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六盘山“基因库”的“基金库”之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 08:57 中国经济时报

  生态“造水”探路

  本报记者 王海坤

  采访手记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在历史的行进中,有一种逻辑现实的存在着——地理与经济往往如阴与阳的互动,消长有序。经济的发展通常以地理为先决条件,地理的变迁和轮回又左右着经济的脉动。于是在观察地方经济的风云起伏时,记者萌生了以经济地理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地区的冲动,在西北那艰难的行旅中,六盘山首先给了记者这样的灵感,当地人用生态“造水”探路,人为地改造“地理”,不仅撞击出西北开发的一缕希望,更撞击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摹本……

  六盘山横亘于关中平原与北地、西域相接的要塞处,有史以来,以西北地区耀眼的“绿岛”和“湿岛”著称,而“关陇锁钥”的位置让无数历史事件从这里书写而出。然而,六千年倏忽而过,在历史的风沙吹拂下,这里成为中国西北部干旱带上的最后一个“基因库”,除却六盘山核心区依然摇曳着的绿和夏日里那高耸着、耀目的冰雪外,那片盘旋的山地外围已然蒙上了西部的沙尘,在记者的视野里成片地裸露着,和人们对西北的印象一致,失却了仅有的水分和生机……

  一剂由林业部门开出的“良方”正在默默地实践着,这是一场关于“造水”的行动。十六年的水源涵养,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在一点一滴地变化着,那条从六盘山流淌出的泾河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昭示着这一切……而正因为水的出现,宁夏南部枯渴的西海固有了经济发展之基,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一个“绿色GDP”的现实摹本会从这个在中国版图上仅有的几个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社会经济极为贫困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浮出。

  更为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区域经济特有的逻辑正在发挥着作用,那片被自然赋予了重任的盘旋的山地正在以从未有过的方式尝试着一种新的未来,打破地方分割的概念,升级为一种区域的概念,并以区域发展的新观念重新审视“关陇锁钥”的六盘山地区及其周边的省份……六盘山地区的区域繁荣能否因“水”而再生?该区域能否开启“西北开发”的新路径?宁夏地方的林业智慧在这里实施的系列改造将为该区域未来的演替埋下不可预知的伏笔。

  西海固之渴

  驱车疾行于宁夏南部,虽是5月的天气,但骤冷骤热的气候让人不知所措,透过车窗向外望去,两旁的景物已多是土岗、沟壑,再不复宁北那平坦、一望无际的绿。阳光在午后显得尤为强烈,直射在周遭莽莽苍苍的土原上,由于干热荡起的浮尘在阳光下白亮亮的,异常刺眼。偶见的土岗沟壑间那星点的绿,以及路两旁高矮不均的站立着的粗粗细细的树,体现着当地政府杯水车薪的努力。渐进固原,一节土长城横亘在荒塬上,那夯土的墙被千年的风雨侵蚀得破落不堪,线条粗犷地、弯曲曲地站立在荒塬上,一些段儿已损失了地面的部分,只有根基还扎在土里,昭示着它的千年之旅……

  同行的人告诉记者,这个区域就是宁夏南部著名的西海固地区。这里包括西吉、海原、固原、彭阳等诸多个国家级贫困县,长年干旱,水源奇缺,有些地方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当地居民家家户户多用窖水,即将常年的降水用水窖储存起来,以备平日人畜饮水之用。车过固原时,一个巨大的工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个依着沟壑的天然地形建起来的巨大的储水工程,可以想象,当雨水在沟壑中汇集并欲奔流而去时,人为地用拦截坝将其掬起,同时为防雨水渗漏还将整个坝区用水泥抹起,变作一个天然的储水瓮,这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但换一个角度亦不难体味出其中的艰涩——西海固之渴!当地的文献记载:由于千百年来的盲目垦殖,致使水土流失严重,除少量河谷川台外、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而且几百年来这里成了各种自然灾害多发区。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这里的人口剧增,回族人口近一百万,成为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在经过细致的考察后,将这里确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于是当地政府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移民吊庄”、“扬黄灌溉”等旨在扶贫脱困的政策一一浮出,当地的扶贫资金流、国家的扶贫资金流也开始向这里汇集。然而,时至今日,西海固枯渴依旧。

  残存的“基因库”

  曾听人说,宁南山区里藏着一个“西双版纳”,总以为是谣传,目睹西海固的干渴、恶劣之后更不以为信。谁知,当车行入西海固最南端(亦是宁夏自治区最南端)的一个县时,眼前漂浮的绿雾和鼻翼间湿润的空气让记者迷惑了。这是一个被呼作“泾源”的小县,仿佛车子只是拐了几个弯儿,却进入了另一个传说中的世界。

  越野车在丘陵间穿梭绕行,绿意在目之所及的梯田间萌动,附近土质松软湿润,空气洁净透明。只绕了几重丘岗、村寨,一个干净、静寂的小城便在山野间的阔地浮出,平直的马路、回人的白帽和盎然的绿植相映成趣,不用说,这便是泾源县城了。“泾源”,顾名思义就是“泾水之源”的意思,出城南行不久,果然一条河迎面淙淙而来,再一抬头,猛然间吃了一惊,巨大巍峨的山竟然已壁立眼前。同行者介绍,这便是六盘山水源涵养的核心区(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亦即泾水的源头。

  在与六盘山林业局的管理人员作了简单的交流后,记者急于证实“西双版纳”之说,便与同行者沿泾水寻源而上。据介绍,这六盘山是国内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形成于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山势南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余脉分六支回环交错,是有“六盘”之说,整个六盘山脉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交界地带,逶迤200余公里,众山峰海拔均在1500-2954米之间,山体地势呈现千沟万壑之状,域内河谷、丘陵、高山相间。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六盘山呈脊柱形,将该地区分为东西两壁,整体呈南高北低之势。我们驻足的六盘山水源涵养的核心区,即泾水的源头恰在西海固地区最南端六盘山地势最高区。

  仅步入泾水之源的二龙河沟谷地带,跃入眼帘的景色已让记者无言以对,沟谷间草木葱茏,杂花生树,溪水欢畅,碎玉飞花,抬眼望,远处竟然雪山林立,晶莹悦目。同行的六盘山林业局的管理人员介绍,目前这里有高等植物788种,乔木林2.6万公顷,栖息着38种兽类、200种脊椎动物和147种鸟,是西北地区有史以来残存下来的、少有的“基因库”,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珍稀的金蝠蛾、丝粉蝶、黑凤蝶、波纹水蜡蛾等依然遗存在这里。更重要的是这里遗存着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这些清洁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家族,数千年间在这里正常地繁衍着,就连那传说中牵系着六盘山前世今生的路标也没有干涸,那是二龙河沟谷间一泓幽深翠碧的水,有名曰:老龙潭,即传说中泾河龙王的家,也是《柳毅传书》故事中“龙女托书”的原地……那故事是这样讲述开来的:柳毅是个进京赶考落榜的书生,在他返回故里之前,去泾阳探望一位湖南的乡友,当行至泾河河滩时,柳毅奇遇龙女,龙女向他诉说了奉玉帝旨意嫁给泾河龙王、泾河龙王如何性情残暴、喜新厌旧,将她流放在荒无人烟的河滩上,终日放羊,受尽磨难的悲惨经历。柳毅倍感同情,毅然答应为解救龙女托书洞庭。之后,才相继发生了“传书洞庭”、“骨肉团聚”、“义重情深”的曲折故事。

  记者在这5月的二龙河河谷中品味着龙女的传说,神往着那久远的六盘山,耳畔那一股股溪水的奔流声,仿佛亦是在追溯这山的前世……

  六千年回望

  有资料记载,六盘山地区有人类活动大约可追溯到六千年前,如今隆德出土的骨针、骨叉、尖底瓶、石罄就是最富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的用具;西周墓出土的铜鼎、车马饰件,向人们表明了西周的势力范围已逾陇山(今六盘山)。这个有戎、羌、匈奴、敕勒、鲜卑、突厥、党项、女真、鞑靼、回回等少数民族和汉族聚居的地区,从未被中国历代王朝所忽视,从秦始皇、汉武帝、宇文泰,到成吉思汗、忽必烈,都曾到过六盘山脚下的固原,在此或设州县、或置派出机构。据说,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西夏政权前夕,就病死于六盘山下的清水行宫。同时这里还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也由此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汇,形成了浓郁的多元文化。近代,这里关山(即六盘山)险阻,水道西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有“关陇锁钥”之誉。国民党统治时期,“312”国道纵贯六盘山,地理位置异常重要。这里北距银川400多公里,西去兰州也是近400公里,东去西安近350公里,古有“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之说。红军长征时期,就曾在“312”国道附近的六盘山区与国民党部队大玩游击战术,据说,在如今六盘山下的青石嘴,红军曾打了一个大胜仗,之后毛泽东越过彭阳的山进入甘肃境内,完成了红军的一次重要会师。

  因着良好的自然生态、人类的频繁活动和历朝历代政府的有效统治,这里经济繁荣,商旅云集,有如一朵朵盛开的春花,书写着六盘山区域沧桑变幻间的繁华。然而,民国以后,这里繁华谢幕,苍岭古道蒙上了西部的沙尘,将曾经的生机和绿色凝固,尘封入历史。

  对此,当代中国极负盛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有着“南谭北史”之号的史念海和谭其襄,在对六盘山区域的森林与草原变迁的研究中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之变,主要是上千年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所至,最后使森林和草原植被大量减少以至消失。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北魏统治期间,六盘山周边曾经是著名的粮食产地,可知该地域的森林在那时便开始大量的消失,但这一时期对山地森林的破坏和以后相比,还算不上十分严重;据记载,唐代兵马苑的范围迅速扩大,西部的岐山附近,甘肃的泾州、平凉郡、天水郡等直到青海以南的河曲一带,都成为唐人的牧马之地,这一时期对六盘山区域的森林植被毁坏颇重;然而,明清时期才是六盘山地区森林植被遭到全面毁坏的时期,其原因主要是土地开垦、建筑用材和马匹畜牧。这一时期,六盘山及其附近地区受畜牧业影响最为严重。明代重视养马,设立苑马寺专门管理,苑马寺下辖六监二十四苑,地域分布很广,仅六盘山周围就有甘肃的环县、庆阳,宁夏的固原等地,这些最终使得六盘山北段的森林归于乌有。而明清时期的屯田,除动员百姓开垦外,还实行军屯、商屯等,这些最终使六盘山周边地区的草原遭受了致命的重创。当时军垦、商垦、民垦三者结合,使得这里不仅成为开垦重点,最后几乎是无地不垦、无处不垦。如今回溯六盘山区域繁荣昌盛的最后记忆,已经模糊不清,惟一让记者感叹的是那个六千年前坐落在此的巨大“基因库”,在人类疯狂屠杀这里的植物家族之后,已变作今天仅存在这山谷间的那撼动人心的、摇曳着的绿。而由于资金的匮乏,就是在今天,这绿依然无法摆脱森林火灾的威胁。

  “造水”行动

  时至今日,面积为67300公顷的六盘山水源涵养的核心区(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所以能够依然摇曳着那涤荡人心的绿,是始于1982年宁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至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对于核心区的保护升级,加大了对于该地域的水源涵养。

  而这恰是当地林业部门开出的一剂“良方”。用宁夏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李月祥的话说,只有通过自然的修复、顺应自然的规律、依托大自然的修复能力“造水”,才可能找到一条解决六盘山区域以及周边西海固地区恶劣现状的途径。而往往走这样的路子,作用于当地的生态建设以至于经济建设,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胜于雄辩,十六年的水源涵养,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着,特别是六盘山的核心区,六盘山林业局的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上的泉水日渐增多,不仅是许多干涸了很久的溪流又泉涌叮咚,一些山谷坡地又出现了新的泉眼,这些溪水蜿蜒迤逦汇入了古老的泾河……

  对此,一组数字也很有说服力:如今的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已达72.8%,该地区的天然地表水占整个宁夏自治区的75%,仅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内一次性可调节降水量8700万吨,即相当于一个800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向周边地区蓄水供水。有了水,西海固地区的消息灵通方立即行动起来,如今固原和隆德正在建一些不同规模的引水工程。而面对现实存在的水,水源合理利用问题被提上日程,这依然需要动用新的智慧。

  李月祥向记者透露,新一轮关于林业部门“造水”六盘山的“良方”正在默默酝酿,这是一场关于“水”的行动的再延续。看来,宁夏地方林业部门的智慧正在让六盘山历经着六千年的命运轮回。

  “绿色GDP”的现实摹本

  据多方打探核实,这有关新一轮林业部门“造水”六盘山的“良方”是一个关于“扩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计划”,该计划的建议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大六盘”路线图的表述:以整个六盘山山系为主线,植树造林,拟天然模式恢复生态。沿山系整体规划,形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其周边设两个生态保护区和三个生态农业带;将扩大后的保护区分为物种保护小区、水土保持小区、水源涵养小区和景观开放小区四种区域;“大六盘”的保护面积为180万亩。对于这一“良方”的意义,建议书称:保护这些自然资源就是保护当地各河流流域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体系,为当代和后代建立最适宜的环境,以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正像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多年来西海固所采取的一系列突破缺水的措施——集雨、打井、打窖、修水库、百井扶贫等等不仅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资金压力巨大。相反“造水”六盘山,在打破了旧有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同时,用较少的资金却能酝酿出一个治本的良性循环,无疑是一条真正的“捷径”。

  而且水的存在,为西海固发展创造了发展之基。有了水,农业由此振兴,带动工业急剧发展;有了水,山青了,植被密了,旅游业随之而来,正像如今的泾源县,完全可以做成一个旅游服务县,搭建一整条的旅游产业链,而这都是基于左近的“六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之因。

  水的存在,无疑会从根本上带来枯渴的西海固之“变”,也许一个“绿色GDP”的现实摹本在不久的将来,会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姿态从宁夏南部的贫困区西海固浮出。

  区域经济的逻辑

  正像历史上的六盘山地区所发挥的作用一样,经历了“造水”行动后的六盘山正在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尝试着一种新的未来。

  由于黄河重要的支流泾水干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泾源县马尾巴梁,向东流经甘肃省平凉市及泾川县,至马莲河入口处转东南,流经陕西省彬县及泾阳县,于高陵县蒋王村汇人渭河左岸。干流全长有455公里,其中由平凉八里桥至彬县亭口,河长178公里,河谷开阔平坦,是泾河上中游最大的川地区,有20余万亩川地已全部开发为水地,是该流域农业生产高产区。有资料表明,泾河流域面积为45421平方公里,囊括了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西北部等35个县市,涉及总人口640万,有耕地2025万亩,整个泾河流域的农业经济始终受控于年复一年泾水的起伏跌宕。

  然而,多年来的该流域的植被破坏加水土流失使得泾河沙量大,混浊不堪。有数字表明,泾河的年径流量仅占渭河(华县站)的19.6%,黄河(三门峡站)的4%,而年输沙量却占渭河(华县站)的75%,足见该流域的水土流失之重。但是在泾河的上游,宁夏的泾源县,情形却完全不是这样——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对此,近期以来,泾河流域的各区县正在试图通过合作,打破地方分割的概念,达成有利于整个流域经济发展的共识。有识之士提出,需要以一种区域发展的新观念重新认识泾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包括效仿黄河流域会议,召开泾河流流域会议,甚至要多一些民间组织参与,将分割的、地方的概念升级为一种区域的概念,为此,要建立一种好的机制,做好区域协商,将“造水”后的六盘山这个难得的“基因库”,幻化成发展区域经济的“基金库”……

  与此同时,六盘山周边的几大省份也在承受着来自该区域的或大或小的冲击,人们在拭目以待这个盘旋于西北地区的“关陇锁钥”那难以预知的区域未来。但不管怎样,我们看到,区域经济特有的逻辑正在发挥着作用,那片被自然赋予了重任的盘旋的山地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小资料

  六盘山

  六盘山地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交界处,处于西安、银川、兰州三个省会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古代多民族在这里聚居,古文化遗存丰厚。境内有面积约67300公顷的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荟萃了西北地区生态资源之精华,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史书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时曾在这里休养生息,整肃军队。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此地,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泾河

  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也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主要支流有马莲河、蒲河、黑河、马栏河、泔河等,宁夏、甘肃两省区是其支流集中区。泾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4亿立方米,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平均输沙总量达3.09亿吨,是以在泾河汇入渭河处,常年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观,即由于泾河与渭河的来水来沙不同步,故一条水清,一条水浑,在其交汇处清浊不混,界线清楚。成语“泾渭分明”即由此而来。

  泾源县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地处六盘山东麓,素有“秦凤咽喉,关陇要地”之称。东西宽27.3公里,南北长41.5公里,总面积1110.8平方公里。全县辖八乡三镇,113个行政村,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全国之冠,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0人,人均耕地面积2.7亩。域内群峰连绵,径河水系源此而出。气侯阴湿,森林覆盖率达39.9%。

  县境内有矿藏资源锈石,产地老龙潭,蓄量3万立方米,可供制盆景、假山及工艺品。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超 奥运男排落选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