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刚的迁徙之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08:3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宁波商人特写之二 本报记者 余明 上海报道
“要说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个跨国企业。”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说,“在纽约、伦敦交易所里买卖着自己公司的股票,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工厂和销售网络,这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梦想和责任。” 在杉杉集团的网站上,赫然显现的是“服装、科技、投资”,而郑永刚说:“杉杉集团的主要精力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据了解,西服在杉杉集团内部产品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从1999年以前超过70%,下降到2001年56%,而今则在40%左右。 “我们走的路和韩国LG、三星差不多,他们也是做纺织服装起家。”郑永刚说,“虽然现在三星还有服装,但份额已经很小了。” 科技之路 “大企业,一定要进入大行业。”这是郑永刚经常说的一句话。 2000年,杉杉参股由中科院控股的上市公司长春热缩。2002年5月,中科院主动出让一些股份给杉杉集团,使后者成为长春热缩(600100.SH,现更名为中科英华)的第一大股东。 此前,以热缩材料等新材料开发为主营的中科英华,由于管理不善,业绩并不理想。但是郑永刚看重的是铜箔材料的前景。据了解,杉杉目前拥有的18微米铜箔技术,并不是传统的铜箔工艺,而是通过分解铜,将铜离子重新融合而成的。这一超薄材料在IC领域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 除了18微米铜箔材料以外,郑永刚手上还有三个国家863项目:锂离子负极材料、热缩材料、高温压力传感器项。而其中的锂离子负极材料、热缩材料同为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此外,郑永刚还投资了CO2淬取、生物耗氧菌发酵处理垃圾、纳米面电热材料、超级电容器、奥思旺材料等9个高科技项目。 据郑永刚介绍说,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现在是世界上最好的材料,而且杉杉的合作伙伴是日本SONY公司,“我们的负极材料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正极材料是世界第二。”郑永刚说。这一产品2002年已经产生利润1300万元。“今天我刚去看了宁波的二期工厂。”郑永刚说,“质量比上海工厂的要好,现在SONY正在和我们谈进一步合作项目。” “技术要在世界范围内领先,或者该项目在国内属于杉杉独创或者杉杉能够居于该领域的龙头位置。”郑永刚这样表达了高科技项目选择的条件。 目前,杉杉集团对高科技领域的累积投资约为10亿元,主要来自杉杉的利润积累及银行贷款。如今旗下已有高科技公司共达13家。这些公司形成的高科技板块在集团产业版图上占据了25%左右的份额。 资本之道 如果说高科技是杉杉在服装主业之外构筑的第二板块的话,那么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去拓展业务领域的资本运作就是第三板块。“这也会是我们较大的一个板块,以后会占到整个集团的25%~30%。”郑永刚说,“我们到了上海,就要利用上海的人才、信息来做更多的事情,否则到上海去干嘛?” 为了进行转型,1999年初,杉杉集团总部搬迁至上海浦东。随后,郑永刚投资板块逐渐显现。 成立上海科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郑永刚在购并方面加快了速度。2002年收购的从事外贸的国际合作集团一年的销售额即有15亿元。杉杉还投资了上海杉杉房地产开发公司,并且涉足生物技术。而旗下的两个上市公司,也为郑永刚的资本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产业资本之后,就必须与金融资本结合。”郑永刚说。2002年初,杉杉入股东吴证券公司成为相对大股东。“以前没有留下什么历史包袱。”郑永刚说,“最开始的两年还可以,最近业绩很不错。” 同时杉杉还参股了宁波市商业银行和宁波杉立期货经纪公司。 “金融证券行业,是我们希望更多地介入的领域。”郑永刚说,“适当的时候,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愿意多持有一些金融企业的股权。”郑永刚说,持有金融企业可以使得产业发生波动的时候,整个集团更加稳定。 杉杉集团目前总资产为38亿元,资产负债率37%,2002年的利润为3.1亿元。谈到2010年实现200亿元总资产的规模扩张计划时,郑永刚的豪情就来了:“那时候要有3到5家上市公司。” 除现在拥有的杉杉股份和中科英华两家上市公司外,郑永刚将其余几家上市公司产生的希望寄托在他于2002年12月开始打桩、总面积7000亩的宁波杉杉科技创业园里。“我们希望培育出自己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未来上市的希望很大。”郑永刚说,“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产业链中,有合适的上市公司,我们愿意收购。” 但郑永刚还坚持,这些投资并不会作为公司的主流,郑永刚说:“我们的主要方向,还是高科技和服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