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推出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10:22 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 | |||||||||
中国的慈善环境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我们觉得这是推动慈善意识的恰当时机。宪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使得人们怕露富的心态有所好转,对未来也更加有信心;向税收政策改革已经开始试点,向上海慈善基金会等五家机构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其捐赠额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予以全额扣除。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红十字事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即将于6月1日实施的基金法开始鼓励私人建立基金发展
前几年胡润在国外演讲的时候,经常被问到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那时候胡润告诉他们,中国的民企还刚刚起步,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更多还表现在提供就业、依法纳税等方面。去年我们做《2003中国大陆百富榜》分析的时候发现,榜上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是45岁,而比尔.盖茨正是从45岁开始他的慈善事业的。这一有趣的发现让我们相信,做一个慈善榜的时机应该成熟了。 “评榜之初,我们更多想的是‘劝募’,即带动更多的企业家捐赠,”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公益时报》总编辑吕朝介绍说,“经过整个评选的过程,我们开始更关注如何为企业家捐赠创造更好的环境:比如如何提升我国本不发达的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服务水平?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民间捐赠的发展?如何不戴着“原罪”的有色眼镜来看富人并总是追问‘他为什么捐?’?如何建立更有效的机制确保每一笔善款不被浪费挪用甚至挥霍……” 一个企业要长期稳健地发展,要做成百年老店,必须从以关系为中心向以价值观为中心转变。国外的企业为什么能发展一百年?为什么能富过三代?就是因为他们有明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并因此获得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慈善理念就是价值观的一部分。 从个人的角度说,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依次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之后,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要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崇高感。现在,中国企业家离这个阶段越来越近。 从卡耐基到洛克菲勒;从CNN的创始人泰德.特纳到比尔.盖茨;从李嘉诚到黄如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慈善榜样。 我们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鼓励创业精神,帮助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把中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变化介绍给世界,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