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商业广告别拿国家机关说事儿(曝光·声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 02:56 人民网-市场报

  晏扬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下发通知,明令禁止使用国家机关名义发布商业性广告。

  企业以国家机关的名义进行商业性广告宣传,无非是想借国家机关的权威性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地位,以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任。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普通老百姓对于国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家机关的权威性是认同的,对于国家机关认证的企业和产品有着充分的信任感。

  然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商业广告频频拿国家机关说事儿,其本身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不仅会给国家机关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难免有一些企业趁机混水摸鱼,将一些未经国家机关认证的产品贴上国家机关的标签,欺骗公众,扰乱市场。

  当然,我们不能单方面要求企业发布广告时不拿国家机关说事儿,因为目前很多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仍然热衷于给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各种各样的认证、评比、奖励,什么“放心产品”、“名牌产品”、“免检产品”,什么“质量信得过单位”、“纳税先进单位”、“放心企业”等等,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企业既然费了很大心思从国家机关那里通过了认证,获得了“荣誉”,他们当然要利用这些“荣誉”作商业广告,并且难免在商业广告中借用国家机关的名义。因此,要想彻底禁止商业广告拿国家机关说事儿,关键还是在于国家机关不要不恰当地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评头论足”,不给企业或产品假借国家机关名义以可乘之机。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机关对企业及其产品进行认证、评比和奖励,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产品质量是动态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今年的“放心产品”明年可能让人不放心,而目前一些企业一旦获得了某种认证或荣誉,往往会长久地将之运用在商业广告中,容易给老百姓造成误导;其次,由国家机关主持各种认证评优活动,容易造成公共权力“寻租”,即国家机关可能会利用认证、评选捞取“好处”,滋生腐败;再次,由国家机关出面认证企业及其产品,其实是在拿政府部门的信誉为商家作“担保”,而一旦企业失信,产品质量下降,就会殃及国家机关的信誉和政府部门的形象。

  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及其产品,应当更多地交给市场去评价,让消费者自己去评价。国家机关少参与或不参与认证、评比事宜,不仅是维护自身形象和权威性的需要,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只有国家机关从各种认证评优中彻底脱身,商业广告才不会再拿国家机关说事儿。

  《市场报》 (2004年05月25日 第六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