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重型化 深圳从何下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02:11 证券时报 | |||||||||
本刊记者 王薇 “一号文件”的余温未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又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充分利用我市区位、市场、经济实力等有利条件,在人力、财力和土地资源等方面采取一些相对倾斜的政策,不失时机地引进一批污染小、能耗低、技术先进、带动作用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项目,调整改变深圳市制造业结构偏低的状况。”
深圳新一轮产业调整被概括为“适度重型化”。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之后,工业就要适度重型化。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有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我们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升级,也标志着中国工业轻型向重型转化。 深圳“适度重型化”面临的环境 提出“适度重型化”发展调整的城市不只深圳一个,去年从上海到北京,国内其他重要城市和地区也都提出了做相应的考虑。北京和南韩的汽车这一块推进以后,又提出“现代制造业中心”的问题,江浙沿海产业带规划的提出,杭州湾产业带的提出,都定位在制造业,尤其是装备业,和重型化的取向基本相同。 “在这个背景下,各地方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深圳走这一步我也赞成,可惜晚了三年,如果这一步早三年提出来的话,这个机会就可以抓住,当然不是说现在没有机会,只是现在抓住这个机会和三年前在方式上不一样。”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员杨建文这样认为,深圳和上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无论是从产业结构还是功能,特别是包括和产业结构重型化相关的问题。 2001年以来,中国重工业比重上升,增长的速度加快,与重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快上升,第三产业相对有所下降,近三年第二产业的增长也快于第三产业,并且出现了一批以重工业为主体的高增长行业,如汽车、钢铁、机械、电子,而与重工业相关的房地产建材、电力、煤炭、石化等重要能源产业这几年都在高速发展。 针对以上的现象,国务院发展中心产业部李佐军如是说:“这三个判断可以说明,中国工业化正在进入新的重工业化阶段。” 深圳的土地空间小,水资源缺乏,为发展“适度重型化”带来诸多局限性。“虽然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但我认为深圳提出‘适度重型’化还是可行的,不是说没有可能。”广东省发改委规划处调研员吕沛认为除了自然资源缺乏,深圳受到局限性还体现在有全省的产业分工,广州搞汽车、惠州搞石化。他强调:“深圳不可能跟在其他城市后面,必须找到可以领先的自主产业。由政府去创造环境而不是拿政府的钱去投资。” 深圳虽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有先进的制造业的产业布局,但在广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眼里还只是“看上去很美”,“很不客气的讲”刘品安说:“我觉得深圳的重化工业,甚至是制造业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最近这10多年看,深圳的产业发展存在很大隐患。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必须有自己的产业,如果深圳想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化城市的话,你的产业方向在哪里?” 刘品安认为,在提出的适度重型化方面,深圳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可利用三大产业优势,不失时机地引进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 适到多少才是“度”? 说到“适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深圳市经贸局规划处处长蔡子翎对此提出疑问:“从深圳的整个工业发展来看,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较少,大部分企业是搞来料加工,属于加工型制造业,这是我们的缺陷之一,而且在工业方面的投资一直占整个深圳的不到10%,到底哪些方面的适度?” “所谓适度重型化,我认为就是把现有产业的落后点找出来进行集约化发展,首先要节能环保和少占地,第二是提升高科技含量,第三是可持续发展。”说起化工这个行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对深圳没有太多的印象:“深圳如果要发展化工从趋势上看,一是走园区化道路,解决原有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园区的专业特点对化工很有利;第二个趋势民营化工已经开始进入,政府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 白颐总结深圳是优势与挑战并存:“基础设施、临港条件、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都是深圳最大的优势。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油品缺口1000万吨,燃料油缺口800万吨,缺口很大是优势也是劣势。另外,深圳产业现状总体规模非常小,全市967家企业,只有6家涂料企业进入全国的十大企业。” 在为深圳做化工业发展规划时,白颐强调:“我们的新产业一定要有地方特色,产业规划将来的产业定位上做到深圳是这个产业最合适的甚至不可替代的选址,而不是拿到其他地方都可以做的。” 白颐认为所谓“重型化”是给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要比例并重,不一定要搞钢铁或者某一个行业,市场领导的概念最终要体现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更大的贡献,她说:“我想化工应该向这些方面发展。” 在“适度”这一问题上,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员杨建文建议深圳在生产型工业和制造业这两个产业中间抓一个层面,如果没有特殊的好机会就直接抓制造业,从发挥城市功能的角度来看,最好把生产工业和制造业抓起来“以三促一”。“如果中间有一个层次的话,所起的作用和整个城市功能发挥的主导性能够有一个衔接,而且从经济的收益角度来说可能会更大,我们现在也是在探索这个问题。”杨建文这样对记者说到。 蔡子翎还归纳了三点“适度”: 1、比例和结构方面的适度,如果不把电子工业这一块划到重工业领域,比例方面还不够,结构方面也要适度的提高,但是究竟提高多少,现在还没有固定的说法。 2、 规模方面要适度,深圳市的工业用地非常少,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3、 行业方面要适度,不是说所有的行业都参与,炼钢、造船这些方面不可能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汽车电子,深圳“玩”不“玩”? 据杨建文介绍,汽车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值达300多亿人民币,整体规模已经非常大,“大众”的连锁和“通用”的连锁已经铺天盖地。然而最令他担心的也是这个产业:“市场一旦有变,我们有没有一个潜在的方式?现有的产业怎么调整?” 因此,他建议深圳在考虑经济结构适度重型化时要有超前的意识,资源条件的支撑是全国问题,但是可能会导致中央层面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深圳自己的分析是提出汽车电子产业,这个和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如果把汽车和电子作为一个发展重工业的方向,就存在一个问题。”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为深圳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担忧:“你的汽车电子和汽车的零部件这些产业,到底是不是属于配套?虽然现在提出全球采购方案,但对于某些汽车厂来说他的零部件供应是100公里左右的半径,深圳生产出来的零部件供应给谁?” 他为深圳指出两条出路:“一是自己建整车生产厂,二是为周边城市的汽车产业合作,说穿了也就是为广州进行配套。” 汽车工业是一个高技术、大投入、规模化、回报高、风险大的行业。就算一个小小的零部件企业如果没有国际的视野,都无法指导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荣惠康对深圳汽车产业评价是:“目前还比较弱小,不要说在国际上,在国内也谈不上竞争。” 他指出:“深圳要进入汽车工业,要有一个40年清晰而又远见的战略目标框架,还谈不到规划,是目标框架,要有一个20年的中长期规划,一个10年的滚动发展规划,一个3—5年的项目投资规划,还要建立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队伍。还需要重视扶持像‘比亚迪’这样的民营资本,开拓环境来支持民营企业而不是在微观经济层面上来干预企业。今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民营企业当中将起‘骨干’作用。把这些工作做好,深圳将迎来一个在汽车产业方面成长阶段的崭新发展。” 深圳“适度重型化”的风险与挑战 以深圳的现状发展重型化,国家中长期科学与规划专家组成员屈贤明并不乐观:“深圳必须考虑选择那些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节约土地、节约用水的一些产业,否则后果很难讲。” 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周路明也有同感:“中国的生产工业发展比较快,但把一个国家的选择搬到只有一个2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来考虑的话,前提不太成立。” 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总结了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热点:“第一个热点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一号文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说现在的政府是在市经济体制下有所作为的政府的话,我觉得一号文件的出台,实行了一种政策性的推动,或者说上升了一个层次。” “第二个热点是我们现在正在为传统产业培育若干个产业集聚基地,包括钟表、服装、家电等等。第三个热点是金融业、物流业包括交通等几个产业,我说政府需要做的应该是一种叫做‘衔接性推动’的工作,主要是推动这些产业和香港之间的衔接。” “那么第四个热点才轮到适度重型化,因为它还在研究阶段,最多是属于一个‘导向型’推动,跟前面的几个产业比,它的推动还属于浅层次的。” 李佐军也给深圳的“适度重型化” 提出五点建议: 一要深刻认识到工业化进入新一轮的重工业阶段的必然性,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符合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要正确处理新型化工业的关系,高新技术是一个大概念、泛概念,几乎所有的产业里面都有高新技术,重化工业里也有高新技术,这两者怎么配合? 三要突破大的思路,选择主导产业应该更加细化,不能说发展汽车、钢铁、石化,而是要深入到某个产业的某个环节的层面。 四是搞产业集群发展的时候,不仅仅要搞园区开发,园区开发是一个非常狭隘的概念,只能叫做产业集中、地理集中,真正的产业集群是和供应链的协作关系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的配套关系。 五要谨防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如果是“市场性投资”就不要再看了,市场供求自然会调节,如果是通过政府来搞投资要严厉禁止,这种投资非常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