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民间借贷主导农村金融 人大财经委派员摸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7日 10:51 《财经时报》

  中国农村“高利贷”高达8000亿到1.4万亿元,仅浙东南地区就有3000多亿元;2003年农户借款中私人借款占2/3

  本报记者 张宇哲

  根据中央高层指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本周一召集国务院各部委、银监会、银行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机构、农村问题专家,研讨有关农村金融支农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并成立三个专门小组,5月起对吉林、广西、湖南、辽宁、江西、安徽6省区“农村金融支农”问题进行调研。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志寰、副主任委员周庆正、刘积斌将分别率队。

  周三,(5月12日),中国银监会网站公布了最新数据,一季度农业贷款大幅增加。据银监会统计,一季度末各银行农业贷款余额134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02亿元,同比多增284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新增额占全部农业贷款新增额的94%,农业中长期贷款新增额仅占6%。农业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农业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及运销和农业科技活动等。

  农户对贷款利率不敏感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局局长唐仁健最近在“农业国际投资论坛”上表示,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是否符合农村实际,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农村的金融需求,仅靠强调资金流动性、安全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如农行、信用社等,不可能满足农户多样、复杂的信贷需求。

  多次深入农村基层调研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力群对《财经时报》分析说,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三个并重的需求主体,即乡镇企业、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农户。

  乡镇企业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对象;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借款虽然份额不大,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农户的生产经营的投资中,有相当大比重由借贷资金承担,大多数农户遇到如婚丧嫁娶、子女升学、建房治病等大的生活支出时,则还要举债。

  据曹力群的调研结果,由于农民的土地、住房、果树等都难以变现,缺乏或较少抵押担保,他们的贷款量并不大,且季节性强,农户的小额贷款对利率“并不太敏感”。

  中国的农村民间金融无论像“合会”这样有组织的活动,还是互助性质的自由借贷,一直非常活跃,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农户需求主靠民间金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村“高利贷”高达8000亿~1.4万亿元,仅浙东南地区就有3000多亿元。

  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万多农户的调查,2003年的农户借款中,银行信用社贷款占32.7%,私人借款占65.97%,其他占1.24%;1995年农户借款中,银行信用社贷款占24.1%,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占5.5%,私人借款占67.9%,其他占2.5%。

  近8年来,这种结构变化并不大,仅是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份额转到了银行、信用社。在传统农区中国中部地区,农户借款中,银行贷款仅占5.36%,私人借款占到71.26%;东部地区农户借贷资金中绝大部分来自民间金融。

  同时,农村金融服务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项目单一。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元红认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早已成了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而作为供给方的金融机构仍然处于“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体制中。

  曹立群强调,农村民间金融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农户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在法律法规上没有任何合法地位。

  民间金融正规化?

  在曹立群看来,不能因“高利贷”和个别地区“金融风波”的存在,便对此持“压制态度”,也不能任其自行。他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对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风波”;同时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绝大多数专家否认商业金融的支农作用及“让民间金融正规化”的呼声中,张元红的观点比较独特。他认为,加强金融支农应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取向。

  “商业银行应在未来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中占主流地位。靠政策性金融运作方式的支持,最后会产生大量不良贷款;金融部门积累下来的许多不良资产多少也都与政策性有关,比如农业发展银行。未来农村地区应该培育一些多样化的小型商业银行。国外起到主要支农作用的合作性金融的商业性气味也渐趋浓厚。”他说。

  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存及是否需要“正规化”,张元红认为,所谓“正规化”后,非正规金融原有的特性和优势会随之失去,比如灵活可能逐渐变为僵化,交易成本可能急剧增加,社区道德约束可能逐渐淡化等。因此,可以允许非正规金融存在,但正规化不一定合适。

  1500亿变1600亿中央加力支持农信社改革

  在对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江苏8省市的农信社进行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加20个农信社试点

  本报记者 张宇哲

  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出于经济效率的考虑纷纷撤出农村,尤其是农业银行商业化之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业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但是,虽然农信社直接覆盖农村,网点众多,比较“正规”,为农户提供的贷款却非常有限,其经营行为仍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和政策性特点。

  目前全国农户贷款面为25%,农业贷款占农信社贷款比重约为1/3。但在国外,由合作金融提供的农业贷款超过80%,开展合作性金融支农逐渐成为主流认识。

  农信社一直是合作性金融的骨干。中央政府对于2003年开展的新一轮农村信用改革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政策扶持,使农村金融走出困境。

  《财经时报》获知,国家原定对农信社改革投入的1500亿元扶持资金——包括保值储蓄贴补、税收优惠等——将增加到1600亿元,并在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江苏8省市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加20个农信社试点。

  目前,在农信社改革试点地区已陆续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县(市)联社,并按照《金融机构撤销条例》,撤销了1万多家严重资不抵债、机构设置在城区或城郊、支农服务需求较少的农信社。

  农业部农研中心曹力群研究员认为,农信社本身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所有者缺位、员工内部人控制现象,以及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力,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等制度流于形式,不良资产比例高等。

  全国农信社账面不良贷款达5000多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超过40%。个别地区乡镇甚至超过90%。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近日召集的研讨会上,专家普遍表示,必须在继续改革和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同时,让农村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