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4空调“中外”之争 胜者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9日 09:52 中国经济时报

  刘越 张潇

  五一前,伊莱克斯空调由于销量不佳从国美卖场撤出,这使得业界对外资品牌在今年旺季的命运到底如何非常关注。日前,记者走访各家电卖场发现,在众多国产品牌使出浑身解数,返现、赠送、打折等促销策略纷纷出台的情况下,由于外资品牌相对“冷静”,使得各卖场的国产空调专柜前询问者众多,而外资品牌专柜则门可罗雀。相比黑电势头的强劲,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日韩品牌在白电方面的表现似乎差强人意。

  对此,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外资空调品牌虽然销量少,但是相对单品的利润要比国产品牌高;国产空调品牌由于技术逐渐成熟加之品牌的亲和力,虽然单品利润相比外资品牌要低一些,但其走量大。因此,仅仅从空调的销售来看,2004年空调业的“中外”之争谁将胜出将很难预测。

  “韩流”本土化的过与不及

  作为2003年度国内惟一销量超过百万台的外资空调企业,LG成为行业公认的黑马。业内人士认为,LG空调2003年能取得如此成绩其本土化策略功不可没。2003年,外资品牌是LG空调率先拉起降价大旗。虽然LG在这一年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但是其品牌形象也受到了一定伤害。据一些空调卖场的销售人员反映,目前LG的处境有点尴尬,虽是外资品牌,但价位却是本土化,LG在更多消费者看来定位有点混淆。由于碍于“外资”的旗号,LG价格始终游离于中外之间,比日资品牌要便宜上一两百元,比国产贵上几十元。因此,在今年国产一线品牌海尔、格力、美的等企业的全力阻击下,LG如果不平衡好“价格”与“品牌”的关系,提供更多的附加功能,它将很难再现去年旺季火爆的销售状况。

  已经连续两年“雷声大,雨点小”的韩国三星空调,今年冷冻年度启动至今在华南市场的销售仍然比较低调。不少业内人士评论,三星空调在国内生产销售,企图借助品牌而实现高价,但由于中国空调市场价格竞争空前残酷,因此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空间将不可避免越来越小。可以说,中国空调业的市场化程度太高,三星过于注重中心城市,营销渠道不健全也是其“水土不服”的病因。如果三星想在中国市场有强劲走势,在制订高科技化和差异化策略的同时,更需深入完善其本地化的营销策略才行。

  日资品牌高价难续

  日韩品牌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仿佛都是一对“冤家”。相比于韩资空调品牌LG在中国的强劲走势,日资品牌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压力。虽然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但日资企业一方面受国内企业低成本低价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制于三星、LG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成绩始终不太理想。“不在中国成功,就在全球失败”,今年旺季启动之前,松下、三菱就开始悄悄地调整其价格,目前,日资品牌也开始利用个别机型进行促销。如松下小1P空调目前是1688元,1P机售价1888元,都是从2000多元降下来的。至于三菱除了1P机直接降价外,1.5P还实施返现间接降价。另外,日立空调也在近期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并且初步收到成效。有资深行业人士指出,今年日韩品牌之争将更趋明显。

  强攻硬拼 只为生存

  自2002年,以松下、LG为代表的外资空调品牌,以进攻性态势打破国内空调市场竞争格局。它们通过变换产品线、大幅度降价、争夺渠道(尤其是终端资源)等手段,在旺季到来之前抢占市场份额。来势之猛、力度之大,使得国产一线品牌一度有些措手不及。

  业内人士认为,松下、LG等外资企业在价格上也“本土化”,有其短期原因。从短期因素来看,松下、LG等外资空调品牌上一年度库存压力很大。因此,近年的攻势带有一定的“排空”性质,同时也是为了扭转市场颓势,为今后的市场竞争建立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资的进攻主要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

  短期内难分胜负

  2004年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在新一轮竞争中,胜者谁?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将难分胜负。

  就市场基础而言,国内空调品牌只要产品品质过关,价格适宜,大多数消费者对其还是有认可感和亲近感;在售后服务方面,国产品牌有较大的信誉优势。此外,在提升制造水平和成本控制方面,国内企业有可能做到“总成本”领先;面对不确定、复杂多变的渠道体系,国内企业在开发和维系渠道网络、驾驭渠道关系方面有一定优势,对于流通业态的变化,国内企业的应变速度相对更快。

  但是外资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也不容小视。首先外资企业拥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在空调产品整体价值链上有一定的优势,掌控价值链上游;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并且组合国内“廉价劳动力”要素之后,这一优势可以转换为“成本——品质”竞争力。同时,在外资品牌强大的市场拉力吸引下,国内一些流通商主动“投怀送抱”,这为外资品牌迅速建成渠道网络创造了条件。

  所以2004年的空调“中外”之争,要分出胜负还有待市场的考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乌鲁木齐发生坠机事件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伊临管会主席遭袭身亡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
台湾“大选”验票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