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如何理解当前宏观经济调控 我国处在转型第二阶段(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01:53 北京娱乐信报
  组织转型的一般规律

  组织转型常常具备一定的规律,一般需要经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矛盾逐步积累、深化、扩大,结构性失衡逐步加剧,从零散的不协调状态逐渐过渡到内部冲突状态,从内部冲突状态进而过渡到内部危机状态,表现为组织效率的严重下降;

不天天看盘也许就是赚钱的开始……
  阶段二,内部危机状态发出明确无误的信号,迫使组织内部大多数成员,特别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成员意识到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论从理性上看,还是从情感上看,转型都不再是口头上的或可以选择的,而是强制性的。此时,组织开始研究问题、认识问题,并尝试变革,试图解决问题。从表现来看,组织效率往往继续下降,效率的提高和改善往往是短暂的和局部的;

  阶段三,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终于从多次犯错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真正认清问题的本质,形成破釜沉舟的决心,组织全体成员按照正确的方向逐步推行变革。危机状态结束,组织进化,效能升级,逐渐收获远非原有水平可比的丰硕成果。

  总之,转型不是直线、均匀的上升过程。在大部分时间里,转型过程都是危机四伏的,组织效能不是上升而是下降的,组织或者不能及时认识问题,或者常常将小修小补误以为最终的答案。只有通过多次犯错的教训,才能从行动上找到正确的道路。此时,组织的潜力才开始逐步释放出来,最终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我国处在转型第二阶段

  众所周知,当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导因素是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而不是常规的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转向市场经济,主要任务是结构调整、体制转变,并且在变革过程中同时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常规的宏观经济周期则常常是在体制不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或逐步改变的条件下,宏观经济总量规律性地上下波动。

  从组织转型三阶段的规律来看,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可能尚处在第二阶段,表现为总体效率持续下降、结构失衡扩大。2004年以来关于宏观经济针锋相对的争论,或许正是第二阶段的特征。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国内经济增长尚未达到释放潜力的阶段,在中长期范围内,GDP增长率将处在下降通道中,至少也会在相对低的区间横向波动(如上图)。所谓宏观经济的上升周期,是叠加在上述大趋势之上的波折。

  目前利率无大幅上升条件

  我国利率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三明治状”,储蓄存款利率偏低,是底部;贷款利率较高,是顶部;中间是存贷款利差,这是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方面,储蓄存款利息收入来自全社会平均投资收益,总体投资效率低下,则储蓄存款不可能获得较高利息收益;另一方面,存贷款利差反映了银行业效率的低下。然而,银行业凭借其超大规模的存款、贷款、呆坏账金额,长期以来具有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因此能够维持国内金融市场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比例过低的畸形“独大”格局,存贷款利差不但不可能缩小,反而可能扩大。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存款利率没有大幅上升的条件,除非通货膨胀率持续大幅上升。

  请注意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刻总结。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可操作的具体纲领,但是可以预期,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根本国策,必将逐步演化、派生出各方面的方针政策。

  行业技改升级成本必将上升

  2004年上半年,官方宏观调控政策主要针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投资过热行业。我们要注意到,此类行业常常具有高能耗、高物耗(原料消耗)、高环境消耗(水、空气、土壤)的特征,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原材料、能源、水土资源贫乏,而劳动力资源丰富,上述行业着力竞争贫乏资源而放弃丰富资源,必将引起全社会的深刻反思。在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之后,官方必将逐步提高对资源利用水平的具体要求,因而上述行业技术改造升级成本必将上升。

  我们的结论是,不应该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角度来理解当前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而是应当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国策角度来认识。更进一步地,还应当从政治、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阶段性规律来认识。丁圣元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