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纵览《新华航空》《新世纪》 > 正文
 
在山西大院想到《万历十五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15:43 《新华航空》杂志
New Page 1

  文/和木

  山西大院密布的儒家道德说教,以一种规模化的态势强行灌输给每个参观者,曾几何时,它们曾经以更强烈的方式灌输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在山西大院,我想到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我以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联想,山西大院密布的儒家道德说教,以一种规模化的态势强行灌输给每个参观者,曾几何时,它们曾经以更强烈的方式灌输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我想说,黄先生写作的时候,几乎翻遍了所有发黄的典籍,但是在今天,我在山西大院,我看见了一些刻在古老房子上的儒家说教。因此,我的联想有价值。

  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人都知道,该书选取了明代历史上很平常的一年--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然而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是的,一些小事,如同山西大院的台阶、门楣、对联、以及更小的细节,它们小得不能再小,但却体现了一个已经消失的时代腐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587年,众所周知的海瑞去世,一代名将戚继光去世,努尔哈赤崛起,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世界历史开始新的一页……。伟大的黄仁宇以这一年为横断面,深刻剖析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一些根本弊病。事隔四百多年,我们惊讶的发现,今日的中国社会,在某些方面仍与400多年之前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事实上,黄仁宇先生在该书中着重批判的是儒家以德治国的思想:“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至其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初读此书的人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似乎黄仁宇在努力为一名皇帝辩护。黄这样说到:“不要误以为本书作者在为明朝一个昏庸皇帝辩护,他的本意是揭示出整个社会机制具有比统治者个人(皇帝)更为强大的力量。

  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其实是一部儒学发展的历史。这一显著的学说发展到明代,已愈益保守僵化。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无形地统治着这个社会。儒家从根本上混淆了私德与公德的界限。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个人品德作为治理国家的前提,治国如治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按:即“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治国如治家,治家先修身,修身则以孝为本。因此儒家的以德治国又是典型的人治。

  儒家礼教要求一个人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人格,然后才能从事治理国家的工作,即所谓“内圣外王”。其荒谬性并不在于其中一目了然的不切实际的空想性或乌托邦性,也不在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而在于不承认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领域。把二者等同起来,把政治道德化,这使国家有权干涉私人生活,个人自由因此荡然无存。混同国家与家庭的界限,治国如治家,其本质上的宗法性与技术上的幼稚性自不待言。从这点上来说,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中国跟当今一些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极为相似。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山西大院同样看到了无所不在的模糊的道德文化,琐碎的传统礼仪。

  我们不能不联想到更晚些时候另一个众所周知的著名例子,即英使马戛尔尼1793年谒见清朝乾隆帝时是否下跪的礼仪风波。这次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充分暴露了中国人爱面子的特点。英国极想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及贸易往来,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技,然而清朝封建统治者却对这一切丝毫不感兴趣,只关心如何维护天朝大国的威严。

  马克斯·韦伯尖锐指出,儒家礼教是用“数不胜数的礼仪枷锁卡着中国人从胎儿到死祭的生活。琐碎之极,尤其是一切细节都得信守不渝,简直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这种礼的理想所作的美学式的冷冰冰的控制,把一切从封建时代流传下来的责任义务,尤其是乐善好施的义务,都变成了僵化的符号仪式。”这种形式主义无疑是帝国腐朽的表征之一,也是一种文化其生命力衰弱的表现。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今人多以此话为偏激而不取,然细察鲁迅本意,他所说的“仁义道德”应该指的就是儒家的一套伦理价值观念,鲁迅无非是用文学的夸张语言揭出了一个事实:儒家礼教违反人性。纵观整个封建时代,可以说,儒教是失败的。儒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体系还是一种伦理学体系,都表现出较低的思维水平。或者毋宁说,表现出比较原始的思维水平。

  

  如果我们拿西方哲学来比较一下,就很容易看出儒学的根本缺陷。儒学没有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就有的“自然法”(即人的自然权利)概念。虽然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充斥着“自然”这个字眼,但这跟“自然法”毫无关系。西方社会正是从“自然法”概念中引申出了自由与天赋人权的重要思想。而在儒学的字典中,是根本找不到“自由”、“权利”这类字眼的。

  与西方基于自然权利的“契约说”相对立,是儒家的“孝”观念。儒家的思想纲领是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忠”不过是“孝”的放大。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作为中国立国之本的“孝”到底是什么?“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孟子痛斥杨朱的“为我”和墨子的“兼爱”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见“孝”并不单纯是尊敬爱戴父母长辈而已。“孝”的观念强调的是子女对家长无条件的、盲目的服从,包含着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服从的唯一前提只是一种自然生理的血缘关系。“孝”只强调子女对家长的服从,却无视子女的权利。儒家只强调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却无视人的自然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存在,必须依附于家族而存在,以家族的意志为意志,以家族的利益为利益。显然,建立于这种基础上的“集体主义”维护的是家族血缘等级制度,并以牺牲个性的发展和权利为代价,是一种变相的精神“奴隶制”。由此可见,“忠孝”道德是东方专制主义的伦理基础。正如黑格尔所说:(要注意中国这种)“家庭关系的外表性,这几乎等于一种奴隶制度。”

  

  可以断言:儒教与近代资本主义进程是格格不入的。

  儒教是适应宗法自然经济的意识形态。综观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以摧毁宗法自然经济为前提。万历十五年(1587),正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迅猛发展的时期。与西方新兴资本主义大肆进行海外扩张相反,明代却愈加闭关锁国。从当时的综合国力来看,明代中国远远超过西方各国:炼铁产量、船舶吨位、城市人口等,都居世界前列。郑和下南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了近一百年(1405对1492),然而由于儒家的保守思想,明代中国却甘心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海上霸权,郑和的航海资料被付之一炬,朝廷并且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而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海军的发展与夺得制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恰恰是至为重要、生死攸关的问题。

  马克斯·韦伯指出:“儒教理性……具有本质上和平主义的特征。”所谓“和平主义”,其实是怠惰、保守与因循守旧的另一种说法。自宋以来,中国对外部世界愈益失去兴趣,向内收缩,对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只采取被动守势,具体表现为闭关锁国,郑和之事即为典型一例。追根溯源,儒学缺乏创造生活的激情,强调继承而不愿求新思变,反倒力求维持旧秩序,恪守祖宗成法,制定礼教作茧自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韩愈《进学解》称“名一艺者无不庸”,将选拔人才的标准限于儒家“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而排除其他技能。总的来看,儒家拘于虚礼,知识探求只限读经,以道德万能的空想代替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对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规律基本上无知。

  

  黄仁宇以这样一段悲怆的文字结束了全书:“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惊讶地发现,中国两千年来的治乱兴替的历史是一个怪圈--每次我们转了一圈,就会发现又回到了起点,再重新开始。这是一个专制腐败的怪圈。马克斯·韦伯称中国人“属于那种(相对)‘未醉’的民族。”中国人缺乏“激情”,儒家文化是一种老人的文化,多的是世故,少的是朝气,多的是道德,少的是法制,多的是模糊,少的是数目字。

  我们在一种非制度的状态下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山西大院就是这些错误最醒目的物证。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李长春出访亚欧四国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