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石化搅乱中海油战略布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 13:25 京华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史宝华来源:

  4月30日,中海油、BP集团与广东省政府签署了国内第一个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广东LNG项目的15项商务合同。一周后,中石化与山东省签署的LNG合作项目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正式立项。业界人士指出,新项目的获批不仅意味着国内LNG市场结束了中海油独步天下的局面,而且打乱了市场先行者中海油独霸沿海的战略布局。中海油布局受挫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中石化拿下山东LNG项目打乱了国内LNG市场先行者———中海油的市场布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告诉记者,1998年中国石油行业改革,决定在广东和福建进行LNG试点,由于中海油已经在沿海地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油气开采和运输经验,进口LNG的市场也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国家计委决定由中海油承担在广东和福建进行LNG试点工作。国务院1998年10月批准中海油在广东进行进口LNG试点,1999年底国家正式批准了该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3年10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此后,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允许其他要求进口LNG的沿海省市自行与各大石油公司洽谈合作,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获批后方能正式立项。

  中海油一位人士坦言,“中海油的目标是拿下全部东南沿海的LNG项目”,用10至15年时间建成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当广东项目进入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中海油不仅与浙江省政府签署了协议LNG项目,还就LNG项目合作与江苏和天津方面积极接触。但眼下山东项目的旁落打乱了其一直顺利推进的战略布局。中石化步步为营

  中石化山东LNG项目的运作起码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记者从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2002年年底,该公司与山东当地的一家公司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山东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和山东实华天然气有限公司,前者负责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后者负责天然气销售和下游项目开发。

  记者致电山东实华天然气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获悉,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中石化与山东省政府合作LNG项目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论证。目前,该项目的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批,项目总投资45亿元,设计规模为一期工程300万吨/年,远期为500万吨/年。该计划今年年底开工,2007年建成运营。

  据了解,山东LNG项目的气源来自俄罗斯萨哈林岛2号气田。有消息说,中石化将通过参股壳牌在该气田的工程项目的方式来参与开发LNG,预计产量为1000万吨/年,可以稳定开发20年以上。有消息称,中石化还将与壳牌成立一个合资公司来运作山东LNG项目。对此,中石化与壳牌方面却不置可否。

  据业内人士分析,中海油曾通过参股方式获得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气田的开发权,作为广东和福建LNG项目的气源;萨哈林岛天然气蕴藏丰富,有鉴于中石化与壳牌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今后携手运营山东LNG项目并非不可能。新市场比拼实力

  谈到山东LNG项目的旁落,显得有些无奈的中海油相关人士表示,“中石化在山东有胜利油田,在当地有资源优势”。据业内人士介绍,LNG本身的优点和日益扩大的市场空间足以吸引任何一家实力雄厚的石化企业跃跃欲试。

  LNG体积相当于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重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后还能提高纯度,因此热值更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发电、化工、民用燃气具、采暖,还能作为环保汽车的动力。有关统计显示,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约为2%,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4%,届时将有约5000万吨油当量的天然气的市场缺口,需要进口液化天然气来弥补。巨大的市场空间足以让拥有石化背景的企业对这一新兴市场动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石油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中石油也正与有关省市洽谈LNG项目,只是尚未获得更多的实质性进展。

  此外,另一家石油企业———珠海振戎也开始积极投身LNG市场。据悉,今年3月,珠海振戎与伊朗国家天然气出口公司签署协议,从2008年起,每年从伊朗进口250万吨LNG,2013年起,进口量增加至500万吨,期限为25年。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由于目前气源充足,国内LNG市场开始进入买方市场。一旦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明朗,将有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可能加入这个新业务的竞争中来。该专家表示,由于LNG项目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天然气从气田开采出来要经过处理、液化、航运、接收和再气化等复杂的环节),还要求使用相当专业的设施(专用运输船舶、接收码头和再气化装置)等,对投身该行业的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技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从目前国内的市场格局来看,起步较早的中海油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中海油能否保持其领先地位有待时间检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