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第七届科博会-2004中国经济高峰会 > 正文
 
王一鸣:区域经济与大都市区域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2日 13:20 新浪财经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商务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2004年5月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经济高峰会作为科博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于2004年5月21-22日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大饭店召开。以下为王一鸣发言实录:

  王一鸣:谢谢各位,刚才汤敏先生介绍了宏观经济的看法,我再收缩一点,区域经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济和大都市区域的经济,总部经济这个概念里,总部是一个资金、技术、各种生产要素一个密集交换的枢纽,需要有一定的福利作依托的,如果没有一个区域经济作为它的支撑,我想总部经济也是很难发展的。我想很短的时间介绍三点看法,一个就是什么东西影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格局,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足够的规模的区域经济支撑你?什么因素影响区域经济?第二,我们国家的大都市经济区基本发展态势是什么样的?三大都市圈,应该说占中国经济有很大的份额。第三,在这种背景下,大都市经济区怎么促进和发展,这也是下一步支撑总部经济很重要的条件。

  我简单地说,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从发展阶段来说,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加速转型的一个时期。应该说,经济结构方方面面都在变化,落实到区域上、空间上,应该说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背景。

  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人均GDP一千美元,到三千美元也是各个国家发展转型最为迅猛的时期,结构区域的调整也是非常快的,调整的重要一个标志就是说,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就是说向一些都市经济区集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着。

  现在基本格局是什么呢?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人口占12%,GDP占40%,也就是说很小的范围集聚了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反过来看区域经济,人口占29%,GDP只有17%,经济在空间上出现了集中化的过程。影响中国经济区域空间的变化是什么因素呢?有几个因素是不可忽略的。第一就是全球化。全球化是加速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当然有些是很难流动的,土地不能动,劳动力流动受到各种移民政策的约束,流不过去。如果中国劳动力流到美国去,事情就好办多了,但流不过去。流动最大的就是资本。我们看这种流动,我们去年吸引外资是530亿美元,这些资本流动都流在哪里呢?88%-90%都集中在沿海地区,主要在三个都市经济群,西部只有在3%-5%,今年大概有4%的规模。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就是国际资本向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了高度集聚,这是一个特征。

  图上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分布,这是很不一样的,在西部很有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沿海和内陆在开放的情况下形成二元结构,沿海是高度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依托国际市场的这么一个沿海的经济,内陆主要限于本地市场,是一种内陆性的经济。这应当说也是一种二元的分化。

  第二个因素是市场化,中国的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不断深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最重要的就是生产要素在地区间流动,这种规模迅速扩大,而且流动的频率非常快。最典型的就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资本应该说,无非流动是两个方面,我们说市场主导的劳动,包括各种投资,包括资本市场的资本的流动。应该说,主导方向还是受市场规律制约的。它的流向是受回报率的因素制约的。总体来说还是向沿海大都市群和都市带集中的。

  劳动力流动,这几年规模也非常的大。据有关方面抽样调查,劳动力流动大概在1.13亿的规模,农村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23.6%,其中流动人口在城镇就业的,我们说的城镇就业是临时性的,外出的要占56.8%,这种劳动力流动也对区域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个因素,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图)大家看这个图,我们正处在30%-70%这个阶段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应该说去年城市化率达到40.2%,我们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这个发展应该说,对中国区域结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下造成了大都市区的迅猛发展。应该说,在市场推广下,生产要素向城市和都市区集中,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城市和产业区,正在改变中国经济的空间分布格局。

  都市区是以城市建成成为经济区,并且存在联系,并有一体化城市外围倾向地域,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统计标准,随着20多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以西方都市区功能非常接近的大都市区,在大都市区的基础上,如果很多都市区叠加的话还会形成都市连绵带,这种连绵带是国家主要的经济载体,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代表。最典型就是形成珠三角和长三角,包括澳门的大珠三角,还建立泛珠三角,这是典型的大都市区。

  第二个是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有15个城市,有二百平方公里的范围,GDP只有占中国20%,地域范围仅仅占1%,所以这也是高度密集的,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都市群。

  第三个就是支撑总部经济发展的京津冀大都市群,就是人们说的首都经济圈涵概人口也有非常大的规模。特别是我们要办奥运,对这个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个因素就是工业化。工业化进入重话工业化主导的中后期阶段。这种工业化发展跟城市化是相互交织的,带动城市基础设施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这对区域空间结构发展也是有重要影响的。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影响区域经济的一些因素。

  第二是大都市经济区,我们看一下它的现象。在大都市区有多种意义,通常指通勤半径为50公里,通达时间约1小时的大都市外围区域。很多大都市区连在一起就是叫连绵区或者连绵带。

  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是总部重要的一个支撑区,没有都市区怎么会有总部区,是生产和服务的集聚地,大运量的高速通道缩短了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城市建的交易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是大都市带集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图)在地域条件很均衡的状态下,都市区发育的状况,红的就是内核,黑的就是外延,在均衡状态下,地理条件一致,有河流,有山区,城市带是会发展变化的,周边会形成中小城市规模。再往下,由于受到道路、河流切割的影响,还有地形的影响,发展方向是不一致的。再往下看,规模还会继续看到,这个圈就是50公里范围的圈。我们说紫颜色就是公路的郊区,浅灰色就是中密度的郊区,黄颜色就是低密度的郊区,红的就是内核,黑的就是外延。(图)这是纽约都市区的形态,红的就是布鲁克林岛这块,往外延,表面形式受到地形切割的影响。这是伦敦,是泰晤士河的沿岸,接近出海口。(图)这是巴黎,它在法国比较中部的位置,对周边来说,它的核心区,沿着赛纳河,外围黑的就是外围区,看周边小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来。这是东京都市区的形态,沿着东京湾分布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图)看我们国家的城市在全国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对我们国家的空间结构是最典型的反映,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还在长江流域的沿岸。我们说,最最密集的还是长三角这块,我们可以看京津冀北这一块,也算一个比较密集的范围。

  (图)这是上海的都市圈,红的是核心区,黑的就是外延这块,这是广东的城市分布格局。若干都市区集合在一起就是连绵区了,这是长三角的都市连绵区,有上海、无锡和苏州,再往上有南京,这边是宁波和杭州,都是都市连绵区,形成五个都市圈,叠在一起形成连绵区的形态。

  (图)这是珠三角,就是广州,相对发达的部分就是珠三角口的西岸,深圳、东莞这块,深圳西海岸下一步也会有大的发展,如果珠澳大桥接通以后,对西海岸会带来很大的契机。

  (图)这是我们所谓的京津冀北正在形成了一个大都市圈,大北京的概念,它有两个超大规模的城市,还有很多中小城市,基本的格局也是可以看的出来。

  (图)这是城市扩张的一个表现,红的就是90年代开发以后城市新长的地区,比如北京和上海每年大概生长有20平方公里的规模,这是90年代新成长以后的,可以看扩张方向是往哪个方向的,黄埔江以东方向开发还是有限的,主要往西这块发展。

  (图)这是生产区、工业区、开发区的分布,在上海的一个分布形态。红的就是所谓金融区,在陆家嘴这块,工业区就是咖啡色的,绿颜色的就是旅游的,蓝颜色就是高技术的。

  这是珠三角的城市扩张形态。应该说大都市区的发展潜力在中国可以看出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释放出来,而且在参与国际全球化的竞争中,都市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都市区有什么趋势呢?第一,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的主要的集聚地,都市区正在向世界级的制造基地在发展。第二,它也是流动人口最大的吸纳地,人口规模在继续的增长。第三,由于产业集聚可以分摊技术创新成本,也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主要的技术孵化和创新的基地。第四,由于经济总规模的扩大和物流总量的迅速膨胀,正在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物流中心。上海集装箱去年11000万标准箱,已经超过韩国的“富塞”,香港是两万多个箱,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的集装箱总量要超过香港,我觉得也是指日可待的。因为经济规模在扩大,正在成为物流中心。第五,都市圈叠加以后形成都市连绵区,使这些地区发育成为具有世界规模的大都市连绵区。城市交通发展是它叠加整合,跟周边地区加快整合。

  (图)这是长三角交通的扩张,黄的叫苏通大桥,苏州到南通的,这是规划大桥,往南修杭州湾大桥,向苏北和苏南,往南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这是道路建设系统。

  (图)北京和天津正在规划,要再修两条高速公路,因为京津塘已经饱和了,以后还会修轻轨。如果两条高速路和轻轨接通以后,北京辐射范围就拓展了,完全不一样,北京和天津的空间形态、城市形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流和物流的规模就会大大孵化,如果和北京的轻轨接通,和市区接通的话,到天津就很容易了,异地的就业、异地的资金流量、人的流量大大不一样。

  都市圈的发育,使得中小城市更加发育化,中小城市更加专业化。大都市区就会把一些功能转移到周边中小城市区,比如北京会把一些制作部门转到周边城市,中小城市会更加专业化,有些是专业化,有些是休闲区,有些可能是以教育为主题的高校,就会在更大规模上促进空间的整合。

  大都市区在我们国家地位的突出主要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如果用行政力量推动,我们也推动过,总的是不成功的。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以后,有了这种整合的需求。

  第二,也是工业化阶段转型以后,产业发展本身要求在空间上集聚。高技术产业要求近距离配套,要有创新的环境,需要集聚,需要高度的服务业来支撑它。重化工需要集聚,这就决定了都市区的发展,今后还是不可回避的现象。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都市区更加具有竞争化,在全球化更加具有地区经济的发展。

  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缺乏大都市经济区的统一规划,北京和天津、河北的周边城市,分属于不同的政府主体,怎么样来统一规划?按照都市区的范围,按照市场经济决定的都市圈的影响做统一规划,如果不做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会出现大量不必要的重复,甚至会不配套。比如珠三角,原来修了五个机场,为什么?缺乏统一规划。京津冀北这一块正在加快连接的高速路和轻轨的建设,也需要统一规划,还要有港口的建设,比如天津港发挥天津港的作用,环渤海有很多港口,这都需要统一规划,非常重要。

  第二,各城市经济内去不各城市建在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和产业发展上还存在无序竞争,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怎样适应市场化的发展,培育市场体系,最大程度的减少行政壁垒的影响和制约。要以市场制约,就要有共同的平台,比如异地的资金结算、异地的教育、异地的产业结算,要搭建平台,有共同的培育市场体系。

  第四,适应大都市经济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制约了经济整合和协调。市场经济是一种横向的交流,都市区的发展使得空间各城市相互横向在增加,需要在机构设置上与其适应,要有一些扁平化的管理组织,甚至民间组织也行,促进横向的扁平化的交易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来降低都市区之间的交易成本,来促进区域经济的整合,来支撑总部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报告的,谢谢大家。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