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转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 16:50 经济参考报

  年内加息信号明显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日决定继续将短期利率保持在46年来的最低水平不变,但是许多经济分析人士预测,从4日的决策会议声明来看,美联储将在今年某个时候开始提高利率。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6日公布的一份会议记录显示,一些美联储官员早在3月份就对美国利率水平过低和超低利率持续时间过长表示担忧。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通常,美联储决策会议的声明由主席格林斯潘亲自起草,用词严谨,有时甚至到了晦涩的程度,但其中的含义往往十分深刻。人们注意到,与今年1月份和3月份的两次会议声明相比,4日声明中关于美联储在改变刺激性货币政策问题上持有“耐心”的表达已经悄然消失。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联储向市场发出将在适当时候提高利率的一个明显信号,也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一大转折。

  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去年年中开始就一直保持在1%,为1958年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3月16日举行的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记录显示,一些成员认为,这一超低利率水平维持如此长的时间可能导致过度借贷从而导致风险,对此他们表示担忧。会议记录指出,在将来有必要紧缩货币政策时,这种长时间的超低利率状况将增加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不稳定的潜在风险。

  去年,美联储最为关注的是美国可能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美联储官员曾多次强调,美联储有能力并拥有多种手段来应付通货紧缩,意在稳定人心。为了表示这种决心,美联储还于6月份又一次小幅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复苏。在美联储的努力下,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物价较快上升问题也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关切。

  美国劳工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的批发物价和消费物价指数均大幅上升了5.1%,为近几年来罕见的升幅。即使扣除波动性较大的能源和食品这两大类商品价格,一季度美国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仍上升了2.9%,为2001年以来的最大升幅。另外,核心批发物价指数也上升了2.1%,而过去12个月平均仅上涨了0.7%。这表明美国经济近一个时期的强劲增长已经导致需求的快速上升从而对物价形成了新的压力。由此看来,美联储提高利率以遏制这一倾向,已经成为今后货币政策的新重点和必然的选择。

  从目前来看,美联储在不久的将来提高利率几乎已无悬念,关键是何时采取行动以及加息力度有多大。这也是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各国普遍关注的最重要话题之一。同时,各国也告诫美国必须采取极其慎重的态度,以免由于动作和时机掌握不当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后果。

  对此,美联储也决心采取极其谨慎的态度,并在4日的会议声明中作出明确承诺:将以有步骤的方式来改变目前的刺激性货币政策。

  在这方面,美联储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结束并经过近3年的复苏后,美联储于1994年2月开始紧缩货币政策。在到1995年2月的1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7次提高利率,将短期利率从3%提高至6%。虽然这对防止美国经济出现过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对市场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使资本市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强烈动荡,对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美联储不得不又从1995年中开始降息,并在半年时间里3次降低利率来稳定投资和消费。格林斯潘在1994年4月曾就此感慨地说,提高利率所产生的震荡“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计”。

  近日纽约股市因继续受到美联储暗示加息的困扰,市场升降不一。5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所公布的报告显示4月份美国服务业活动指数继续上升,表明美服务业仍在扩张。另外,戴尔公司的评级被上调,皇家苏格兰银行计划出资105亿美元收购一家美国银行。这些消息推动纽约股市早盘保持上扬,但由于投资者仍未摆脱美联储暗示加息的困扰,股市升势受到抑制。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美联储利率决策的“消化”将继续使纽约股市承压。

  在美国的短期利率处于1%的超低水平和美国经济复苏严重依赖这一超低利率的当前,如何紧缩货币政策对美联储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作者:王振华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4-5-8星 级: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