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不能大做表面文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 10:41 北京青年报 | |||||||||
聚友集团老总直言“三不能” 本报讯 (记者 王军光) 虽然在参加《WTO与21世纪中国经济论坛》第二天的演讲者中,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副会长、聚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健名气不是最响的,但他亮出的观点却是最特别的--“要理性思考高新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既要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又不能把高新技术产业神化。”
他认为不能片面夸大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高新技术具有相对性,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因时、因地、因国情不同而不同。因此,虽然我国高新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但并不能说它有多高多新,高新技术只能建立在一定基础上,不能超脱于现实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有三个“不能” 陈健一口气提出了三个“不能”:一是不能简单地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化,二是不能简单地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三是不能简单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倾斜予以产业化。“政策产业化的结果,使原来好端端的高新企业不思进取,一味地寻求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我本人遇到过许多的高新企业,它这也圈点儿地,那也圈点儿地,想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当成产业来经营。” 他还对高新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态度提出忠告,一是任何资本都是有成本的,而企业经营者怎样给资本以良好的回报,既是责任,也是压力。许多互联网的CEO因为忽视资本的回报要求而不得不出局。二是高新企业经营者不能仅仅将资产的增值作为对股东的回报。企业经营者仅仅实现资产增值还不够,不能“竭泽而渔”。三是高新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有长期经营而最终实现真正赢利的态度和决心。现在高新企业的经营者在社会上广受尊重,但高新企业经营者不能一味地追求高薪,不要以自己能拿多高的薪水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不能只图眼前一时之利,片面追求短期经营目标,忽略企业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四是高新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将政府的一时倾斜作为长期赢利的根本。“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总,他们获取的赢利主要来源是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企业本身的赢利能力非常脆弱,经营的商业模式陈旧。有的经营者自身滋生出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这样不可能建立起长期的赢利基础。”不加强本身的造血机能,国家优惠政策取消之时,也是这些企业的灭亡之日。 用“软三通”代替“硬三通” 作为高新企业的代表,陈健认为高新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首先要生存,才能求发展。第二,人力资源、资本、技术、市场需要有效整合。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资本是高新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市场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最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不仅需要税收、土地方面的优惠,而且更多的是良好的信息环境、资本流通机制、市场与国际接轨等”。 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许多高新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如土地的低成本或者无偿使用,税收上减免,资金上政府保证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形象地比喻为“硬三通”。但这只是低级阶段的高新企业发展要求,高级阶段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优越的软环境,如良好的信息环境、便利的资本融通机制、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软三通”。 他认为,对待高新企业成长,不论是投资者还是政府都要有正确态度。投资者要有风险意识,要有经受沉浮的承受力,要有长期经营赢利的思想。作为政府,对高新企业的成长也要有忍耐力,高新企业的成长发展有一个过程,赢利有一个过程,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培育高新企业的成长。 “高新企业面临新的竞争,在新的竞争形势面前,政府要为高新企业发展营造有利的‘软环境’,大力扶植民族工业的成长,保证高新企业能真正实现赢利。”他最后说。陈健的观点显然得到了许多听众的共鸣,讲演完之后,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