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物价走高会否引发新一轮通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 11:10 南方日报

  当前,关于我国物价的上涨会否引发新一轮通胀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2003年,广东市场消费物价总水平也冲破了2001年和2002年持续两年之久的低位运行态势,同比上涨0.6%;2004年一季度同比再上涨1.7%,涨幅增加了1.1个百分点。那么,应如何看待当前广东物价的走高现象并判断其未来走势呢?我们认为,首先应分析广东在这轮物价上涨风中的走高特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其中透露出来的宏观调控信息。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食品、烟酒价格明显上涨,而服装、通讯交通等价格却持续下降

  广东消费物价并未全面走高

  经过分析跨年度的物价统计资料,我们认为从2003年开始出现上涨的广东市场消费物价,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了走高特征:

  一、广东物价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价格上涨涉及领域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运行。2003年物价的整体上涨可以看作是从1997年开始坚持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到2003年终于在经济领域和市场价格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全国性经济高速增长和市场消费需求增加的相互刺激下,广东作为消费大省和投资大省在本轮涨价风中所受到的影响显然是“首当其冲”的。2003年一季度,广东物价同比指数录得为100,止住了跌势;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上涨,一直持续到2004年一季度,期间的季度同比指数分别为100.6、100.4、101.5、101.7。广东消费物价最终走出了低迷已久的态势,持续的上涨无疑刺激了企业、市场和消费者的神经,这对经济的高速有效增长起到了“恰到好处”的促进作用。

  二、广东物价上涨面主要集中在食品类和居住类,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仍比较低迷。表一的数据说明,2003年—2004年一季度广东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纷纷出现整体性上涨,消费品价格的最高涨幅达到2.3%,服务项目价格的涨幅达到了0.4%。从八大类构成看,推动总指数上涨的力量主要来自食品、烟酒用品、居住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这四大类价格的上涨,其季度价格指数的最高涨幅分别为5.6%、2.7%、4.5%和1.4%;而大部分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仍然表现低迷,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这四大类季度价格指数持续一定程度的下降,其最大降幅分别达到3.3%、2.5%、2.9%和2.5%。

  三、全国农村消费物价涨幅高于城市的问题在广东也有所表现。资料显示,从2001年起我国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涨幅就开始高于城市,2001年—2003年分别高出0.1、0.6和0.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差距扩大到1.9个百分点。广东从2003年10月份开始出现农村与城市消费物价的涨幅差距,但仅为0.1个百分点,比全国性4月份开始的农村城市差距整整推迟了6个月;到2004年3月份,广东的这种差距呈现明显扩大趋势,距值分别为0.4、0.6、0.5、0.8和1.7个百分点。(见表二)

  2004年一季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参与广东全省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的八大类构成中,除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这二大类价格指数城市比农村分别高出0.4和0.8个百分点外,其它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六大类价格指数农村比城市分别高出1.1、0.5、0.5、0.2、0.3和2.4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物价涨幅加大有基价较低、消费力较差、消费水平不高等历史原因。然而,由于本次从城市开始的涨价主要集中在食品类和居住类,而粮油肉蛋菜等食品和建材、水电气等支出历来在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其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农村物价的影响和冲击远远超过城市。由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农村商品价格的波动客观上存在一个比城市长的适应过程,一旦农村价格的上涨面形成,其市场价格机制的“解压”往往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从一段时期来看,预计广东城乡之间的消费物价总水平差距还会继续扩大。

  温和涨价是推动经济“及时雨”

  专家提醒仍需警惕通货紧缩的潜在威胁

  当前广东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2004年一季度继续了去年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5%,并创近10年新高。因此,对广东市场消费物价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中所表现出来的走高特征,我们认为,目前这种温和的价格上涨对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是一场“及时雨”,其作用是积极的,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有必要在今后的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加以把握。

  严重通货膨胀的

  发生基础不存在

  当前广东高通胀的发生基础尚不存在,消费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不会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广东新一轮的物价上涨是市场价格体系经历长时间低位运行后的一次结构性波动,价格上涨具有“突发性”且上涨面集中在食品、居住小范围内。市场价格的上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才是判断新一轮物价上涨是否会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首要依据,也是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关键。

  首先,就目前来看,粮油和部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很可能是短期现象,因为粮食安全问题经过这轮突发上涨后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今年入春以来,广东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春耕速度加快,农作物种植增加;加上广东粮食库存充足,农民已开始抛售囤积的稻米,粮食供应市场预期趋好,这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打压作用。2004年一季度广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7%,农业种植成本加大,再加上今年广东春耕播种面积实质上并没有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预期的是短期内广东粮食价格仍然会在一个较高的价位运行。由于食品类在整个物价指数的构成当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其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广东这轮物价上涨的主导力量,它的预期涨势减缓有助于减轻全省物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已涨到历史高位,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而大部分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短期内无法传导到市场消费终端,其上涨部分始终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近年由于广东各地基础建设加快,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部分投资领域“过热”,由此造成部分建筑业和制造业对原材料、能源和运力的需求增长,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广东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买价格上涨了8.3%,但非食品类的价格仍下降了0.5%,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9%,其中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电风扇等家庭设备价格下降3.6%,彩电、音响、电脑等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降幅更大,为6.7%。由于价格传导机制的“失灵”,生产领域的上涨部分无法得到市场的承认,因此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暂时不会推动市场消费价格的高涨,亦即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暂时不会出现。

  仍需警惕

  通货紧缩的潜在威胁

  短期内的广东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在于防止价格通胀面的形成,但同时决不能忽视通货紧缩潜在的威胁。应当看到,作为经济发展强省,本轮广东物价上涨与1988年和1993年前两次的情况是有本质区别的。

  近十年来,广东市场长期保留有大量的剩余生产能力和潜在待开发的生产能力,在部分上游产品和基础性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的同时,许多商品供大于求、价格仍然处在下降通道。对600种主要商品市场供求情况的最新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虽有所优化,但供过于求的总体格局仍未出现根本改变。2004年上半年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38种,占被调查商品总数的23%,较前两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供过于求的商品有462种,占77%,一直处在比较严峻的“过剩状态”;三年均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全国性的供求情况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方向,特别是对于广东这个制造业大省来说,消费品供求矛盾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不利于全省价格总水平的大幅回升。

  今天,广东的市场化程度与对外依存度相比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入世后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粤港更加紧密贸易关系(CEPA)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竞相推动下,广东发达的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的情况下,在贸易自由化下的全球性总体价格水平偏低、通货紧缩状态长期持续的影响下,广东商品价格全方位上涨的可能性很小。预计2004年广东消费物价总水平(CPI)将保持稳中略涨的走势,但价格回升的幅度不会太大。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问题仅是当前广东经济运行中的次要矛盾,广东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应以防治通货紧缩为主,解决好市场生产能力过剩这个主要矛盾。

  谨防群众负担

  因物价上涨而加重

  虽然当前广东消费物价的小幅上涨对经济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但仍然会给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防止农村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农村价格上涨过快,农村居民用于食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消费开支相应增加,将会进一步拉开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使本来就存在的城乡收入、消费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社会保障不到位、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的环境下,将会预见到今后农民收入“好不容易”的增加还不足以或刚好弥补物价大幅上涨带来消费支出的增加。那么,农民收入的些微增长或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的事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而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广东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农业分流人员和城镇失业下岗人员增多,城镇就业压力加大,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加强,而住房、医疗、教育各项改革的展开使得个人负担不断增多,消费成本增加。这些都使得一段时期内城镇居民消费需求难以继续走强,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总水平的大幅回升。今年一季度,广东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虽下降0.2%,但教育、医疗保健、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部分收费项目上涨预期强烈,又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

  由于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最终会在价格走势上体现,所以当前政府对物价的调控目标应在通盘考虑新一轮物价上涨的特征、起因和问题的基础上,把物价走势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幅度,使作出的政策选择既有阶段性效应,又能体现长期性效应。从广东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我们认为要严格控制即将陆续出台的水电气等政策性提价项目,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尽量减轻群众负担。

  本版撰文

  陈铭津邓春燕田志峰

  (作者单位为广东省统计局城调队)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