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最残酷竞争下的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 14:03 《新营销》

  文/本刊总编辑 秦朔

  如果我们拿一个特定时段内的市场饱和度和企业竞争力做一个模型,则中国企业面对的处境有以下四种——

  1.市场不饱和,企业竞争力强;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2.市场不饱和,企业竞争力不强;

  3.市场饱和,企业竞争力不强;

  4.市场饱和,企业竞争力强。

  纯粹从企业立场看,它最希望的选择是第一种,例如计划经济时期“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改革开放初期“新三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中的那些技术比较过硬、质量比较好的名牌。由于市场饥渴,而企业自身素质过硬,所以不愁销售,不愁收益。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一些在汽车、房地产、能源等产业中提前卡位、自身又有能力的企业也赚得既多且快。

  在第二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状况也是不错的。只要大势好,只要自己别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对消费者的伤害,则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也能活得不错。某些垄断行业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下,从道理和事实上说,企业的日子就很困难,很不好过。

  但因为中国市场的差异大,地方保护严重,存在就业等“安定团结需要”,加上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高,经常出现为了价格不太在乎价值的状况;所以很多时候,这样的“劣币企业”还倒不了,“日子再难也要混”。

  第四种情况,按照道理讲,企业的生存状况应该是不错的。优胜劣汰,强者更强,赢家通吃嘛。但由于上面所说的“劣不汰”、“劣难汰”的原因,也由于中国企业擅长作战的那些市场进入的壁垒都不高,带来过度竞争,所以竞争中优者的获利程度就被打了折扣,很有限,积累不多。

  劣不汰,劣难汰,竞争太残酷——这就导致中国的优胜企业优的很无奈,胜的很微薄。

  微利,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些说法,我听不少中国一流企业的掌门人说过。外表的风光与内伤的严重,导致中国不少知名企业难以积累到什么利润,为未来投资。它们有市场占有率,但很难说有核心竞争力。

  面对中国市场的以上情形(我相信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会以各种新的形态出现),企业怎么办?

  第一,争取使自己以有利的方式进入有利的市场。

  广州在上世纪80年代搞了一个汽车项目—广州标致,结果失败了,丢进去好几十亿元。此后一段时间,在广州,很多领导都担心自己做不了、做不大汽车工业,说广州一没技术、二没资金、三没人才,搞什么汽车?1996年,林树森到广州当市长,他喜欢搞工业(80年代末他在惠州当市长时发现了一个人才李东生,是李的伯乐),提出要发展汽车工业。林的判断是,广州没技术、没资金、没人才,但这三者都可以到市场去找,关键是有没有市场,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销路。“1997年,我提出找日本的汽车企业合作,但那阵谁看得起广州的汽车工业?谁相信广州能搞起汽车工业?经过艰苦谈判,我们和本田达成了共识,广州把汽车捡回来了!”

  林树森不是企业家,但是他具有企业家的素质。因为他能看到市场,用合作找到进入市场的最佳方法。当初本田公司来广州,广州市提出政府绝不拿一分钱去投资汽车零部件。林树森说:“如果政府投资汽车零部件,一旦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就会影响整车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同步引进日本厂商来生产汽车零部件,事实表明这是正确的,现在广州的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势头非常好,汽车零部件厂商同样有利润可赚。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起来了,汽车原材料产业也会建立起来,如汽车电子、汽车车灯等相关产业,这样一来整个汽车产业链就建立起来了,并带动起钢铁、精细化工等更多的产业的发展。”

  和广州相比,深圳在汽车工业上晚了差不多六、七年。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深圳的领导陶醉于深圳的电子工业和一些高科技产业,结果现在发现,电子工业太轻,市场一成熟饱和,成本压力一大,就会向内地转移,是“风一吹就连根拔走的产业”(深圳市新任市长李鸿忠语)。但是,今天再搞汽车,深圳胜算几何?其所处位势如何去和广州竞争呢?

  所以,能不能发现市场,占据有利位置,实在是对企业家的一大考验。

  第二,如果是在饱和市场中,要用创新的方法求出路,创造新空间。

  中国的市场竞争激烈而粗放。有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进口额总量和进口产品价格一直上升,而出口产品价格一直降低。例如,据日本《外国贸易概况》、日本银行《企业物价和进出口价格》的统计,与1990年相比,2002年日本的对华出口价格上升了3.0%,但对华进口价格下降了18.4%。对日本而言,由于对华贸易条件改善,每年节约的外汇达1.9万亿日元,为2002年度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据财务省统计)约10倍。

  专家分析说,中国企业的争斗基本上集中在同质化的市场,由此导致整体市场价格不断走低。而在那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市场,我们的竞争力不足,很多产品主要靠进口,缺乏竞争议价能力,所以进口价格不断攀升。

  另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今年4月初预估,对600种主要商品2004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的排队分析显示,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总数的77%,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38种,占排队总数的23%;但是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说明企业真正的创新能力不够。

  正由于大家都是“打群架”,“同耕一块地”,所以谁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怎么办?是继续互相打,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拳吗?

  最近,看到海尔副总裁周云杰在国美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感到很有启发。周云杰说,如今我们确实在讨论利益分配的问题,但是争论的核心已经不是“怎么分”,而是“分什么”。家电企业面对原材料涨价的问题,成本从5元钱变成了6元钱,但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要物美价廉的,所以商品的售价却从12元降低到了10元,我们中间只有4块钱的利润,如果我们去争这4块钱怎样分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研究怎么让4块钱变成6块钱。

  周云杰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海尔工厂利用国美的信息平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的产品本身价值15块,但是我只卖12块,那么用户满意国美高兴我们赚钱;二是海尔用自己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新产品,降低自己的成本,使整个价值空间加大。当4块钱变成6块钱的时候,再来探讨怎么分,我们就轻松多了。只有这样下去,中国的家电业,无论是制造还是流通才有发展的前景,否则是没有机会的。

  周云杰的想法是明智的。作为制造商,在价值链上,他不是试图去跟别的环节争利益,而是想方设法在自身这个环节上创新挖潜;或者通过和别的环节合作,做出更多的价值来,丰富价值连上的总体价值分配空间。他不是去争现有的利益,他是要创造新的价值,再和合作者分享。

  这个空间其实是有的。著名的摩尔定律已经证明,总是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让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价格不断降低。虽然他讲的是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但是这个规律是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的。也就是说,在高度竞争成熟的市场,你不创新价值、提升消费者价值,是没有出路的。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不过,正逢《新营销》创刊一周年,作为总编辑,我有必要为它做一点广告。创刊之年,也是《新营销》的摸索之年。它在摸索什么呢?和广大企业一样,它也在摸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寻找自己在竞争中的位置和道路。从这一期开始,《新营销》在设计、版式、内容等方面又进行了一些改变,更突出自己独特的一面,力求和竞争对手有更大的差异。

  不久前,我到南非去,这个年降水量只有200到700多毫米的国家,植被却非常之好,到处郁郁葱葱。南非有122万平方公里,4800万人口。好几次,我都在想,中国,这个全球关注度最高的市场,营销人口比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口都多,这样的土地理所当然应该长出更高更壮的参天大树。虽然竞争的残酷分薄了树木的营养,但是,如果能够经受住竞争的考验,明天,当我们的市场土壤改良时,我们不是更有机会和力量去成长吗?

  《新营销》向所有中国的营销人致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成长的读者朋友致谢,让我们一起在竞争中成长,最终长成大树,连成森林。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