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钢铁、建材过度扩张”潜伏巨大经济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09:31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乔国栋 实习记者 卢娟

  4月24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办的“中国产业发展论坛——电力产业专题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王小广主任指出,今年一季度不仅整体投资增长明显过快,而且前期已显过热的钢铁、建材行业继续升温,这些行业呈现的“规模化低水平产能过度扩张”潜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王小广主任解释,“规模化低水平产能过度扩张”是指在新上的钢铁或建材等项目,规模都比较大,100万吨或几百万吨的钢材生产项目很短时间内就能建成,但技术档次却不高,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危害一点也不低于以前,甚至其对今后市场的冲击和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调整起来更难。

  他指出,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产能的过度扩张将会引起今后几年这些产品严重的生产过剩,并可能诱发新的通货紧缩现象出现。2003年钢材产量高达2.36亿吨,超过了日本和美国之和,在2002年增长18.9%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1.5%,今年1-2月份又猛增了31.7%,如此扩张速度必然会造成今后几年的产能严重过剩,产生新的更为严重的结构矛盾,不仅将伤害钢铁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即今天这些行业的投资、消费增长过快、价格大幅度攀升可能隐含着今后几年的大幅度回落。

  其次,目前钢材、建材等投资和产能的过度扩张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呈现明显“虚涨”的基础上,容易引发连锁的金融风险。从短期来看,钢材、建材的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呈“价升量增、效益上升”的良好态势,但这种增长缺乏可持续性。一方面,需求难以保持持续高增长,将使许多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财务风险上升。目前这些行业投资仍然高涨、产能继续过度扩张,1-2月份钢铁行业投资达167亿元,同比增长176.2%,非金属矿采选和矿物制品业(主要是建材)投资达61亿元,增长137.4%,这种投资的继续火爆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未来房地产及其他产业需求增长过度乐观的基础上。如有许多人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将会出现20年的“牛市”,这显然缺乏依据。

  但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大房地产增长龙头地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来看,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将不可避免地从前期持续六年之久的20-30%高增长状态进入到适度增长状态,估计今后几年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增长将会逐步降至10-15%,这意味社会对钢铁、建材的消费需求增长将会明显放慢。可以预计,许多企业将为这种盲目乐观预期和盲目产能扩张付出沉重的代价。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去年以来过热行业的高投资都是建立在高贷款基础上,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这意味着这些行业投资和产出增长如果大起大落,银行将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这些风险一旦形成,将会使前几年银行系统努力降低不良资产比重的努力化为“泡影”,而且更加严重的是将会再次延缓银行体制改革的进程。

  第三,“规模化低水平产能过度扩张”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资源、能源浪费以及出现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去年以来我国21个省份“拉闸限电”闹“电荒”,除了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平不高的高耗能产业的过度扩张,这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形成巨大的压力。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相当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不仅会造成短期经济的大波动,而且也会损害长期的增长潜力。

  在新的发展阶段,盲目性的规模化低水平重复建设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焦点”,暴露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相当粗放。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没有树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科学发展观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新一轮经济高增长应该是一种结构升级、效率上升的“新”增长过程,要在加快结构升级和提高科技创新上下功夫,而不像现在的一些地方和行业那样“只顾眼前、盲目乐观、急功近利”的大干快上;任其发展,可能断送历史赋予我们的“战略机遇期”中的机遇,使新一轮经济增长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甚至中断。

  王小广认为,应当加强对投资增长的适度调控,控制局部行业的过度投资问题把精力从“抓GDP、抓投资”转到促进就业增长、加快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发展和促进消费上来。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地产、钢铁、建材等行业投资过度增长,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金融机构要严禁贷款,严格风险评估。第三,根据投资和价格增长的走势,相机决策货币政策。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