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三次转移“雨露”来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 11:01 经济参考报 | |||||||||
从国际产业向我国大陆转移的时间段及目的地看,第三次转移的“雨露”正在降临,一心谋求自身崛起的中部诸省应努力做好承接准备。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海舰在一次发展论坛上发出的呼吁。 国际区域产业向我国大陆转移可从二条轴线分析,一条是以转出地为轴线,目前我们已经和正在接受四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香港地区制造业的转移,第二次是台湾地区制造业
通过前两次转移,两大三角洲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就珠江三角洲而言,目前,珠三角的电子、医药、建材的产值已居全国之首,纺织业居全国第二,彩电产量占全国的1/2,家用电冰箱产量占1/2,家用洗衣机产量占1/7,原油和天然气约占1/10。珠三角以占全国0.43%的土地和1.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8%的国内生产总值。就长江三角洲而言,目前,长三角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0%。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0多家在这里落户,合同利用外资总值已超过1500亿美元。据统计,目前江苏的电脑鼠标已占世界总量的65%,小屏液晶显示器已占世界的70%。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有380多家衬衫生产企业,日产衬衫40万件,衬衫销量占全国的1/7;嵊州市有领带企业1000多家,年产量2.5亿条,占全国总产量的80%;海宁市有皮革皮件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产皮革服装1100多万件(套),是全国最大的皮革服装产销基地。 近年来的发展表明,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这些地区一方面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在向外转移部分产业。换句话说,他们走的是先承接再转移、边承接边转移的一条产业动态化之路。目前看来,江西等中部诸省在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东南部紧邻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紧邻长江三角洲,是目前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从中部诸省所拥有的诸多优势和两个三角区产业发展趋势看,第三次转移,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转移,都是必然的。 首先,这是两个三角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目前,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正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重点扶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正不断地将不适和发展的产业转移到适合的地区发展。 其次,这是两个三角区劳动力成本及能源成本正在提高的必然。降低成本,是长三角企业萌生部分产业向外转移的首要出发点。 第三,这是两个三角区土地空间发展约束的必然。大量的外资进入已使两个三角地区的土地日益紧张起来。有关资料表明,到2020年前后,苏州工业用地将没有剩余。因此,这势必导致各省市将部分产业纷纷向外转移。 面对第三次转移,中部诸省要充分关注脑、体产业分离的发展趋势。李海舰认为,目前产业的概念已大大细化,从“行业”即产业,到“产品”即产业,再到“部件”即产业,最后到“区段”即产业。一个企业从价值链上讲,可分为研发、制造、营销、营运管理四个区段。相应地,它们构成四个产业,其中研发、营销和营运管理称作“脑袋产业”,制造称作“躯体产业”。 一般地说,形成脑袋产业集聚的地域一般集知识中心、金融中心、流通中心、环境中心于一身。形成躯体产业集聚的地域则具有要素成本较低、制度成本较低、信息成本较低、信用成本较低等特点。 脑体产业分离发展为中部地区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需要指出的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中,江西等中部省份要抓住机遇,努力承接好这部分产业的“躯体”部分。以浙江一些企业转移为例,其产业转移模式为:“脑袋”部分向上海转移,“躯体”部分则向江西等地转移。为了吸引“躯体”产业集聚江西等中部省份,地方政府与投资者的关系,要更多地像种草者与养牛者之间的关系。江西等中部省份要人人“种草”——搞好投资环境,为“养牛人”提供一个非常肥沃的“大草场”。外商来此“养牛”,中部省份应仅取一杯“牛奶”而已,决不能宰牛。作者:吴华国 冯丽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4-5-15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