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紧急进京云南白药命运关键时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 09:5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北京、昆明报道 云南白药总裁助理高崇昆透露,美国强生公司曾经三次来昆明谈合资合作,但是云南白药担心的是,一方面密法外泄,另一方面担心跨国公司收购后将白药品牌冻结起来,是故
王明辉紧急进京 5月18日,一架空客340穿过阴雨绵绵的昆明抵达骄阳似火的北京,王明辉从机上下来,怀着复杂的心情去开始一场竞赛。 这场竞赛决定着中国著名的医药企业云南医药集团的未来。 等待着王明辉的,是一场痛苦的抉择。王是新任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药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云南白药(000538)董事长、总裁。一场针对云药集团的控股权之争,已到了关键时刻。 四个很有实力的公司都想得到云药集团的控制权。他们是中国华润集团总公司(简称华润)、上海华源集团(简称华源)、上海复星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和中国医药工业集团,此前外传的陕西东盛集团有限公司没有直接参与争夺。 此次王明辉紧急进京,据云南省政府一官员透露,主要是听取四巨头如何收购云药集团的具体方案。此次方案,将对谁最终入主云药集团起到关键作用。此前,踞守在昆明的华源集团队伍,和华润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石庆瑞和助手路强也北上,与早已守候在京多时的另两个对手,迎接王等诸人的“公审”。 胜负很可能在6月就有分晓。 今年2月份全面爆发的“云药系”重组越来越富戏剧性。 云南省政府一直想做大医药产业,下决心到2012年全省医药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利润上10亿元。而云药集团几乎覆盖了整个云南省的国有制药企业,重组便从云药集团展开。 华润一度抢得先机。2003年1月17日,由云药集团、华润、红塔投资、云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6.6亿元的云南云药有限公司(简称云药公司),华润斥资1.886亿元现金入股该公司,持28.57%股份,是第二大股东。按计划,新公司将在香港上市,融资后再回来反向收购,对云药集团属下的制药企业进行重组,最终解散云药集团。一个月后,云药公司收购了云南白药51%的股权,控股云南白药。 华润入主云药集团如意算盘是:不仅想控股云药公司,而且希望通过二次收购,最终掌控云南白药。 然而,风云突变。2004年2月,云南省政府免去云药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龙江职务,任新组建的云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因龙江既是云南白药董事长、云药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还是云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业界普遍认为,云药系统高层变动,意味着云南省政府云药系战略上想进行大调整,即保留云药集团———此前,根据龙江等人及华润的设计,是在重组后解散云药集团。 龙江离去后,华源初露峥嵘。3月7日,云南省副省长李兴华就带着云南白药总裁王明辉飞赴上海,商讨由华源出面,以增资扩股的形式重组云药集团(这意味云药集团不再解散),由华源控股。因为云药集团持有云药公司51%的股权,云药公司又持有云南白药51%的股权,如果谈判成功,华源在云药系内将形成“三级控股格局”,全面掌控云药系。 为此,华润、华源二虎相争如火如荼,各施浑身解数(双方重组方案详见本报4月7日9版报道)。几轮较量后,双方重组方案大改。据最新消息,华润志在必得,云药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亿元,华润总经理宁高宁开价10亿元换取云药集团控股权,并表示,只要当地政府提出投资要求,比如水泥、水电、啤酒等行业,但凡能够和华润有互补关系,华润可以掏钱投资。 此前,在云南省政府反对下,华源和上药集团共占云药集团股份由69%调低到50%,并以“三七”等药材种植的形式换取云药集团的股份。其方案是在云南种植30万亩“三七”,做其原材料供应基地。给农民签订收购协议,不仅帮助当地农民致富,而且每年能够给云南省带来100个亿的年产值,将大大提高医药产业占省GDP的比重。 然而,就在双方胶着状态之时,参与竞争者中又杀出上海复星、中国医药工业集团,且来者不善,更加剧了变数。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医药工业集团递交给云南省政府的调研报告令省政府大吃一惊,“即使麦肯锡也作不出来”。目前,记者关于其重组方案尚无法获取,但“其方案省政府怦然心动,触动很大”。该知情人称,或许最终的角逐结果不排除中国医药工业集团成为奇兵,因为中国医药工业集团背后有很强大的力量在支持。 几日来,华源方案遭到了在京的三大对手的集体反击,他们质疑,仅仅种植三七达到100亿元规模的许诺不切实际,华源又改为“种植+原材料+深加工+销售”总共产生100亿元的年产值。 据云南省政府一官员称,四大企业争夺云药集团,局势发展非常复杂,哪一个企业的背景都不简单,每个企业的方案都有特色,都有可取之处,但是“现在估计省政府可能都难以定夺”。 云南白药的内部力量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 谁最终入主云药集团,谁说了算?现在局势似乎并非大股东所能控制。 引进战略投资者是省里的想法。就在四大巨头为云药集团控股权争斗得如火如荼之时,云南白药内部的力量也在进行自己的表达。 云南白药制造中心实际上就是云南白药老厂,记者抵达这家位于昆明五华区西坝路51号老企业时,职工们均沉浸在繁忙的生产中。一位在云南白药工作了20多年的老职工对记者说:“谁来都可以,只要别一来了就裁员,那我们肯定不同意,谁愿意下岗啊?”实际上,这代表了大部分工人心声,经过GMP改造后,云南白药生产一线工人大幅减少,基本上是1:10,即现在12个人一条现代化电脑操控的生产线替代了过去120个人的人工机械生产线。 “其实我们根本不缺钱的”,云南白药一高层对记者说,看看云南白药主营收入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不需要外界资金大量介入,只要从体制和机制上理顺,即使依靠自己发展也“没有问题”。 云南白药主营收入从1999年起快速增长,如1999年主营收入为2.4123亿元,到2003年则为13.4483亿元,增长了5.6倍,实现利润由4797万元增至2.1685亿元,增长了4.5倍,每股净收益2003年达到0.61元。 这样的效益,在同类企业中为数不多。 2003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全部1244家上市公司中报排行榜中,云南白药每股收益排46位,净资产收益率排41位。 即使拥有如此好的业绩,但是“由于没有长期发展的心”,每年的纯利润总是年年分红,被股东们分掉,“1999年底的时候我们净资产为4个亿,到2003年还是4个亿,期间连续5年以54%的增幅增长,那些钱到哪儿去了?都被分掉了”,云南白药该高层说。 引进战略投资者呢?该高层说,“我们不反对,同样我们反对也无效,大股东是政府,政府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但作为经营管理层,我们只是提出希望,不管谁最终控股,希望他们用一颗长远发展的‘心’。” 作为现有高层,其实他们心态此时似乎非常敏感、微妙,他们对未来大股东和普通员工似乎一致:别来了就对经营管理班子大幅调整。“实事求是讲,我们这届管理班子是最好的”,一高层毫不讳言。 与高层心态不同,中层管理人员表现出积极心态。云南白药负责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中层认为,云南白药是不缺钱,把现有资产盘活,提高效益,在同类行业中是首屈一指的,但是,缺少资本运营经验。他举例说,云南白药从1993年以云南省第一股在国内上市,直到1998年,其主营业收入才1.8亿左右,发展稳但缓慢,后来经过系列资本运营,包括系列收购、重组,以至获得很快发展,但是“这样速度是不够的”,云南白药迫切需要善于资本市场运营的战略投资者进入,“未来企业就是产品,只有通过资本市场大肆并购,才会做大做强”。 经营管理层似乎无法左右是否引进投资者,该引进谁,云药集团一高层诙谐地对记者说:“其实我们就是放牛的,只管放好牛,甭管那么多。”不过,据一业界人士称,现有的云南白药管理层,他们的态度在此次并购中,也占有一定分量。 云南白药“二次创业” 此次云南省政府动作很大,其如意算盘是,投资者不仅入主云药集团,同时还获得发展云南省中医药产业的经营运作权。此举也即意味着,云南省不仅把云南白药交给该投资者,还把整个省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大计交给该企业运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周俊说,曾有高层个人认为云南白药是无价之宝,给多少钱也不卖。 5月19日,在非常时期,云南白药推出二次创业计划,以图“再创辉煌”。业界分析认为,此次云南白药提出二次创业,一方面表明即使没有外来投资者,云南白药依靠自身也能发展,另一方面即向投资者们提出了筹码。 虽然云南白药高层否认有此意图,但他们承认云南白药具有高成长性。该公司常务副总裁杨昌红先生说,目前云南白药价值体现在构建并完善了云药系列:云南白药集团在传统单一的云南白药散剂基础上,先后开发出了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气雾剂(单效、双效)、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等多个云南白药系列产品以及宫血宁、舒列安等其他天然药物产品,新药研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一类、两个二类、一个四类、三个五类新药的研制为企业的长远市 场规划奠定了强有力的科研基础”。 其中,2003年,云南白药散剂继续保持1个亿的年收入,气雾剂也突破1亿,宫血宁接近1亿,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是精心打造的未来潜力药品,其中创可贴和白药膏二者共约8000万元。尤其是创可贴,其物理与化学双重疗法,已经令美国强生公司单一物理疗法的创可贴感受到强大压力。在此之前,全国的创可贴市场基本被强生公司垄断,云南白药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市场,以二级城市包围中心城市的战术,对强生公司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据云南白药总裁助理、云南白药天然药物研究院院长高崇昆透露,美国强生公司曾经三次来昆明谈合资合作,但是云南白药担心的是,一方面秘法外泄,另一方面担心跨国公司收购后将白药品牌冻结起来,是故没有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