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市场经济与中国税收”高层论坛 > 正文
 
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司长吴新联先生发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4日 15:58 新浪财经

  

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司长吴新联先生发言

  中国税收高层论坛(2004)——市场经济与中国税收2004年年会于4月24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专家俱乐部举行,以下为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司长吴新联先生发言:

  高培勇:谢谢孙瑞标的精彩演讲,尽管他身份的限制不便于告诉大家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但也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关于所得税思想脉络,我想通过了解他本人的思想脉络,我们还是能够从某个角度推测到中国所得税改革的方向,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无论从事企业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经营还是从事个人消费的计划都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下午的第四位演讲者,是国家税务总局计统司司长吴新联先生。吴司长最重要的工作会告诉每年税收收入增长多少,征管的比例多少,征管的效率多少,往往这些数字是从他那听的,我们来听听他对税制改革的见解,大家欢迎。

  吴新联: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税负设计对经济的影响和思考,西方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拉夫曲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表示税负到一定的程度是最佳的点,到了这个点以后,税收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从01年开始,布什政府搞减税,三年以来的效果很好。我们这两年的税收增长很快,一年大概是1:2的关系,宏观税负每年要增加1个点,也有很多人提出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能不能体现在减税方面,西方理论应该是很好的,应该是很成熟的。但是有几个方面,我们国家情况完全不一致。第一是西方的减税主要是减个人所得税。我们国家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大概是6、2、4的份额,我们主要讲减企业所得税,我们定位在给企业减税,这一点我觉得是跟西方的减税理论是不一致的地方。

  第二,不一致的地方就是现在西方的中国和西方比的市场分配资源的程度是很有限的,这和中国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来比的话,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第三,中国个人的消费习惯和体现跟西方有点像。

  第四,中国财政面临的状况和承担的任务和西方财政部一致。

  根据这不一样的情况,我谈几个观点,对于税负设计对经济影响的观点。第一个观点,因为我们国家减税主要在企业,所以我们的减税在竞争性的行业里面,减税迟早通过价格转移给消费者,在600个主要商品里面大概78%是供过于求的,剩余的就是供求平衡的。在竞争的行业里面,平均利润率对企业起大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的减税、减负,早早晚晚,企业将通过价格转移给消费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过程,企业最大的目标,战略市场份额,你给它的利润空间,就要通过价格来占领市场,现在我们看到的音响大战、彩电大战,已经把利润空间挤到很有限的,如果对这些企业进行减税的话,总会有一个企业进行降价,你把降给企业的利润空间会转移给消费者。

  随便谈一谈我们现在讲的减负,主要是流转税是可以通过价格转移。我认为企业所得税也会转移,我们现在讲直接税和间接税的重大区别就是税负能不能转移为标准,税负能转移的就是间接税,税负不能转移的就是直接税。我认为企业所得税仍然是可以转移的。什么道理呢?一个企业最终仍然是以平均利润率起决定因素,你把所得税降四个点,有利润空间以后,仍然会通过降价去占领市场份额,一个企业在设计它的价格的时候,不光考虑间接税的税率,仍然要考虑直接税的税率,只要有利润空间,通过价格占领市场份额,这一点大概我认为直接税也可以转移的理论基础。间接税转移是很直观的,通过价格乘一个税率,马上进行转换。直接税有一个税负,税负是通过利润,然后灌上去的,里面有一个陈词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这一点应该是成立的。

  第二个观点就是减负,在垄断行业是存在的。垄断行业的价格是由政府和部门来确定的,垄断行业通过减负,会获得超额利润,这点也是成立的。我们现在的垄断行业的很多价格,好的通过听证会出现,但是实际上还是市场来决定。如果对垄断行业实行减负的话,利润空间会留给企业的。

  第三个观点,我认为对于行业间税负研究比较,我认为悒悒不大,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不同的税负,这个不同的税负不影响行业之间的竞争,卷烟不可能跟钢铁进行,现在卷烟的消费税已经达到45%,加上增值税,税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影响小税高,而把卷烟行业搞垮了,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卷烟通过价格体现这个税业率。每个行业不体现税负率,这个行业比那个行业税负高,或者那个行业比这个行业税负高,这是不存在竞争的,不同产品如果是可替代的,也是可竞争的。我们要考虑可替代产品的竞争,不相关的行业,不相关的产品,税负再高,税负再低是没有关系的,有不同的障碍在里面。真正比较的是国际产品的比较,国际产品价格的竞争。

  我同时还要谈到一个观点,国际间的税负比较也是没有意义的。当我们讲到一个国家,西方国家的产品和中国的产品,或者西方国家的这个行业和中国这个国家的行业,它的税负比我们低,我们的税负比他们高,这没有意义。西方价格产品的形成,有他们国家当时的各种元素组成的,劳动力价格,也包括税率,包括折旧各种各样等,只是在国内起到作用,但是出国的时候,到国外的时候,国内是要退到零的,它的税率,按照另外一个国家的税率进行间接税,不同国家之间产品的税率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能在国家内部提出,不能在国际之间取得利润,因为国家之间有退税和征税的关系。在不同国家的时候,是安排另外国家的税率,跟另外国家产品的税率是同等的关系。我们讲到我们国家的企业,因为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产品比另外一个国家的税负高,我们国家的企业竞争力就低了,这没有什么大的理由的。一个国家企业竞争水平高和低,跟税率基本没有关系,跟劳动生产力有关系。我们在国外看到有些国外的产品比我们高得很多,但是发达国家,GDP很高,并不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它的税率高和低,价值高和低,跟企业的利润状况,跟中国跟西方国家去比,这不是一个起作用的因素。我认为在不同国家里面,在不同行业里面,在不同行业里面比较产品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讲的第三个观点。

  第四个观点,在同行业里面,在同产品里面,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经济类型里面去制定不同的税率,这是扭曲经济。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搞了很多开发区,开发区有优惠政策,我们对境外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一个是区域,一个使不同的经济类型,是用不同的经济政策,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产品里面用不同的税收政策,是扭曲经济的。扭曲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现象,就是不是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这样一个原则来分配市场资源。好的企业可能因为不是在开发区,可能竞争不过差的企业在开发区这个企业,所以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这个政策也确实起到一些作用,比如原来在深圳,在一些特区搞政策,这个地区很快就发达地区了,我们搞了很多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很快就发达起来了。我们搞西部开发,搞东北老工业振兴,都是利用这种政策,这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起到作用的,但是这种政策的应用也有另外一方面,是扭曲经济的。当外国资本、当境外的资本如果确实看重你这一点的话,应该还是能起到作用的。对国内资本一点作用都没有,国内资本就那么多,你搞那么多开发区,还是那么大资本,你不搞开发区起来那么大资本。对境外资本的引进可能有作用。

  第五个观点,我们的减税对投资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减税是可以转移的,这个结论是成立的话,我认为减税对投资的作用是很微弱的。我们现在从企业端来看,现在企业如果减税的话,我们讲早早晚晚企业的减税的税负是流不下来的,因为是竞争行业,早晚要把价格转移走,从这一点来讲,企业是没有长久利润空间的,这是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企业如果是通过转移价格的方式来占领市场的话,会形成一个局面,就是价格走低,是通货紧缩的趋向,你给它减负了,通过若干时间价格转移走了。经济发展最好的背景是价格微涨,而不是走低,因为企业要有利润的一个好的预期。价格走低的倾向是不利于企业投资的。

  第三个观点,企业的投资现在看来,现在是一个很明显投资的现象,投资热点的现象,企业现在的投资,税率能起到的作用是很微弱的,什么起作用?一个是政府起作用,政府在我们现在的投资热里面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个作用,国有企业主体在起作用。国有企业投进去,相对来讲要比民营企业考虑产出,可能考虑要差一点。

  第三个是投资的因素,我们现在运用资金的成本是比较低的,现在的贷款率和价格上涨的关系来讲,企业的优惠是很大的,企业的价格增长很多,相对来讲,使用银行的资金成本比较低,所以这也是引起现在高投入、高投资的现象,在你困难的时候,在不景气的时候,你认为降低了,对企业的投资也不会发达很大的变化。我们有一个景象,在搞转型的时候,在搞还没有搞,用了这么长的时间,马上要搞的时候,突然发现投资热了,现在又要缓一缓了,不能搞了,搞的话就刺激投资,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搞了也不一定刺激,实质性的东西不是太主要了。

  从个人端来讲,政府和个人分配份额上的一种变化,财政少了,个人多了,个人是通过什么多了?通过购买力增强多了,原来一块钱,等量的货币,现在含金量高了,通过转移走了,财政的收入就少了,是这样的转移。这种转移是什么样的现象呢?是富的人还是富,穷了人还是穷,没有改变社会的结构,因为原来有很强的购买的人,含金量大了,仍然有很大的购买力。原来购买力小的人,含金量大了,相对来讲购买力还是小的。从收入来讲,收入均等,是刺激消费、提高消费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最低层的收入,这个角度比你要转移价格,从而提高人的收入是一个更好的取向。

  从个人单讲还有一条,综合个人的消费倾向是很复杂的,有的人讲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预期,就是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文化的背景,传统的消费习惯,反正不管如何,中国人的消费就是低,你转变个人的消费,转变个人购买力的增强,最后存到银行去了,存到银行还不少,少是不会少的,不会因为个人不消费了,资金就没有了,不会的。为什么?我们有一个基本理论,储蓄等于投资,消费没有了,但是投资增加了。投资是哪出现的呢?是银行贷款增加了,我们现在的直接融资比较差,主要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增加,银行一定要拿存贷差,否则银行就活不下去,银行总要找出路的,把老百姓的存款变为投资。这样下来的话,就是银行的风险会增大,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由于银行贷款倾向,由于存款背景大了以后,可能贷款的面就更加宽了一点,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第三个情况,就是我们现在银行贷款的方向和财政投资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银行贷款的投资方向一定是生产性的,除了贷款对个人消费之外,肯定是在生产领域。而我们财政的投资可以用在公共基础里面,现在讲五个统筹,可以用在很多社会基础建设,可以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改善,这是银行贷款投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减负和不减负、财政多还是个人多现在的一个取向。这是第五个观点。

  接下来谈两个建议,一个建议是税负的设计,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中国的税收税务部门一定要研究国际产品的价格,为什么要研究国际产品的价格呢?我们出口产品的一个方面,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是和国外的产品的竞争,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国际产品的价格,特别是主要贸易祸端贸易的价格,研究价格以后,就可以制定相对的出口退税率,这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不是划几档就完了,要一个一个拉出来研究。当你研究以后就会发现,有的产品国内出口了以后,价格空间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退到零,好处是可以显见的,一个是财政收入增加了,退税率不是退到零,就可以多拿点收入。另外就是国家遭受倾销的恶名,在国内不是一家经营,而是多家经营,就会出现互相残杀,互相竞价,就形成很多产品在国际上人家纷纷提出倾销的诉讼,因为价格比人家便宜太多了,价格留一点空间,不要给空间太多了。因为一家说得不错,必然会跟当地的价格形成很大的反差。

  第二要研究国际产品对国内的冲击,国外产品比我们国内产品要排名很多,这就要研究国内产品和国际产品的关系。按照WTO的原则,所得税是不能变的,你可以在所得税上进行关照一点。第一个建议就是要研究价格,税收要研究价格,研究国际间的比较。第二个建议,根据前些观点的结论,我认为我们国家也要拉单子,看我们国家到底有哪些行业、哪些产品跟世界上差距很大的,而且是我们急于发展的,拉出一个目录出来,我们在税收上尽最大努力执行它,比如说芯片,像这种行业,零税率,也不要四呀,六呀,就是全面扶持它,扶持的过程,使投资的人投资进去以后在短期内获得超额利润,我不讲风险基金呀,从费率上来讲,让投资的人在一定期间形成比较高的超额利润,有这种预期,然后慢慢形成一个成熟的行业,税收的优惠政策自然就可以退出来,我们要明确我们到底有哪些产品、哪些产业是需要发展,要发展的情况下,你就尽最大的努力去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一定会在短期内起到比较明显、明确的作用,而不会混在一起支持大行业,支持一揽子的东西。

  第二,要研究不同行业之间税负是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但是可替代产品的比较是有意义的。在可替代产品的比较就要研究,有些产品是耗资源的,有些产品是要形成污染的,高排放的。有些可替代产品是不耗资源,是不形成污染的,是再生的,这两个是可以替代产品的时候,我们就要对一个产品制定高收率,对另外一个产品制定低收率,然后让不耗能源的发展起来,让耗能源、高污染的产业衰退下来,这也是我们税务部门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去研究、去比较。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高培勇:谢谢吴司长的精采演讲,在20来分钟的演讲当中,吴司长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启发性的观点,比如减税主要是向企业减税,比如对企业的减税最终在竞争性的行业还会转嫁给消费者,因而对企业的影响本身是不大。对投资者而言,变动税制的功能是微弱的,我想考虑吴司长本人对中国税制运行的影响力,对下一步税制改革的方案也是有帮助的。

  今天下午第一时段,四位嘉宾的演讲就到这里接触,我们15分钟茶歇之后继续第二时段的论坛。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