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琨:一个“新潮商”的现实与梦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 10:1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程东升 深圳、陆丰报道 19岁赚到第一个一百万
在百万人口的陆丰,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黄老板”的。“黄老板”就是黄琨。 黄琨“成名”很早。 与大多数潮汕人家一样,黄琨兄弟姐妹众多,5兄弟3姐妹,黄琨排行最小。在他的记忆里,9岁之前几乎没有吃饱过。17岁起,黄琨开始独自出去闯荡江湖。当时,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不久,与很多怀着远大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满脸迷惘的黄琨站到了当时尚不繁华的深圳街头。 潮汕人特有的精明,很快让这个只带了两百多块本钱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谋生方式。黄琨从广州贩回雨伞、柠檬等小商品到深圳卖。由于大量人口涌入深圳,日常用品需求大增,黄琨的货很好销,每天可以净赚三四十块。这种地摊买卖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加之没有边境证,黄琨经常被工商、公安抓住。但被放出来后,黄琨照做不误,生意于是越做越大。 幸运之神正在考虑光顾这个倔强的男孩。 这时,黄琨没有存钱的习惯,赚来的钱随手塞在床下的破麻袋里。 这一年春节,黄琨发现床下三个破麻袋都被装满了,他第一次仔细清点麻袋里的钱。那都是10块、5块,甚至一块的零钞,黄琨点了整整一天,头昏脑涨,但很快他就兴奋起来了——那些钱加在一起竟有100多万! 黄琨衣锦还乡,在陆丰老家盖起了一栋小洋楼。陆丰妇孺皆知这个叫做黄琨的后生。 这年,他19岁。 有了部分原始积累后,黄琨开始主动出击,先后到湛江、广西、海南、福建等地经商。 1991年,陆丰大搞开发区建设。黄琨敏感地觉得机会来了,以每平方米不足200元的价格,一次性买下了几万平方米土地。3年后,这些地皮给黄琨带了了6000万回报。 钱似乎太容易赚了,容易得让黄琨有点晕乎。因此,当大批陆丰人去惠州炒地皮的时候,黄琨毫不犹豫的也去了。但这一次,命运之神给黄琨开了个玩笑。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等原因,几年后,惠州地产泡沫破灭,黄琨与同伴的一亿资金打了水漂。 此后,黄琨吸取了教训,转做稳当生意,但屡屡失败。 1997年,曾经亿万身家的黄琨只剩下一辆不值钱的汽车,却没有钱加油。“那个时候,我躲起来不敢见人,因为几乎已是身无分文了。”黄琨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黄琨虔诚的“信命”了,他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房子盖得不好”。1997年,黄琨借钱将家族10代祖坟修缮一新,后来又真的重新盖了房子。 鲍鱼大王的品牌梦想 仅仅又过了一年,黄琨咸鱼翻生,靠做贸易重新聚集了数千万财富。与很多从贸易起家、靠实业发展的潮汕人一样,有了一定资本以后,黄琨想做实业了。 恰好此时,位于陆丰金厢镇的一个国有鲍鱼养殖厂因严重亏损正在找买家。那是全广东效益最差、质量最差的鲍鱼养殖厂。黄琨详细考察后果断出资1300万买了下来。 养殖鲍鱼技术最为关键,黄琨请了中山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做顾问,并与中山大学合作建立了鲍鱼养殖研究中心。 鲍鱼对养殖池里的海水品质要求极高。要能抽到优质的海水,必须在深海安置抽水设备。黄琨请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在海边观看海岸泥沙随着潮水涨落的规律,最终确定了最佳施工时间和地点。 鲍鱼厂距离陆丰市内不足15公里,收购后,连续两年黄琨每天早去晚归,车子累计行驶6万多公里。虽然黄琨全泡在了鲍鱼厂,但养殖还是出了问题,损失惨重。 顾问告诉黄琨,问题在于他自己不懂技术,外行难以管理内行。黄琨开始下决心学习鲍鱼养殖技术。他走遍了福建所有鲍鱼养殖厂,回来后结合自己厂子的养殖实践,逐步掌握了全套鲍鱼养殖技术。 黄琨一次在给家里的金鱼换过水后,发现比没换水前活跃了很多。他猛然醒悟,回到养殖厂后,每隔一段时间就给鲍鱼换水、给养殖池消毒。鲍鱼果真好养了很多。后来,黄琨又总结出了“倒池”、“饥饿疗法”等实用技术。这样养殖出来的鲍鱼外观色泽好看、品质优良、幼苗活性很好。 此后,国家海洋渔业局、广东省科技厅、水产厅等机构在黄琨的鲍鱼养殖厂开了个现场会,得出的结论是,该养殖厂是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2002年,该养殖厂被广东省海洋渔业局命名为全省鲍鱼种苗基地。 黄琨1999年接手该鲍鱼厂,2000年卖出1000多万只鲍鱼苗,赚2000多万;2001年赚了3000多万;2002年赚了5000多万。 就在黄琨的财富呈几何级递增的时候,危机又一次逼近。2003年,因为海水水质和台风灾害,黄琨的鲍鱼厂损失巨大,所幸保住了本钱。黄琨本来打算在2003年上的鲍鱼深加工项目——生产鲍鱼精华素、鲍鱼养生液等产品,该计划随之被搁置至今。 很久以前,黄琨就有个梦想——做一个知名品牌,甚至做成一家百年企业,投资创建帝王酒业公司是他实施品牌计划的第一步。 在安徽萧县地处国家级自然森林公园皇藏峪,有一大片连绵130多公里,总面积达100多万亩的葡萄种植园。1953年,出访法国、生性浪漫的周恩来引进了法国名贵的酿酒葡萄品种,在萧县皇藏峪大面积栽培,并由国家投资,组建了建国后第一个葡萄酒厂。 2003年,黄琨投资控股了该酒厂其中一个酿酒企业和23万亩葡萄园,在深圳设立了酒业公司,开发生产皇藏干红系列红酒。他的目标是在三五年内成为中国红酒品牌前三名。 如今,37岁的黄琨经常乘坐那辆价值百万的新款奔驰,奔驰在珠三角,忙于他的红酒产业布局。司机驾车的时候,黄琨喜欢坐在后座,脱掉鞋子、随意斜靠在一边,慵懒而又自得。这时候,频繁的电话总是少不了的,即使是在凌晨两三点。 几年前,黄琨举家迁至深圳。他坦言,主要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作为新一代潮商,黄琨自己的文化水平并不很高,但他显然深刻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希望子女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念好了书饿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