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说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 18:33 经济观察报 | |||||||||
关于2003-2004年度 “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 2003-2004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第三轮的程序仍然与前两届相同,即:
1.要求所有50家入围企业填报数据,或提供相关资料; 2.将各企业数据提供给26位专家评委,请他们根据数据、资料和个人判断为每个企业评分; 3.将专家群体对各个企业的评分进行加总; 4.把各企业在第一轮MBA、EMBA投票中的得票率换算成得分; 5.按照50:50的权重,把两个分数相加; 6.排名位于前20的企业最终获得2003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 本届评选的专家阵容包括北大、清华、南开、复旦、上海交大等14位各高校的管理学者和经济学家,以及国内有影响力的11位财经媒体主编(具体名单见文后)。他们一方面依据企业填报的数据和提供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对入围企业在各个维度上以及总体的受尊敬程度进行了评分。 通过两轮的分数可以看出,专家们更加理性。面对众多出色的企业,尽管每一个企业的专家总评分有高有低,但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而MBA、EMBA群体对于在2003-2004年度有出色表现的企业或企业家,都给予了相对更高的评价。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中国现在的好企业普遍是由第一代创业企业家管理,因此一位有人格魅力和市场意识的企业家在赢得人们景仰的同时,往往能为自己管理的企业赢得尊敬。 今年,有的企业仍然不愿提供评选所需数据,有的企业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提供数据,这都导致了一些第一轮排名靠前的企业在第二轮的专家评价中得分很低,从而影响了在评选中的总排名。 在本年度的评选中,我们如去年在颁奖典礼中所说,在要求入围的50家企业填报数据的同时,还向每一家企业的老总发放了问卷,请他们选出各自最尊敬的企业。虽然只有16家企业交回了问卷,虽然其中的几份问卷明显为企业公关部人员所填,但最后的结果仍然具有价值:这些企业老总投票评出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包括了全部9家在3年评选中都进入了前20名的企业,而且根据得票率排序的结果也和专家评委们的汇总排序结果极为相似。 关于评选排名的影响因素 在看到2003-2004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最终名单后,我们相信和往年一样,国内企业都会关注为什么自己的最终排名与去年相比有了变化,国外的企业则都会询问为什么自己在中国的排名不如在国际同类评选的排名靠前。 企业本身关注自己排名以及排名的升降非常符合情理,我们也希望对企业的所有问题给予明确的解答。然而,正如我们在每次的文章中反复强调的,由于“受尊敬”包含社会群体的主观评价,不像“销售规模最大”、“利润最多”等指标那么容易衡量,因此导致企业排名升降的因素也必然更加复杂,颇不易“一言以蔽之”。 为了对评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评选项目小组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假设,并正在把评选前三年所有进入过前100名的企业进行整理,收集下面9类数据,进行大量的相关性分析,试图找到影响排名的因素。 1.企业所处产业类型 2.企业所处行业(按照国际标准分成15大类) 3.企业的产品是大众消费品还是工业品 4.企业名称与产品品牌是否一致 5.作为企业体持续经营时间 6.公司总部所在国家或地区 7.企业资本性质(中资、外资、合资) 8.中国企业的企业所有权(国有、民营) 9.上市与否 尽管依据三年的数据很难得出结论,但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些线索。 首先,企业名称与产品品牌一致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尊敬,在前三届排名前100名的企业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使用与企业名称不同的品牌。 其次,生产大众消费品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尊敬,因为三年来,在前100名企业中,提供大众消费品的公司数量分别是82、81和77。 上面这两点其实都和企业的知名度有关,也非常符合基本逻辑——一个不为人知的企业无法让人判断是否应该被“尊敬”。 再次,企业所处行业的兴衰对企业的“受尊敬”是有影响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随着通信行业的风光不再,13家企业的总排名在三年中一路下滑。 还有,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规模、影响和地位也对能否赢得“尊敬”有影响,比如三星(中国)近两年在电子信息业的升势就让它的排名大踏步前进,而毕博(中国)管理咨询公司在兼并埃森哲成为中国最大的咨询公司后,其排名的上升也与其他咨询企业的排名下降形成了对比。 有趣的是,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三年来,进入前100名的企业中,第二产业或至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企业却越来越多,2003-2004年度竟然达到了约80%。 关于评选的明天和未来 虽然评选的规则要求排名,但我们非常希望企业用更平常的心态看待排名。作为主办机构,每次看到最终排名,我们都感到遗憾与无奈。遗憾的是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企业没能入选当年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甚至没能入围前50。细想想,第20与第21名,或第50与第51名的企业之间,往往只有几分的差距,而这几分的差距确实不足以说明前一个企业就“最受尊敬”,而后一个就不。无奈的是规则如此,我们只能、也必须遵守规则。 北大案例中心和《经济观察报》推出这一评选的目的是希望为营造有信誉、讲责任、重道德的商业环境做一些事,希望好企业更多地受到本地社会的关注和尊敬,继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尊敬。为此,必须将这个评选持续、严肃、负责地办下去,才能使这个评选本身也受到尊敬。 中国有句古话说,“三岁看老”。 作为一个只有“三岁”的评选活动的主办方,我们希望使这个评选成为除了“强”、“大”之外,另外一种对企业有益的评价指标,希望在今后的10年、20年中,“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成为企业族群中最好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非常渴望知道,在连续10年的评选中有多少企业能够一直上榜;10年或者20年以后,今天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还有多少仍然能够作为一个企业体存在,继续发挥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就业机会的功能;还有多少仍然给国家带来税收、能继续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作为一个“受尊敬”的群体,他们在上面提到的各个环节,是否比其他企业做得更好?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杨军何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