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过紧日子”还应提倡(金台时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 03:23 人民网-市场报

  近日,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发出《关于做资源节约活动表率的倡议》,由中央党政首脑机关率先垂范,带动地方和各行各业、全体公民积极参与,一个全国性的资源节约活动正在逐渐展开。

  要节约资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中就少不了一个“抠”字。从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双筷子开始“抠”起,精打细算,降低消耗,量入为出,继续过紧日子。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讲节约资源,人们大多没有异议。但要落实到从自己做起,提倡“过紧日子”,似乎就未必都赞成了。有人对此议论说:已经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了,怎么又要退回过去的“紧日子”?再说鼓励消费,拉动内需,既是国家号召,又能促进经济增长,何乐而不为?类似的想法在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中间有相当的代表性,有必要讨论一番,说说清楚。

  首先,节约资源,过紧日子,不是哪个人的主观偏好或一时兴起,而是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过去,我们赞颂自己的祖国“地大物博”,其中除了可贵的民族自豪感以外,也多少包含了些许误会的成分。前些年,早有专家指出我国是“地大物不博”,与国土面积相比,我们所拥有的石油、天然气、铁、有色金属等一系列重要的矿产资源都相当紧缺或匮乏,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更是十分突出。即使是一些蕴藏量较为丰富的资源,用13亿人口这个巨大分母一除,人均占有量也都有限。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样的一种一穷二白的“家底子”,决定了我们不能象某些“富家子弟”那样过挥霍无度的日子。另外,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的经历看,这是消耗资源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4%的罕见速度高速增长,但这种高增长率是建立在能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基础之上的,属于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值,所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们5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多倍,而矿物资源的消费则增长了40多倍。去年,我国约消耗50亿吨矿产资源,用掉全球31%的煤炭、36%的钢材和40%的水泥,进口上亿吨石油和上十亿吨铁矿,我们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源的超量消耗,还引发了部分生产资料大幅涨价,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环境污染愈益加重。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大,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已经走到了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关口,全国人民要逐步学会和适应以一种新的模式过日子了。

  当然,我们这里讲的“过紧日子”,并没有要退回改革开放之前,要人们重新去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穷日子、苦日子的意思。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是我们当前和长远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我们提倡的“紧日子”,是指的一种人与自然,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譬如,人走关灯,节省的不仅是几元钱电费,更是减少了煤炭开采、运输,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双筷子,保护地球上的森林和植被;能坐公交车就不开小轿车,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科学安排生活用水,节省这种稀缺资源的消耗;选择消费可循环利用和再生制品,用实际行动支持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我们主张的“过紧日子”,更不是要抑制消费。居民的住房还要不断扩大和改善,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还要持续迈进,人们的服饰还要更加丰富多彩,家里的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相机都要升级换代,餐桌上的食物更要健康营养,旅游和文化消费要成为新时尚。消费而不浪费,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准则。

  也许,过去困难时期要人们“过紧日子”并不难,如今生活富裕起来了再去“过紧日子”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实,能够在富裕的情况下“过紧日子”,这才是一种全新的更高的境界。这绝不是什么“小气”,而恰恰是一种大气,是文明和宽厚之气。能不能正确地看待“过紧日子”,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有没有开阔的眼界,体现出他的学养和综合素质水平。能够自觉地“过紧日子”,不仅表明了一种善待自然的健康心态,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往大了说,自觉“过紧日子”,是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往小了讲,“过紧日子”利人利己,正是何乐而不为之?

  谋划中国的事情,有一个最重要的“定理”,那就是温家宝总理去年底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说过的:再多的东西用13亿一除也很少,再小的事情用13亿一乘也非常大。在资源问题上,我们家底有限,僧多粥少,来不得大手大脚;反过来积微成著,集腋成裘,节约必可出大功效。这也许就是中央国家直属机关带头开展节约资源活动的意义之所在吧。最近,国务院已经作出部署,确定从今年到2006年在全国开展节约资源活动。我想,或许到2006年以后,节约资源的活动也还需要继续进行。先别说那么远了,还是让我们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吧!

  本报评论员:杨良化

  《市场报》 (2004年05月21日 第一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