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三:上交所法律部总监陆文山演讲实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3日 18:02 新浪财经 | |||||||||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发展与规范: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论坛(2004)--证券市场法制创新与国务院“九条意见”解读》于2004年4月23日(周五)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们新浪财经正在对本次会议进行独家网络报道,以下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法律部总监陆文山发表专题演讲: 主持人:谢谢姜绪荣的演讲,很抱歉我把京华山一的“一”看成是破折号了,同时
陆文山:各位下午好,因为我一会儿要赶飞机,跟主办方商量以后,挪到前面的主题来发言,应该说有点不对题。原来是想讲公司治理这一块,实体能够切题,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主要是想券商也是一个公司,我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谈一下公司治理必须要有相关法律建设的推进。大家都知道,前几个主题发言的时候,大家都讲了一些内容,既有证券市场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应该是善意的批评,也是从客观的角度来提问题。我深受感动。从我理解的角度来讲,公司治理可能是个永恒的主题。大家都知道,不管是成熟的市场也好,信息的市场也好,尤其是2000年美国的一系列的公司腐败的案件暴露出来以后,有一种很不是滋味的心态。公司治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中国是如此,发达国家的市场也是如此。因此不可能期望在一朝一日把这个问题解决。这可能也是一个市场经济运用的固有的规律。从目前中国的变更体制改革法律的完善的角度来讲,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来判断中国目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从目前角度讲,进行反思、引进、交接也好,会有一系列的这方面的观点,但是要看到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运用方式,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制度的简单的模仿。我个人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很好。推广之后,应该说有它成功的一面,同时也有反思的另外一个方面,作为董事制度本身不去评价,现在也在比较热门的就是《公司法》的修订,在讨论《公司法》的修订过程中,大家都会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的治理应该选用那方面的模式。我个人认为,简单地重复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可能要反思,但是作为董事有很多的有点,要怎么嫁接。 第二,独立董事以后,没有公司制度本身的根本性的问题管用不惯用。大家都在议论公司组织架构里面的机制是相当健全的。除了我们讲的三权制度以外,还有所谓的党委会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甚至还有共青团,当它能不能在公司治理架构里面,所谓的效率制度能不能得到有效的配比。在这个良缘架构下面再来嫁接独立董事制度是不是还要有一个切切实实能不能适应中国土壤的问题的分析。 第三,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是普遍的推广还是只在上市公司层面上嫁接,这也是必须考虑的,从这个角度讲,现实问题引发出来的公司法理制度的改革,怎么来修订?怎么来引进?确确实实面临比较迫切的问题。第二个方面,从整个公司运用的角度来讲,所谓的国有股的减持等等的这些,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理由何在?流通不流通我个人认为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问题是不能一股独大,咱们国家的整个流通股的换手率是比较高的,很多股票实际上是不交易的。很多的控股的所谓的大股东,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控股权的,不在于他流通不流通,不在于它是不是一股独大,操纵了这个公司。尤其对上市公司来讲,你是一个公众的公司,因此你赋有更多的意义。这一块怎么来认识?,最后就围绕到整个法律制度的框架结构,制度创新这块,产品的创新,交易的创新,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法》的修订也好,《证券法》的修订也好,要注意它准备的层次和框架结构的搭配。就是有位老师在上午谈到的一点,我是相当的认同,就是法律体系、法规体系、规则体系跟所谓的游戏规则有机的架构,通俗一点就是把宏观的立法适当的区分,有机的进行配合,而不要相互的期待。现在我们整个法律层面,出现的是什么呢?要不就是相对的篡位甚至是有的时候是越俎代庖,高层次的立法,微观层次的立法都一股脑放进去了。修订法的时候往往是针对一个条款,是该进还是该出,该废还是该补,弄清楚之后,再来界定一下哪一个层面的回报率,应该确立哪些的基本制度来,如果真正做到这一步的话,有可能达到市场的微观饱和了,宏观也饱和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