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演讲全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2日 11:25 新浪财经 |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商务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2004年5月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经济高峰会作为科博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于2004年5月21-22日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大饭店召开。 2004年5月22日,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中国大饭店大宴会厅B+C厅举行,
曾子墨:对于大都市区经济的发展,谢谢王一鸣先生分享他的看法,但是大都市区的经济发展会为总部经济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总部经济在未来怎样走,创造一些有利的经济,使总部经济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我想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是分不开的,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去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样新的趋势,所以有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先生,大家一起来分享他的观点,有请。 陈淮:谢谢主持人,也谢谢大家,这里有认识我的记者朋友,过了五一以后,由于领导的安排到建设部任职,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一些变化,希望媒体引用我说的话不要把身份弄错了。 今天给了我十分钟的时间,我是守规矩的人,就是十分钟。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不想把这个话题作为主题。 我们国家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城市化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过去几年,城市化主要是支持力量,在今后几年还离不开城市化加速根本因素。中国城市化不能停。 第二,以4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圈,如同王院长讲的密切合作与重新分工正在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不仅是王院长讲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还有其他一些新的比如南贵昆地区,比如说陇海县上游的以兰州、西安这些县为连接点的城市区,再比如说安徽、河南、山东、江苏交界的淮海经济区都是一个四百公里城市圈的形成特点。 大家知道江苏有一个相对发展落后的苏北地区,苏北地区的徐州和山东的枣庄、安徽的淮北、河南的商丘,这四个地区交界相邻,在各省不受省里重视的,现在不求他们重视,四个穷地区结成一伙,咱们来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我们有多重要呢?陇海县、京九线在那里交汇,而且是能源供应基地,如果徐州、枣庄、淮北或者其他一些地方一天不给上海供煤电,上海电厂立即告停。 第三个层面,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比如从过去两年来,在珠三角人们隐隐约约的失落感已经日益显现出来。以上海为龙头,以浙江经济为发展,引起长三角人们的关注,在网上讨论一个问题,谁跑去深圳?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比如今天讨论的总部经济,实际上上海在十年前就提出要成为远东的跨国公司基地。 虽然十分钟,我还想节约一些时间讲讲中国城市化的问题,为什么?当前面临宏观调控的话题,宏观调控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引起的,比如说拆迁征地,比如说煤、电、运、油几方面全面紧张,比如由此引起的价格波动。再比如说我们在这过程中投资规模增长太快,第一季度投资规模增长最快的还不是钢铁,或者电解铝,而是公用设施,其中主要是城建。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城建公用设施投资增长多少呢?增长了81.6%,以至于国办和中办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城建公用设施严格控制增长速度,要求各地方自觉服从中央宏观调控的大局。当前讲的三农问题实际上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科学发展观谈的协调问题,其中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城市化的加快引起。现在面临的一些矛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得激化,今后主要的矛盾,在农村和城乡当中,城乡是主要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当中地方政府是主要的,产业和市场之间,产业是最重要的。 我们回答一个问题,在这个结骨眼上回答这个问题呢?我希望借来宾之口、借媒体之嘴说出这个问题,中国的城市化绝对不能停步。我们最终解决全面奔小康,加大国际竞争力,实现理想的社会目标靠什么,我们面临诸多的重大难题,就业问题,产业结构转换问题,应对外来竞争问题,我们资源严重不足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等等,诸多难题交汇在一点,要靠发展城市来解决。并不因为宏观调控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停步,或者即便建成市,也建成中低档的中小城市,或者仅仅建一些小城镇,我们当前面临还有一个问题,媒体注意得不多,我在建设部已经高度关注的就是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的城市化要走一条和环境友好之路,这个环境并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我们的城市化要总结前期的经验,要和农村友好,要让农民有机会分享城市扩张的好处,而不是把城市扩张当中把他们从生息的土地驱逐出去,城市规模扩张快,但发现城市扩张的地方往往在这个区域内占据了高收入和岗位的是外来人口,我指的外来人口不是民工、打工仔、打工妹,而是从其他地方迁移到新的地区,当地居民最多承担低档次、低收入的就业岗位,这样的城市了矛盾的计划,我们现在要高度关注,城市扩张对农村、农民友好的城市扩张,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点到为止。 第二,中国的城市扩张应该和居民友好,和社会各个阶层友好的城市扩张,我们不可以造就一个贵族集聚的区域,使原来社会各个阶层的老百姓的公共资源不断被残食,他们的利益不断受到影响,他们走路的地方越来越狭窄,他们想用的公用实力越来越少,这样会导致内部群体的抗战。我们不希望在马尼拉和菲律宾的事情在中国出现。我多次去了马尼拉,马尼拉超市常年站在四个以上保镖,手指头放在手枪的扳机上,这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统一协调。 第三,我们的城市还必须是和文化友好的城市。我们面临了很多,比如我们今天讨论的总部经济,我不知道多少媒体注意到这个问题,“总部”是什么?是商业首脑集聚地。北京的政治核心、科教文化核心这样的氛围和商业领域的集聚地,我们怎样让它们友好相融的问题,有相当大部分的考验。城市高端资源主要被商业利用,掌握的话语权的群体主要是市场化的商业人士的话,为这个首都区域内会不会有不协调,还需要调整,不是说北京不需要发展区域经济,而是在政策上、城市规划上以及城市目标定位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特别说,我赞成北京成为全国以及世界上有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也非常赞成世界几百强跨国公司向首都北京聚拢,但是我也想北京历史传统留下的观念,使我们往往喜欢把北京形容成上级经济、贵族经济,这个可能跟环境不友好,应该说和产业友好。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我们打造的城市应该是和市场友好。如果我们的城市化引起了市场供求关系全面紧张,引起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频繁交替轮动,这个城市化就不能持久。城市化一定是长期的战略过程,我们绝不要指望在三年、五年就把北京打造成我们理想什么样的城市目标,这需要一个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尽管面临迫切的奥运会的工作,奥运会以后,北京还有的是来日方长的发展机会,别指望在短期内把所有想办的一切办好。如果在短期内把三十年、五十年办好的事情在短期内办好的话,一定会牺牲很多群体的利益,你就会摆在以市场作对敌意的位置上。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城市化,绝不要停步,但一定要走和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中国的城市化一定会有大有前途,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走在历史的新高点上。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