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投资过热 延长经济景气周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 16:08 解放日报 | |||||||||
经济形势总体判断:好 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般可以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上涨及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等四个方面考察。2003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扩张势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1%,这个速度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熟悉中国经济的人都知道,在以前的经济扩张期中,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伴随着较快的物价上涨。最明显的是1992到19
就业方面,虽然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形势有所改善。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国际收支方面,2003年继续实现双顺差。 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来看,2003年以来的经济形势是多年来最好的。 好的经济形势还表现在以下方面:农业生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大幅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最基本的方面。 突出问题:投资过热和信贷规模过快膨胀 当前经济运行中突出的问题是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信贷规模过快膨胀。今年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799亿元,同比增长了43%,增长速度令人吃惊。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速度都达到了20%左右。 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和信贷规模增长速度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导致了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导致了油电煤运供求关系紧张,“瓶颈”制约加剧,加大了人们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预期。 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显然难以持续,一旦大幅回落,很容易导致经济大落。 虽然投资在即期是需求,但在下期却是供给。过快增长的投资加大了未来的供给压力,可能使未来的供给能力出现过剩,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泥坑。 造成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而消费率大大低于其他国家。 信贷规模伴随着投资扩张而扩张,这说明当前的投资相当一部分靠银行贷款在支撑。一旦经济景气度下降,银行的风险相当巨大,不良资产又要大幅度上升。 因此,必须坚决遏制投资的过快增长,遏制投资过热,遏制信贷规模的过快膨胀。这样做既可以缓解煤电油运供不应求的矛盾,又可以将这些投资需求延后,从而拉长经济景气周期,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一举两得。 判断经济全面过热言之过早 首先,1978年到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是9.4%,平均物价上涨幅度是5.6%。将2003年及2004年一季度的数据与之相比较,不难发现,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物价涨幅,2003年及2004年一季度的数据都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值,因此,我们实在很难作出当前中国经济全面过热的判断。其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还相当严峻,远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地步。第三,消费领域刚刚有点升温。第四,据商务部对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排队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38种,占23%;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77%。第五,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我认为,判断经济已经全面过热为时过早。有些经济学家甚至早在2003年初就判断经济全面过热,有失全面。 从经济规律来看,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刚突破1000美元,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消费需求来看,我国刚刚进入消费升级阶段,汽车、住房等消费刚刚开始全面启动。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来看,我国城市化率也进入了大幅提高的时期。从世界产业转移的规律来看,由于劳动力、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优势,世界制造业正在并将继续向中国转移。因此,只要不出现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未来是乐观的,中国经济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难免的。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中国经济和平崛起所需要的。近年来印度的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今年一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达到了4.2%。面对这样的形势,千万不要认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10%就是全面过热了,千万不要用经济全面过热的判断来代替投资过热的判断。 不同的判断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如果经济全面过热了,需要采取的是全面紧缩的政策。如果仅仅是投资过热,也就是局部过热,那么需要采取的是针对性强的抑制局部过热的措施、抑制投资过热的措施,而应该少用全局性的措施。我认为,目前全面实行紧缩性政策的时机尚未成熟。 多管齐下延长经济景气周期 为了遏制投资过热及信贷规模过快膨胀,央行率先发力。2003年9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遗憾的是,在预期的作用下,收效甚微。此举反而引发了人们对紧缩政策的预期,各路诸候纷纷赶末班车。2004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创出令人十分不安的数字———53%。发改委迅即表示要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3月24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同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从3月25日起,再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63个百分点。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于4月11日,再次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一季度的数据表明投资过热及信贷规模过快膨胀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决定采取措施。随后,政治局会议也决定采取措施。抑制投资过热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显然,高层意识到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在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很强的情况下,在地方政府对银行有很大影响力的情况下,在国有企业、地方银行软约束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不能单靠货币政策,必须采取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这些手段见效快。很快,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措施相继出台。严肃处理江苏铁本公司事件;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同时清理2004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等等。 在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地方政府投资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建议适当调整财政政策,将其主导的投资项目适当地延后。这样做,一举三得。首先,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抑制了投资过热;其次,减少了财政赤字;最后,为以后再度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打下了基础。 软着陆有望,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要谨慎 2003年以来,货币政策空前活跃。自1984年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共有10次,其中,去年9月份以来的7个月的时间就有3次。为了对冲因外汇储备增加而被迫投放的基础货币及调控信贷规模,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更是非常频繁。此外,央行还频频评述经济形势及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广受社会关注。这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央行的地位及货币政策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一大进步。但是,必须承认,货币政策是全局性的政策,它更适合调控全局性的过热。对抑制局部性过热,效果不一定很好。尤其对抑制地方政府主导的局部过热,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货币政策不但影响过热的领域和行业,而且影响不热的领域和行业。它不但影响实体经济,而且影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力度过大,是有可能得不偿失的。 迄今为止,央行的货币政策虽然频繁但尚属温和适度。在一系列抑制投资过热的法律的、行政的措施出台后,预计今后的投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下降,投资过热将得到明显抑制,经济有望软着落,经济增长的景气周期有望延续。因此,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要谨慎,需耐心观察一段时间。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链接 IMF:尚无硬着陆迹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和财政系统副董事乔纳森.菲特森表示,虽然中国近期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但暂时尚未出现经济会硬着陆的迹象。乔纳森.菲特森说,他们欢迎中国采取审慎的宏观调控措施,尽管短期内可能有部分企业会受一定影响,但长远讲有助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摩根士丹利:软着陆可实现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说,中国的经济很可能会在年底成功实现软着陆。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将增长7%,这与官方的预计完全相同。此外,这一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到2005年。罗奇说,中国并非一个突然发现自己首次被置于广阔舞台的毫无经验的发展中国家。他说,“中国有关当局试图放缓发展不平衡且速度过快的经济,并更好地控制它的发展。中国对于这项工作表现得非常认真。” 吴敬琏:根本出路是改革 目前在宏观经济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所谓行政主导的投资过热,指的是地方各级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入一些效率低下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引发的投资过热现象。 吴敬琏给经济过热开出的三个药方是:第一,使用宏观政策,实现稳定的软着陆;第二,加快推进一些关键部门的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三是采取一些微观干预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微观问题。而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加快改革、完善制度和提高投资效率。 罗冰生:钢铁业投资要区别对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说:“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钢铁行业投资过热、投资增幅过高的问题,今年以来没有缓解,而且进一步发展,应当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对当前钢铁投资热,罗冰生认为对钢铁行业的投资要区别对待,不一刀切。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坚决反对钢铁行业违法违规、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大产能的现象;二是对民营企业等投资积极性要予以合理引导和发挥;三是对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符合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要予以支持。 恒生银行:不影响外资银行业务 恒生银行中国地区业务总裁王联章日前在香港说,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表示理解,并认为这些措施不会影响包括恒生银行在内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目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国家提高信贷审核的要求对于外资公司在内地投资是有利的,也可帮助银行更容易地控制风险。 刘誯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