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中国大陆慈善企业家排行榜 > 正文
 
《公益时报》总编辑吕朝谈寻找中国的卡耐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9日 19:16 《公益时报》

  

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吕朝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公益时报》总编辑吕朝谈“寻找中国的卡耐基――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

  一、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企业,但是为什么要参与针对慈善家个人的评榜?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正式注册,致力于“鼓吹”和推动“企业公民”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普及和实施的专门机构,我们是把企业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但在和很多的国内企业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企业是否热心公益,企业的领导者起着关键的作用。(跨国公司一般很容易接受企业公民的概念,他们通常也有系统的公益计划,而国内企业的公益慈善捐助一般是响应国家或领导号召的多,有系统规划的少;针对大灾大难和公共危机的多,日常性的捐助少;带有企业领导人个人色彩和喜好的多,代表企业文化和理念的少……)所以我们认为在中国的现阶段,企业家在公益领域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我们这个榜是把捐赠款物的数额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而由于国企的捐赠很难和企业领导人个人建立直接联系,则我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民营企业家身上。

  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也会在适当的时机推出中国企业公民的评选,倡导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但目前,现有的企业公民标准都是国外的,其中一些条款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在国内没有令人信服的企业公民标准的情况下,贸然进行的评选会引起广泛的争议,我们现正在和国内外该领域的一流专家一起进行中国的企业公民标准的课题研究,相信不久将拿出我们的研究成果。

  二、为什么要“寻找中国的卡耐基”?

  这次进行的慈善企业家的排行,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确认工作,但还是可能会有一定遗漏。很多企业家不愿意透露自身所做的慈善事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是进行匿名捐赠,我们很难拿到100%的捐赠数据,我们也尊重他们的选择。美国《商业周刊》等机构对慈善家的评选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他们在评榜之外会根据其从非公开渠道得到的数据,列出一些所谓“隐身捐赠人”。

  我们认为对于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评出一个“慈善座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想通过这个榜,寻找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将其命名为“寻找中国的卡耐基”,其意义也在于此,卡耐基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散尽家财从事公益,更是由于他提出了一整套的公益理念。他著名的《财富的福音》成为了现代公益理论的经典文献,他指出,富人使用剩余财富的方式有三种:传给家族和子孙;死后才捐给公益组织;由财富的主人在生前就作出安排,用于造福社会公众的事业。他认为第一种选择最不可取,对子孙和国家都不利;第二种选择也不好,因为这并不是最有效的捐助使用方法,不符合基督教义,生前只知道赚钱的人,死后可能会被人刻上这样的墓志铭:"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只有第三种选择才是最明智的。如今在西方“即时行善”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比尔·盖茨就是这种观点的忠实执行者。

  企业家是有着特殊技能的一群人,他们擅长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效益,这正是我们的公益事业急需的能力。聚财是需要技巧的,散财同样也需要技巧。全社会看重的不应只是企业家的钱,更应是发挥企业家的特殊能力为公益事业做贡献。

  经过几个月艰苦细致的评榜工作,虽然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拿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榜,但我们内心仍然对寻找榜单背后的企业家精神怀有更大的兴趣。二十多年以来中国的企业家创造了举世震惊的物质财富,但企业家或者说“富人”阶层并没有获得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同和尊重,这固然和几个富豪的“出事”有关,但其更深层原因恐怕是在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加剧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作为中坚力量和公众榜样的企业家阶层提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要求的一种体现。我们的工作只是一种推动“从财富上长出精神”的民间努力而已。

  三、如何把公益捐赠和商业赞助区分开?

  企业家做慈善,其捐赠领域很宽泛,除我们列入范围的福利、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外,还有诸如文化、体育等,但目前对这些领域的捐赠很难与商业赞助活动严格区分开,我们在对入围企业家捐赠明细的权衡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在体育、文化等公益活动方面投入了较大力量,一般认为,企业赞助体育、文化事业,会感觉有品牌宣传之嫌。就这个问题,专家认为,捐赠分为完全利他的捐赠和互益捐赠,完全利他的捐赠是狭义的公益,互益捐赠则是广义的公益。在目前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我们更应该倡导“互益”,尤其对企业来说,如果捐赠既有利于企业本身的形象塑造、品牌宣传,同时又能造福一方,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建设,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企业对社会有所贡献,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和公众的认可。

  另外,我们这次排行榜过程中,有些企业家认为,我捐款捐物,就是要尽自己的一点心意,不希望媒体宣传。除此而外,企业家对自己的善举保持低调,还有各种原因,如怕露富、怕其他公益组织来劝募,所以对捐赠数字讳莫如深。对于匿名捐赠、只求尽善心的企业家,我们对其精神表示钦佩,而对于那些因怕露富、怕劝募而“低调”的企业家,我们持有不同看法:企业家做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本身就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在吸引媒体及公众的眼球,一味地保持低调,很容易造成来自各方面的猜测,与其这样回避媒体,不如去引导媒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传闻。同时,很多企业家已经成为时代楷模和青年榜样,企业家理应通过慈善之举优化自己的形象,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而且捐赠本身只会使一少部分人受益,而企业家的公益精神则会影响一代乃至几代人。所以,我们建议,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应该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宣传自己善举。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企业家捐赠不是发善心,而是炒作,甚至有洗黑钱的嫌疑。我们认为,首先,我们不是执法部门,没有资格去妄加评论;其次,企业家不是政治家,富人不是圣人,捐赠的动机千差万别,但结果只有一个。一位公益界的老前辈曾指出:对于捐赠,我们不必过问动机,只问结果。

  四、慈善未必是一种义务,但一定是一种权力

  评榜之初,我们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要引导社会关注公益、关注慈善,为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摇旗呐喊,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捐赠,我们的着眼点放在“劝募”上。

  经过评选,我们受到很大启发,我们一直对企业家呼吁慈善是一种义务,但忽略了一点——慈善也是一种权力。佛家讲人人都可成佛,我们认为人人都有公益心,都有善心善念,都有做慈善的权利,但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公益和慈善是处在相对垄断的状态下。我们从一些企业家那里了解到,企业家的慈善意愿并非都能顺利达成,有的企业家认为有些公益组织存在着效率和诚信的问题,如果我不把钱捐给政府或公益组织,而象国外一样放在我自己的基金会来运作则有很多的政策限制,这样他们担心所捐出的钱能否及时真正用到他所捐赠的项目上。另外,我国对于企业捐赠税收上的扶持力度小、配套措施差,公益组织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等也是困扰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好在《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说明政府和社会各界已充分重视公益事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说公益事业的春天就要来了。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