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旅游“井喷”终结看“心经济”规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 09:23 人民网-市场报

  一个月前,针对越来越多超大型旅游投资项目在全国各地的快速密集上马,本报曾经推出时评文章《小心旅游项目成遗址》(见4月9日一版),提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旅游投资领域的重复建设问题。尽管业内外众多人士纷纷认同本文关于“当前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还不足以支撑规模如此庞大、结构如此雷同的市场供给”的前瞻性判断,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反对者,出于对“黄金周”旅游“井喷”行情的津津乐道,对由此产生的旅游暴利的念念不忘,继续执著地为持续升温的旅游投资摇旗呐喊。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一个月后的今日,有关黄金周的盘点数据开始明确显示,表面上看,今年“五一”黄金周消费、旅游、交通仍然一片火爆,无论是突破1亿大关的出游人次,还是人均花费支出高达375元的市场规模,均创历史最高峰。但深入分析下去,我们不难发现,经历了好几个极度狂热的黄金周“旅游井喷”行情之后,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正日渐成熟,过去一窝蜂似地聚奔知名大景点的“赶集式”旅游,已开始被文化游、生态游、自驾车游以及其他一些个性化旅游所取代。过去习惯于从黄金周攫取旅游暴利的不少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开始惊呼黄金周“黄金”不再———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黄金周对于他们,其含金量历经了“白银”、“青铜”,现已变成“黑铁”,利润已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从黄金周赶集式旅游引发旅游井喷,从旅游井喷催生旅游暴利,从旅游暴利诱发旅游投资热潮,正是几年前横空出世的“黄金周效应”,急剧放大了旅游市场的特殊性,夸大了单个旅游项目的想象空间。而现在,随着旅游井喷行情的日渐终结,随着旅游热点地区的更加分散,随着游客结构开始趋向分散化、多元化,随着中短线休闲度假游的异军突起,所有寄望于黄金周行情暴利的投资者,该将如何面对日益分散的客源?没有井喷的人气,何来项目暴利?没有预期的利润,投资将很难回收。

  尽管我们目前还不敢妄言,随着时间的愈发后移,随着越来越多黄金周的渐次闪过,最终会有多少旅游项目黯然趴下,成为遗址公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市场经济向来被称为规则经济,那么所有违背旅游产业基本运行规则的投资者,都将难逃衰败的厄运———而旅游产业的所谓运行规则,其实就是近几年来人们广为关注的“心经济”规则。

  所谓“心经济”,大抵是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正日渐进入一个“心时代”。相对于“身时代”的人们对物质需求的追逐和迷恋,“心时代”的人们更多地表现为对心灵消费的追求,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幸福和对生活的体验。为了这份精神需求的满足,人们乐意于为自己的经历、感觉、体验乃至信仰付钱。在“需求决定供给”规律的支配下,生产者为满足人们的这一系列精神需求,一系列表现文化意味的产品开始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供需由此交融,“心经济”就这样应运而生。尽管“心经济”的概念外延无比广阔,但是从人的本性来讲,渴求心的愉悦和满足永远都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主题。从此处讲,“心经济”强调的不是产品概念,而是产品能否满足个体的精神愉悦———这正是“心经济”规则的精髓所在。

  比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就不难发现,着重于视觉体验、亲身经历的旅游产业,当之无愧地属于“心经济”的范畴,其发展方向也应当是让人获得愉悦放松的“休闲经济”。反之,我们则不难理解许多人在铺天盖地的黄金周广告宣传的“煽动”下,慨然斥资出游,而一路上却尽享人头攒动,赶跑景点、狼狈餐饮、车船误时、购物挨宰的闹心感受;如不留神踩入某个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那个大花冤枉钱的窝火劲就更不用提了。此时的黄金周剩下的恐怕只有受难体验,哪里还有身心愉悦的踪影?

  运用这样的解释,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当前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旅游项目突然间开始人烟冷落,难以持续上演黄金周的井喷行情,都因为它们对“心经济”规则的漠视。但愿2004年的黄金周能使旅游产业真正关注、认识“心经济”,倘能如此,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再放光芒,新呈异彩。

  本报评论员:严鹏程

  《市场报》(2004年05月11日第一版)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