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时报事业发展部总经理沈晓梅谈企业公民委员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30日 16:38 《公益时报》 | |||||||||
沈晓梅: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公益时报》事业发展部总经理 记者:这次的“2004年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出来后,我们看到在胡润的欧洲货币(中国)旁边还有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这个组织大家都还比较陌生,你作为委员会的副总干事,可不可以介绍一下这个组织?
沈晓梅:企业公民的意思是指把企业设想为一个个人,对社会有索取也有回报,这个词来源于国外,实际上国外的正规企业都有这种概念。捐赠和做慈善仅仅是企业公民组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它还包括诚信、员工政策等等各方面的指标,最终综合反映出企业在公民意识上的价值观。 中国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是民政部批准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设立的专业工作委员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社会工作协会是民政部主管的专业社团,以公益、福利、优抚事业为主,是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的成员,它拥有一些专业委员会,其中部分委员会在自己领域有着行业规则制订者的地位。我们作为其下新设立的委员会,也是企业公民领域的先行者,我们希望能做的很好,但是我们更希望在我们之后有更多的组织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将企业公民的概念在中国推广、普及。我们组织的愿景Vision是: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最积极的推广者、企业公民标准的标定者和企业从事战略性慈善的最佳咨询者。我们的使命是让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使社会有一个更加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这个活动——正像我们所讲的,慈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希望企业公民的声音开始被大家听到。其实一直以来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都有这方面的呼声,我们现在做这样一个委员会就是希望能使这些声音更加清晰有力。同时,我们完全相信中国的企业家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在把企业办好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为“鱼儿们”维护一池清水。通过这次的评榜,我们发现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数量并不少,我们也希望将他们有责任的一面展现给世人。此外我们也很清楚,仅仅做这些是不够的,一种责任的形成不仅需要舆论和自律,还需要制度、法律,以及市场规则等的约束 记者:你认为在现在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环境中,设立这样的组织是否有些超前? 沈晓梅:企业公民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不仅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化要达到一定程度,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要达到一定水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办法生存,就谈不到兼顾环境、消费者、社区等相关利益人的权益。如果企业不能量入为出,一下子不理性的捐掉上一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不是科学的做法,我们也不提倡。现在中国的整体环境我认为虽然不是最好,但已经具备了企业公民推广的很多条件,一些规模比较大,运作已经比较规范的企业已经能够达到标准,而且我相信一旦企业公民的标准和榜样树立起来,将会带动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从而使舆论和政策环境会有新的改变,这是我们的最终愿望。 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评榜,我们看到企业捐赠的一个现象,企业非常关心他们的捐赠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中间机构本身的不透明,制约了捐赠事业的发展。我知道在公益方面做得好的跨国公司里有这样专门的公益事业部,负责挑选战略性公益项目并从头至尾监督捐赠过程,考察捐赠结果,甚至根据他们的捐赠理念评估是否达到的了“助人自助”的目的。在这种趋势下,我们相信很多企业会愿意多付出一点成本寻求更科学的捐赠管理,将捐赠的效益做到最大化。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认为做这样一个组织是有市场的,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 记者:这个组织将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者产品呢? 沈晓梅:委员会将主要是一个研究和咨询机构。目前我们所做的首先是评选,除了现在我们在做的中国大陆慈善家的评选之外,稍后还会做一个中国企业公民的评选。评榜的工作包括了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关调查、制定标准和后期的数据分析,这些都是进行企业公民研究的最好机会。在中国企业公民的评选之前,我们会专门和相关学术机构合作,设立课题研究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操作的企业公民标准,作为评选的依据。此外,我们还会做企业责任环境变迁及相关领域的综合调查等项目。 作为咨询机构,我们将为企业提供战略性慈善和实现企业公民的策略和方法,这里包括怎样使捐赠项目更有亮点,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商业目标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企业的公益文化和品牌;企业与非营利机构达成战略伙伴关系;设计、实施、监督或评估企业的公益项目;制定系统的公关及推广计划等。在公司内部,除了将企业公民融入决策、财务和人力资源等系统外,还可以为员工制定义工或捐赠计划,鼓励员工参与社区建设或帮助公司设计捐赠等,增加公司凝聚力。 此外,委员会还将是一个会员制的组织,除了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我们还为企业会员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和出版物,包括了最新的国内外消息和趋势,业内的综合资料及前沿课题等。我们还将通过各种培训,帮助企业定义、规划和实施企业公民。并且定期将这个领域的思想领袖和实践家集合在一起举办沙龙、年会。此外我们还将组织国内外公益项目的考察等。 记者: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机构,你们如何做到刚刚提到的这些服务?是否具备能力? 沈晓梅:国内目前基本上没有同类组织。有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关公司提供一些公益方面的服务,但是专业做这件事的组织据我所知目前只有我们一家。在国外,其实这样的组织已经很常见,从联合国一级的“全球盟约”、“企业永续发展协会”等,到美国商会下属的一个非营利组织企业公民中心,到英国的咨询机构企业公民公司,道德投资研究服务公司EIRIS等,还有更多的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 分析这些国外同类组织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要做好一个这样的组织,对能力和公信力有很高的要求,当然还有资源。公信力的建立需要时间。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这个领域的了解,一个是由谁来做:由于组织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对这个领域的关注之后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专家力量的支持也使得我们更有信心;在有了专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工作的团队显得极为重要,团队的工作意识、敬业精神,以推广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为己任的热情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或者说社会资本是象我们这样的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我们有一定的优势,如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出口、专家的力量、信息渠道的畅通,更重要的是企业资源。通过象这次慈善家排榜及即将推出的企业公民榜,我们可以除积累经验外,逐步建立企业家网络。 作为国内这个领域的先行者,我们当然不能仅是依靠我们手里的这块牌子,我们相信公众能在我们做的项目中看到我们的努力和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