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改革投五块钱只产生一块钱效益的体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2日 19:37 新浪财经 |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商务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2004年5月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经济高峰会作为科博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于2004年5月21-22日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大饭店召开。以下为刘吉发言实录: 刘吉: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
2003年外资投资达到530多亿元,不仅是创造了历史的记录,而且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正在引领着新世纪的经济走向复兴,全世界的人民除了极少数的中国威胁论、崩溃论分子外,广大的企业家、政治家、学者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叫好。他们相信并讲出各自的理由来证明中国是可以继续持续高速长期发展。 然而,不知怎么?突然一下子,我们的报刊刮起了新的思潮,东、西部的差别不得了,城乡的差别不得了,贫困的悬殊不得了,弱势群体太苦了,农民太苦了。接着经济是不是过热了,通货膨胀了,中国的经济和东南亚的经济差不多了等等。中国到底怎么了?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于是,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声音推到后面去了,三中全会各项新思路、新突破、新措施的落实有的推迟了,有的也不见了,有的也无人问津了。宏观调控成了主题,宏观调控本来是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内在机制,本应随时都在进行的,现在赋予了新的含义,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我们闻到了计划经济时代整顿调整的味道,大家知道只要一整顿调整就是三到五年的低谷。 全世界都关心着中国,那些看好中国的外资现在知足了,进来的外商也在研究对策,现在恐怕只有中国威胁论和崩溃论的制造者感到高兴了,中国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各界仁人志士都在贡献自己的智慧。急在治标,各种分析和建议提出来了。但是,我愿意提出我们更要求因治本,到底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经济过热的最重要的信号是根据是第一季度投资增长了43%,可能是创记录的,但是我老是想,如果我们投入一块钱可以得到两块钱甚至更多的钱,那么投资增长不是越多越来越好吗?经济不是可以持续高涨吗?有什么不好呢。中国现在的投资是投入五块钱才能够收回一块钱,这就麻烦了。投资有去无回,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这只是过热吗?怎么会出现投资有去无回,没有效益,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有三种情况:第一,投下去,不产生效益。例如,全国有6115个开发区,总面积达到了3.54万平方公里,实在是令人惊异。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一下子就冒出了几千个开发工业园,向东部学习了,不仅市县有,有些乡镇也起来了,耗费了大量的投资。可是,谁到那个穷乡僻壤,又没有市场规范的地方投资呢?这一荒废就是几年,投资有去无回。现在整顿的,大概全国停止了3000个开发区。至少这3000个开发区现在的投资是有去无回。另外,还有3000个是不是还是这样呢?3000个恐怕剩下的还不多,这样投下去不会产生效益。 第二种情况是投下去低效益,收不回成本。比如说一些市、县、乡镇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全国有2万多城镇,大概有1/5的城镇都在进行着两大工程,这是官方的统计,好大喜功,不计效应,有的做到了尽亏血本的程度,有的城市只有5万人,可广场可以容纳6万人。还有的市,它要建造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这个高速公路左右各5车道不说,两边,还有中间还要建立跟5车道同样面积的绿化带,20公里长,真可谓是世界第一大奇观,作为旅游点可以,所以,这种成本一万年都收不回。 第三种大量的重复建设。先投资的就有效应,后来者就无效应。谁在干低效益和无效益的蠢事呢?谁会做这种有去无回的亏本买卖呢?市场经济是不会干这种蠢事的,民营企业是有限的资本、有限的融资,是不会干这种亏本的买卖的。当然,市场有盲目性,也会出现重复建设。但是,在一个规范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是平行竞争的,头一个企业有暴利,第二个、第三个肯定赶快追上,到了七八个企业之后就是平均利润了。假如企业没有利用绝招,那是不敢轻易干的。如果到了无利可图的时候,那绝对不干的,因为民营企业亏不起。当然,民营企业也有失误、亏损或者是破产。这是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情况下,有的民营企业投资是在政府政策鼓励,或者是许诺其他的一些行政效益,那当然另有一说。 总而言之,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的重复建设是有限的,而且这种重复建设是有必要的,是需要革新和管理创新的。如果出现了无利可图的征兆时,企业会有一种自动的回调机制。即使亏损破产了,那也是民营企业自己,不会影响国家大局。政府就不一样了,各地政府的竞争是三角形的,从中央到地方,会逐级放大的,是政权机关。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巩固政治权利的,花的是国家的钱,得到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所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所难免。只要自己升官了,后人的社会效应不是自己的事。好在国家是一个无限公司,有钱大家就尽量花吧,不花白不花。 这是计划经济和政府经济必然的内在机制,虽然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一再三令五申要执政为民,但是精神理念是抵挡不住经济的物质力量的。谁来做亏本的买卖呢?只有政府,即使政府没有钱,也有权,有国有银行的贷款,银行坏帐永远是难以解决。银行怎么会干哪些蠢事呢?都是专家,主要是因为政治利益是首位。所以经济利益过热,是政府行为过热,是计划经济体制过热,是计划经济因体制、因一些地区和部门过热。 如果要拿出政绩来,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每逢三、八的年份,就要过热。只是今年的过热是二月,去年是03年,再推到就是1998年,然后再推到前面就是1993年,为什么有“三八规律”呢?就是因为正好头一年是各届政府在缓解,基于创造体制精神,所以才造成了过热,既然如此,经济怎么办?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主意,当然十个专家必定有11个意见,否则就不是10个专家了。好的意见、似好的意见、不好的意见都有,就看领导如何下决定了。现在有关部门采取了有关宏观调控经济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是正效还是负效,只好等待实践的检验了。 但我们衷心希望中国的经济千万不要走到新一轮低谷,而要牢牢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快速持续的发展,这是整个民族的愿望。要做到这样,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学的任务,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彻底摆脱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羁绊,必须彻底摆脱中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道德的影响,而是应该坚决的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办事。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就是按照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取得的。历史的教训是不可以忘记的,过去历史上,计划经济那种传统的政府,那种一平二调,那种平均主义带来的惨痛教训应该成为全党、全民的思想财富,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注意的,这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应该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的财富,千万不要轻视,必须坚持和发扬。 这20年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有四个基本的经验,第一个经验就是以基本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在新时期确定新的路线,必须按照邓小平的教导,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教育我们发展是硬道理,十六大教育我们发展是党执政治国的第一要务,一切发展当中产生的问题,也必须,也只有依靠发展来解决。 第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必须排除万难,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决定,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产生效益,才能消化投五块钱只有一块钱的效益。现在当然投资增加了43%,这要压一压,可是仔细想一想,如果投资5块钱才收一块钱的话,投资4.3%,甚至0.43%,都应该压。问题不在于投资过热,问题在于畸形的投资体制必须改革。 第三,以城市为主导,现代经济是以城市为主导,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现在农民要富裕起来,城乡要一体化,我看这些口号都是违反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必须把农业纳入到现代化的议事轨道上,让农民进城变成工人,实现农民工人化,进一步随着信息化、知识化的历史进程,实行工农大众知识化,成为工农大众知识分子化。 第四,以沿海为先锋,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必须首先投入到社会生产力最先进、最有效力的地方,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这是现代化的国家走走过的共同的道路。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更要如此。中国沿海是生产力先进发达地区必须承担经济发展的先锋的历史使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内地、西部梯度推进,实行共同发展,内地和西部也是不平衡的,也应该首先把自己有限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上去。 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以上基本经验,中国是可以在20年的时期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20世纪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忽视和贬低这四条基本经验,就可能重蹈覆辙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可能就会过热,我们就可能错过历史机遇。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中国再也失不起付学费的时期了,中国再也不会给我们新机会了,我们只要坚持胡锦涛总书记为领导,毫不偏倚、毫不动摇的沿着邓小平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所指引的道路前进,任何困难不会阻挠中国的前进的道路,中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