限制,需要QFII投资者们进行转换。这其中也会带来转换风险和成本等等。此外,他指出,QFII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有一个大的前提:国有股减持。 对许多投资者来说,QFII只是一种渠道,而非一种投资对象、一个投资品种。鉴于此,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境内背景,境外身份”的投资人通过QFII渠道堂而皇之地摇身一变成了国际投资者。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此外,利用QFII来间接实现控股上市公司的计划也开始酝酿,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面临着全球资本的虎视眈眈。 等待中的QFII们显得仍然宽容,制度方面的“补漏”在他们看来只是时间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对于QFII继续下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是一个趋势。(王炯) QFII谈收获 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A股市场没有令我们的客户失望。”国际投资者已开始对A股有深入的了解。由于QFII的参与,在市场上形成一支新力量,本地投资者非常关注外资所买的股票。虽然QFII规模还不是很可观,但其对盈利好、管理好的上市公司的青睐,相对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国内市场已逐渐改变过去股票齐涨齐落的格局,好的股票有了可观的涨升,价值被充分发现。这说明国内市场越来越显示出成熟资本市场的特征。 QFII制度还应得到更大力的推进。这对A股市场的投资力量转换将大有好处。2003年QFII的发展势头非常好,今后更加规范的国内证券市场将吸引更多的QFII介入。 瑞银陈昌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外资之所以要买A股,是因为在H股市场上找不到他们所看中的行业和公司。A股投资弥补了外资的投资缺陷。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目前,无论是H股指数还是红筹股都难以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增长。H股指数主要集中在化工行业,H股指数更多反映的是国际石油的波动和影响;红筹股主要集中在电信行业,它也很难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如果客户对这些行业不感兴趣的话,就只有到A股市场淘金。 摩根大通副总裁兼中国研究部主管何启忠指出,投资者常常抱怨找不到中国GDP高速增长的“代表性”股票,例如港口类股票在H股市场仅有33亿港币的市值。相比之下,A股市场则是一个更为分散的市场,没有哪个行业的市值超过整个市场的25%。 以QFII中首个以公募基金形式出现的“日兴中国人民币国债母基金”的日兴资产管理公司高级基金经理宫里启晖介绍了为何独辟蹊径地选择国债作为突破口时称:概括而言,对亚洲债券市场开发前景的预期、对于全球债券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以及人民币国债收益率的相对吸引力是推出该基金的三大主要动因。这其中,人民币国债在亚洲债券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其战略性建仓的一个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