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面临再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 19:27 中国经营报

  作者:田彦红

  “高资本投入,极低的创造就业能力”,在中国经济中已经构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专家认为,在此轮经济过热中,资本热和低就业正是隐现其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去年我们投资增长率高达26.7%,但是就业增长率只有0.9%。”中国科学院国情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研究中心胡鞍钢在近期出版的《国情报告》中写道,“这种增长模式是更多的偏向资本,就是不创造相应的就业。”

  不仅未能带来更多就业,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出现经济过热,可能造成更大面积失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林家彬也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经济过热,如果不加以抑制,可能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从而导致更大面积的失业问题。

  “此轮经济过热,过热领域多数并非是就业密集的领域,这正揭示了,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仍没能摆脱以增长速度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名誉教授刘庆唐表示。

  对于经济发展战略,胡鞍钢认为有两种不同思路:“一是增长优先论,即经济增长是最重要的目标,这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二是就业优先论,即扩大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是最重要的目标,这是以就业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

  中国国情究竟需要一种怎样的发展战略?胡鞍钢认为:“我国上世纪90年代走的是一条资本密集和资本深化的工业化道路,假定按1978年到1989年的就业弹性系数来看,90年代全国少创造就业在2.5亿~3.3亿人之间。”但“中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高资本投入,极低的创造就业能力,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用数据对比能比较鲜明地看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3%,就业增长率为3.0%,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322;在‘八五’期间1991~1995年,GDP年平均增长率12.0%,就业增长率降至1.2%,就业增长弹性系数0.1;‘九五’1996~200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8.3%,就业增长率降至为0.9%,就业增长弹性系数0.1。”其中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越小,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少。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像低就业增长或是无就业增长模式。”胡鞍钢表示。

  然而,“为中国的占世界1/4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是仅次于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的第二号任务。”胡鞍钢认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6日发表的中国第一份《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也对就业给出了基本判断:“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

  胡鞍钢认为,在中国严峻的就业压力背景下,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从追求“经济增长优先”转向了以就业为中心的优先目标。

  2003年原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首次将创造就业岗位作为2003年经济宏观调控第二大目标;2004年的政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今年将增加城镇就业90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共计1400万人的就业与再就业目标,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创造就业目标。胡鞍钢认为,这标志着,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已逐渐从以追求经济增长率为主,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主的目标上来。

  他说:“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是属于速度增长型的,但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经济结构变革、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必然会向就业优先型转变。”

  3月份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长目标是7%,不是提高经济增长率,而是稍微放低经济增长率,表明中央政府没有想追求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宏观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是,根本解决中国的就业发展问题还有赖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劳工利益与资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创造就业之间的关系。”胡鞍钢说。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