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权威分析) 从国际油价硝烟看经济金融安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 06:1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5月7日纽约市场6月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冲破40美元,达到13年来的最高价40.05美元,并创下39.93美元的收盘记录。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价格急剧上涨将极大地影响美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包括通货膨胀。经济界人士认为,油价一旦突破40美元,将会蚕食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现在,石油价格走势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包括石油价格、石油金融在内的石油战略,已移至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中心位置,也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维护本国经济与金融安全和能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而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一、短期石油价格波动的综合因素

  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上涨不仅大大超出市场先前的乐观预期,使市场多数所希望的低位油价16-20美元完全落空,而且也没有出现少数市场人士所预期的50-80美元的悲观价位。石油价格远远高于OPEC框定的22-28美元的水平,在OPEC价格目标区的高端之上运行。5月7日,纽约市场6月原油期货价格达到13年来的最高价40.05美元,并创下39.93美元的收盘价,伦敦7月份原油期货也达到了37美元价位。深入分析,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比较复杂。

  1、石油价格与美元汇率的联系。国际石油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焦点。国际金融市场上三大货币比重变化、市场份额的推移以及投资组合的变幻,都可能成为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反过来油价高低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甚至动荡的重要参数。

  国际油价波动和石油恐慌的传染效应,已经反映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价格与战略资源产品价格的联动和交错盘整,汇率、股价、金价等常规性金融价格指数,已经与石油价格的波动产生自然的联姻效应。美元汇率、美股价格乃至黄金价格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具有深度联动关系:美元资产价格上扬,油价或金价就相应走低;美元资产价格下跌,油价或金价就明显走高。直观看,国际石油价格急剧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2003年美元兑欧元汇率贬值达到25%左右,兑日元贬值了15%左右;而同期美元报价的国际石油价格则上涨25%。近期美联储例会维持利率不变,使美元见弱,石油价格趁势上窜,已经接近40美元。

  美国经济走势、美国石油需求是形成国际石油价格风险的重要参数。美国经济重要支撑之一就在于其自身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从其它地区廉价攫取了大量石油。美国经济增长从1990年的2%增长至2000年的接近5%,经济规模已经达到10.5万亿美元,几近世界经济总量的1/3,其石油需求占全球总量的26%,因而形成对国际石油供求态势的主导。美国的对外石油战略包括主导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加快能源战略性调整,逐渐降低对中东的依赖;同时扩展对中东、中亚里海和非洲几内亚湾三大世界石油储藏区的政治军事渗透。美国政府将能源安全放在美国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首位,如去年以来改善与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产油国的贸易关系,加强了与海湾产油国的关系,甚至与曾经被列为邪恶国家的重要石油输出国利比亚恢复关系,以保障石油供给,支持其经济复苏;参与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关注亚洲石油动向等,则为美国能源供应加大了保险系数,开辟了新的来源。

  2、石油战略与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国的石油战略处于国际石油战略研究的中心。石油是美国全球政治利益的主要战略目标。布什执政以来,美国的经济决策和对外关系的转变都与石油战略紧密联系。21世纪初期,争夺海湾石油资源是美国首要的战略目标。伊拉克战争对石油领域产生的实质性破坏作用和心理忧虑,使纽约和伦敦石油市场的价格快速上涨。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更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第一大能源进口国。目前每天大约消费2000万桶石油,占世界总石油消费量的26%,但其开采仅占世界开采量的9.9%,美国石油消费在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40%,其中一半以上依靠进口。美国的主要进口石油国有25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来自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墨西哥、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其中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是美国的主要供应国。特别是中东是目前世界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2002年为6856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65.4%,其石油供给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对石油市场的影响也明显可见。

  中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美国在反恐名义下开展的石油政治、石油外交、石油军事和石油战争,都体现着美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并围绕着石油产出丰饶的热点区域展开。对美国而言,地缘政治的重要涵义之一就是确保美国的海外石油供给,地缘政治风险就是要消除影响美国全球石油战略的任何可能性。如果美国海外石油来源区域出现政治经济不稳定,影响美国的石油供给,美国就会在那里插手干涉。近期伊拉克暴力事件再起,伊拉克战争硝烟又燃,美国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等,使石油战略的地缘政治再度成为焦点。美国资本主导的沙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已经有所转向,开始由欧洲、俄罗斯分割,这是最近的一个新动向。布什政权的石油战略开始调整,正在从以往依靠沙特的路线向重视俄罗斯、中亚和非洲的方向转变。

  3、石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石油价格的变化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是形成油价上升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如全球经济增长态势不好,石油需求便会下降,石油价格下跌;全球经济增长态势转好,便会导致石油资源和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石油价格上升。此外,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都会加大持续增长国家(地区)的石油需求和进口的数量与规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拖累了世界经济运行,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骤然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普遍减少了对石油的进口需求,国际石油价格在1998年逐步下跌,年平均价格水平为12美元一桶,最低点仅9美元。1999年以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出现了逐步趋强的态势;近年来,美国经济、欧洲经济开始复苏、日本经济出现曙光、亚洲经济逐步回暖、拉美及非洲经济保持稳定,由此带动了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逐步增长。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增长预估上调6万桶至168万桶。这是国际能源署连续第五个月调高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其在去年11月报告时仅对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估为每日108万桶。在经济增长因素中,石油库存的结构性值得关注,也就是说在石油的总供给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地区)的石油库存量会略有不足,在石油需求扩大中出现结构性短缺的情况,其中不乏大国的国际石油战略的谋划效应和市场投机因素。1997年底,由于油价偏低,OPEC却开始增产石油,其增产的大部分原油基本为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所购入,从而使西方国家相对储备了大量的石油。而2004年在库存绝对量增加的背景下,又呈现出石油产品的结构性短缺现象。一段时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入石油,以增加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为此,部分国家和地区政府则效仿美国,也争相增加本国战略石油储备,进而导致石油价格攀升。

  4、石油供给与OPEC政策的转变。作为一个整体,OPEC无论在已探明石油储量,还是在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应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OPEC统计,2002年,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672亿桶,其中OPEC占79.4%;虽然OPEC的石油产量目前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强,但在国际市场上,OPEC原油占到了55%左右。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世界石油消费量在2000年和2001年时平均每天为6800万桶;其中有42%约2900万桶是由OPEC国家供给的。由于OPEC具备剩余生产能力,其调整产量的余地很大,2001年OPEC的剩余生产能力为每天400万桶。因此其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控制石油价格。在近期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上涨中,OPEC连续的减产举措对石油供给产生了重要影响。2003年12月1日和2004年4月1日OPEC两次石油减产之后,国际石油价格都出现了急速的上升趋势。尽管OPEC誓言打击超配额生产,不包括伊拉克的OPEC10个产量受配额约束的成员国,还是要在2004年4月维持远超过新配额的实际产量。该10国日产超出3月产量配额130万桶,较之在3月31日再度确认的始于4月1日的新产量上限,OPEC实际日产高出了230万桶。面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难以预估的状况,OPEC减产在一定程度上是担心石油市场资金外逃,石油市场投资者手中拥有的约150亿美元,如果因油价下跌脱逃,将会对石油市场和生产国带来巨大的风险。近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引起普遍关注。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欧元区等都对油价上涨,以及OPEC减产举措表示不满,忧虑石油价格扩大上涨对经济复苏产生的压力。预计2004年6月3日的OPEC例会将有可能提高产油配额。

  5、石油供求与国际投机的刺激。石油是流动的美元,石油与美元联姻炒作在所难免。石油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投机行为联系密切。美元趋强,石油市场资金转向外汇市场;美元疲软导致市场投机转向石油市场,使得石油期货价格走高,石油现货价格难以下行;油价与美元汇率相背离,则衍生新的投机,这是石油商品市场和金融产品市场连接的运行规律。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大大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特别是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社会也逐步加强了国际监管合作,国际投机势力越来越难以对金融市场发动深度攻击。但资本的逐利本性注定了国际投机资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可能的投资渠道进行投机炒作,世界石油市场便是其联动炒作的一个对象。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估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抬高了约8美元。

  当今国际市场投机的方向,一是炒作资源商品价格,还有就是与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联动投机。特别是低利率和疲软美元以及低迷股市都使国际金融资产具有不确定风险,股市和汇市回报缩水,导致对冲基金、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部分投资者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云集于国际石油市场投机炒作。加之,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伊拉克等国的政治经济局势不稳状况,使人们担心这些重要石油产出国会突然停止出口石油,或恐怖袭击可能破坏石油设施,冲击石油市场价格,这些状况将有可能刺激和吸引国际游资在石油市场兴风作浪。另据估计,石油期货市场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30%,其余均为套利者。例如,纽约商品交易所每天的原油交易约为7000万桶左右,即使以高价格每桶35美元计算,日交易额不过20多亿美元,相对于国际外汇市场约2万亿美元的日交易额,以及对冲基金数千亿美元的规模,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际油价的非理性大幅度上涨决不是偶然的,其中一定有大型的国际资本在进行运作。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如纽约商品交易所2000年以来的原油期货交易规模就扩大了1倍。

  二、长期石油政策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资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资源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事件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采的资源、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资源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政治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资源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资源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政治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 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政策调整而紧张,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上海证券报景学成谭雅玲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