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过热势头未减 财政政策担纲调控?(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19:05 中国经营报
经济过热势头未减 财政政策担纲调控?
  作者:杨筱

  “五一”长假前后沸沸扬扬的升息议论随着时间的流失正渐趋平息,上周,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一句“中国目前还没有加息的需要”,更令市场悬在半空的心情为之一松。

  然而,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二00四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并不乐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等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汇流入继续增加,银行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金融调控任务依然艰巨。

  于是,在货币政策连连出手效果存疑,央行“最后一着”加息暂不动用之下,关于应用财经政策调控过热经济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可以应用的财政手段主要是调节政府开支,至于广受关注的税率调节,不宜轻举妄动;相关人士透露,财政部亦坚决反对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种。

  成本高企

  社科院一位研究员分析:财政政策对投资发挥作用最主要的是国债。但是目前要取消国债,难度非常大。

  该研究员指出,国债政策作用快,效果明显,在经济疲软时期,可以用来刺激投资。尽管目前继续发放国债对经济刺激很大,但不适合立即叫停。如果停止发行国债,有许多在建工程会变成“烂尾”工程。此外,国债作用的波峰与经济运行起伏间很难恰好吻合,也许国债停发发生作用之时,却又进入经济疲软之日。因此,有人建议3、5年之后再退出国债更为恰当。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税收研究所代鹏提醒:从中国经济发展长远分析,基础建设水平仍然很低,如果目前急于出台偏紧政策,操作不慎,对未来经济不利。

  目前关联投资也受到政府投资和其对整个经济看法的影响。政府行为首先改变,调节经济的效果最直接也最有效,但损害也是巨大的,潜在成本很高。

  代鹏分析其原因在于:除了造成自身投资难以回收之外,一些大型基础设施投资有着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如果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转型影响了私人投资者的看法,有可能造成这些行业长期的运行紊乱。而民间对于政策有效性的怀疑,也会普遍减少未来投资的兴趣。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见效缓慢

  代鹏分析:财政政策调控经济主要有两个手段:调节政府开支和税率调节。前者主要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或政府行政指导来实现。

  一般人们靠判断中央政府对未来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投资方向。基础设施投资对于钢铁、土地、铝等初级材料的需求很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缩减大型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道路的投资,减少全社会需求,使社会价格下降,从而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向。

  可行的方法是对现有工程冻结规模,使其不成为不断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的“钓鱼”工程;对新建项目方案要严格论证,而论证的过程就等于实际延缓了投资,实际上起到了减少政府支出及带动社会支出的作用。

  第二个方法是税率的调节。如针对经济过热,可以重新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提高特定行业的投资成本和进入门槛。此外,正在进行的增值税试点,客观上刺激了投资,可以放缓进行。

  但税收政策改变影响巨大,而且税收政策改变需要法律先行。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需要将变动的税法内容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开公示,所以,税收政策是不适宜用作短期调节的手段。较为可行的是,不改变实际税率,而改变对钢铁、房地产、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资本回收年限,从而增大投资成本,降低回报率。例如,投资100亿元,有20年的折旧,等于每年把500万元当成投资折旧。如果折旧的年限提高到30年,每年的投资折旧变成330万元,降低了资本的回收年限,实际上提高了税率。

  而物业税、利息税等是长期税收政策,对于宏观调控的作用很迂回。例如,利息税对企业无明显作用。提高利息税,会刺激资金进入其他行业;而降低利息税,可以遏制居民储蓄转向投资行业流动,但是,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有限,影响不是很大。

  但对于开征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人士表示:该税种是针对投资的歧视性税种,会带来市场的行为扭曲,造成竞争不公平。该人士透露:财政部极力反对,起码目前可能不会开征该税种。

  货币政策仍是首选

  任何政策效果显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表示:此前各方已经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效力正在开始显现,钢铁价格开始下降就是很好的例子,经济过热势头很快会得到遏止。张表示: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行为,如果企业预计投资收益高于利率,利息再高也会贷款。例如,1992年时同样出台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但1993年、1994年照样出现了投资高增长。

  张强调:过于频繁的政策出台,会将一些行业“压死”,造成“硬着陆”。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板块很大,货币政策的效果有一个滞后性,因此,政策作用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判断。

  即使需要进一步调控,货币政策仍是首选。一位财政政策专家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不一样。关系到融资成本时,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更明显一些;而经济低迷时,财政政策的作用更大。目前的经济过热主要表现是信贷扩张和房地产、钢铁等行业的结构性过热,应该更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财政政策作用不是很大。

  专家指出,在目前的经济过热中,有一些经济结构上的缺陷,确实与积极财政政策有关。财政手段更重在结构性调整,如城乡之间、区域经济之间、产业之间的不平衡等。今后,财政应在配合货币总量控制中,将注意力转向结构调整,如开征物业税,来促进经济均衡增长,作用会更明显。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