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金融开放与商业银行改革论坛 > 正文
 
胡祖六: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期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 12:34 新浪财经

  

高盛集团(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4年4月17日,中国金融开放与商业银行改革论坛在北京国宾酒店二层大宴会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旨在为境内外的各级商业银行机构出谋划策、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健康、高效、深入开展。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现场播报。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中国的银行业改革确实受海内外关注,在四大银行的改革研讨过程中间,
中国第一只可转债基金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多少年来,不仅仅今天这一次,多少年来我们的海外机构,我们的海外人士,我们的一些在海外机构工作的中国学者,中国专家也提出了不少的宝贵意见。今天,我们请来了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胡祖六先生,从金融机构、金融战略投资的角度,对中国银行的改革提出一些希望,大家欢迎。

  胡祖六:感谢夏秘书长。中国的银行体系改革,在过去六年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面扭转银行体系的根深蒂固的一些问题,中国的银行在今天可以说并没有步出困境,金融危机的风险依然没有铲除。

  近几年来,中央重下决心,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的动作明显,银行体制改革的重组是一项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注资,不良资产储值,产权的股份制,健全内控,加强风险管理,建设IT的平台,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等各个主要的板块,为战略的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元素。无论是在政府监管当局还是银行学术界都得到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我讲的题目叫做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期望,这是夏斌点将分配给我的题目,并不是我自己报的,但是恰好引进外资,尤其是战略投资是我多年来关注和熟悉的问题。在1988年我就写了一些文章,主张中国在银行改革的时候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来推动我们的银行体系的重组改革。为什么战略引资对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非常特殊和重要呢?作为一个核心环节必须提倡。因为首先它能够作为一种催化剂,能够加快我们商业银行自主创新。这里说的自主创新,主要是从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变成一种股权的变更,也就是民营化。第二它能够代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够引进国际最佳的惯例,能带来全新的商业的模式,比如说我们的银行,很多都是依靠传统的存贷差利息的收入,比如说我们的放贷理念,虽然是贷款的收益,但是贷款绝大部分都是企业融资,这跟国际上通行的最有效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同时战略引资也能给中国银行体系带来一系列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目前在我们银行体系里并不存在。当然,战略引资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补充我们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但是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战略引资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保证我们IPO的成功,因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历史的原因,存在薄弱的环节。还有银行上市,潜在的投资者对我们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存有很多怀疑、担心。如果说我们在IPO之前或者IPO的同时,成功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就能够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刺激股票的需求,能够增加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可信度。所以,战略引资确实对我们商业银行体系的重组改革有一系列的明显的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关注和重视。

  今天,我想就这个主题跟大家谈论三个主题,第一是潜在的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兴趣究竟有多大,他们在哪些方面有担忧?第二,谁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最理想的战略投资者;第三,中国应当如何创造有吸引力的环境和条件,来成功地引资。我想就这三个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先讲第一个问题,潜在的投资者究竟兴趣有多浓,热情有多高,胃口有多大?因为成功引进战略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但是又非常艰巨,我个人的感觉,跟很多人交谈,我发现监管官员、政府官员与商业银行的高层在这个问题上看得过于简单化了,对其难度估计不够,甚至有盲目乐观之嫌。为什么谈评估兴趣呢?兴趣是一种好奇心,国际商业银行对中国银行有兴趣,并不能说明问题,但是你要看这个兴趣有多高,多浓,有了兴趣之后,还得有热情,只有热情才能有行动。很多中国同学喜欢看美国足球比赛,我很奇怪,他们从来没有自己去玩过,没有这种热情的冲动,虽然有兴趣但是并不去玩。所以有了兴趣和热情之后,还不够,你必须还得倾向投资者的胃口,也就是说有没有这种能力进行投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潜在的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银行的兴趣、热情和胃口,但这并不是我在书里闭门想出来的,过去三个月,我跟全球一百家最大的金融机构接触50多家,CEO、CFO、总裁、财务总监还有负责战略开发的,和战略并购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和交流,我的感觉是,大多数潜在的投资者基本上国际上的金融机构都对中国看好,看好什么呢?第一是我们快速的经济成长,我们的GDP过去10年平均高达9%,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的国际贸易过去10年中有长足的进步,这是我经常在国际论坛上讲的,25年前,中国开放的时候,中国是什么地位?国际贸易版图里是找不到中国的,那时候中国和今天的北韩一样完全是与世隔绝。中国的经济地位的快速成长,显然是所有的潜在投资者最有兴趣最关心的因素。经济的成长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快速增长,我们的银行信贷过去几年平均成长16%,这是非常非常罕见的,在其他国家,大部分的银行几乎是没有成长的。包括香港,包括台湾银行贷款都是负成长的。保险行业来说,从人寿的成长是35%,财险是14%。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行业,股票市场是3%,现在股市已经达到了5900亿美元的市值。尤其是消费银行融资领域,在过去5年中扩张了52%,汽车贷款110%,银行卡36%。过去3个月,跟全球很多的金融机构一谈,我把这个数字一说出来,都目瞪口呆,汽车融资110%的成长率,他们都觉得从来没有听说过,天文数字,听到后都晕倒。尽管这么飞速的发展,我们在消费融资领域依然有很大的空间,甚至可以叫做未开垦的处女地。尽管房屋贷款过去五年中每年60%的增长率,但是占GDP的比重才8%,台湾是17%,美国44%,香港45%。汽车,尽管是过去5年110%的成长率,但是中国所有的汽车消费中,不到15%的汽车销售是汽车贷款的,美国是85%的汽车销售。信用卡的是36%,中国的银行卡绝大部分其实不是信用卡,叫借记卡,信用卡的数量非常有限。美国的话,人均信用卡是3.6,一个人有好几个信用卡,就是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很快,而且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巨大的空间可以成长。

  我讲这些问题大家都非常兴奋的,但是马上问到风险,投资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商业上的风险,因为我们的银行体系非常脆弱,我们的负债体系和质量非常恶化,不良贷款率非常高,资本金充足率非常低,尤其是内控风险管理薄弱,不只是内部,我们外部的环境,跟整个的信用文化也是非常差的。刚才吴行长讲了一点我非常赞同,我们的商业银行的外资信用环境很差,信息披露不够,确实,银行的资产质量归根到底是银行本身来决定的,但是说到这里,即使把花旗行拿到中国来,他们的质量可能比国内的银行质量好,但是也有很大的风险,毕竟很多外部的环境,比如独立信用调查局等等还不存在。

  第二是投资额度要求很大,尤其是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规模都相对比较大。比如说中银,它的市值差不多值三百亿到四百亿美元之间,你是一个战略投资者,即使只投5%的股权,那也是15亿到20亿美元,如果是10%的话是30亿到40亿美元,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都有资本金的问题,全球金融机构都有资本金的约束。

  第三是缺乏管理控制权,尽管对投资的额度很大,但是事实上还只能5%、10%,甚至更低,所以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对管理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小的,即使在董事会有席位,中国整个的董事会制度在形成之中,董事会很多是形同虚设,董事会有两到三个席位都不能保证外资在这个企业真正的影响和控制。对少数股民的保护,3%、5%、10%的股东,究竟怎样保证股东的利益,这都是潜在投资者非常关注的。

  第四是投资工具单一,而且可以想象,我们说战略引资的时候,我会做一个民意测验,我相信90%的人会说,以现金的方式进来吧,就是普通的股票股权方式买卖投资。但是国际上,大部分的投资并不是普通的股票,股票只是方式之一,很多是债券的方式,更多的是可转债等等来进行投资。我们目前允不允许这种债券或者工具来投资?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案例,必须是花旗或者汇丰在上海银行,或者恒生,都是现金和普通股份的方式来参与。

  第五是对流动性和退出机制的担心。我们有商业银行吸引外资的时候,或者是A股上市的企业,或者是准备A股上市,这一点大家都摇头,你是A股上市的企业,首先我们有外资的法人股和国有股,在A股怎么退出?这都是吸引的障碍。

  第六是调查复杂,甚至真正不可行,因为我们的银行根本不透明,我们的会计制度,几乎所有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包括希望用国际会计准则,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全部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报表和披露,所以调查变得很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行。

  第七是政治、法律与监管的风险。刚才大家听了很多的介绍,我们的银行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历史上一直存在党派干部,行长、副行长,党的部门任命和指派的。九十年代改革以来,这种政治的干预明显减少,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法律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主要是破产机制不完善,债券的法律保护不够。债务人、借款者违约,不还债的时候,银行有没有能力对质押品进行回收。监管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应该说我们的监管制度还不健全,实际上是比较松懈,但实际上,我们目前的监管,一方面在建立过程之中,但是不健全,另一方面显得比较死板,比较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实际上是增加银行的监管成本,削弱竞争力。比如说,我们对资产管理,全球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都是很大的业务,对银行增加收费制度的能力。比如说,很多监管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限制,我们很多衍生金融工具都是不存在的,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要有效地分配风险、管理风险,没有金融衍生产品怎么能真正降低风险?尤其是中国银行,99%的收益是靠贷款利息收益,但是利息不是市场决定的,是行政决定的话,你怎么能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定价?所以这些商业风险的要求,管理控制群的影响,投资工具单一,流动性的障碍,政治、法律与监管风险,还有文化的冲突,作为战略投资者一种结盟,一种伙伴,甚至一种“婚姻”的关系,但是作为一个全球的金融机构,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这个文化是差异很大的,一方面是非常商业的竞争的文化,以盈利最大化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比较官僚的文化。

  刚才有听众提问,叫官本位,这种文化在动机,在利益,在理念和行为模式上面肯定是不一致的,肯定有很多摩擦的,肯定会产生冲突。所以,把刚才我说的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看好的这些因素和担心的因素综合起来评估,想大部分的全球金融机构对中国是非常有兴趣的,兴趣非常浓的,但是因为这些风险,真正能够踊跃投资中国商业银行的应该是少数,多则十余家,少则五六家,这一点,你跟商业银行谈,每天都有外事活动,都有人敲门来谈,谈得非常好,但是真正一进入实质性的东西,大家都打退堂鼓,谈成的是非常非常少的。这是第一个问题,怎么样评估外国投资者对中国银行的兴趣。

  第二,谁是理想的战略投资者。通常在这方面,我的感觉也有很多的混淆,有的认为门当户对,如果你是商业银行,比如说花旗、汇丰等等,门当户对嘛,越大越好,一想到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其实,战略投资者有各种的种类,各种的形态,可以总结说有六大类,第一类就是商业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主的这些金融机构,我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能够马上带来立即的利益和好处,因为他们很多直接的经验和技术可以传授,可以转移,但是从长远说来,总是不可避免的战略的冲突,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成功的商业银行,他们看好中国市场长远的前景,他们要自立门户,绝对不干预,在中国现有的商业银行永远当一个小股东。

  另外综合性的银行,像花旗集团、汇丰集团,在中国都非常积极的踊跃的投资,但是问题是他们也有很大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跟我们的商业银行主营业务有直接的竞争和冲突的关系,究竟目前投资的都是中小的银行,但是以同样的热情、同样的兴趣和胃口投资我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

  三是银行保险,把银行和保险集于一身的,安联收购了第二家商业银行。

  四就是保险公司,为什么保险公司也可以作为潜在投资者呢?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我们商业银行的分销网络做保险产品,基金业务,他们也综合市场上找到一个分销的网络和渠道,这也是有可能的。更有意义的恐怕是专业性的金融公司,不是单一的商业银行以不是综合性的商业银行,是资产管理公司。第二是信用卡公司,像美国润通,也不排除有兴趣进行投资。

  最后,当我们说战略投资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私人股权,或者叫财务投资者。我跟一位商业银行的行长交谈,说到这个,他马上说这个不行,这是财务投资者,其实没有这么简单的,巴菲特大家可能知道,他是全球最成功的投资公司,他的特点是做非常长线的投资。他带来了很大的可行度,这也是对我们正在改制的国有商业银行中要得到认可,实际上带来了很多战略的好处和利益。日本也一个长期信用的银行,象LTCD,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破产了,被日本政府接收,国有化,后来卖给美国的一个财务投资者,为了重组改革,改名叫新生银行,有“火中凤凰再生”的意义。前不久,这个经理又使用这个新生银行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对银行进行重组,引进最好的管理团队,最好的资源,所以殊途同归,他本来是财务投资者,也许在全日本,过去五年的经销体系里,没有一个以财务公司进来,达到真正改革重组的成果,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没有比这个更有效的。

  高盛也作为财务投资者,经常做短期,三、四年就退出了,所以不是战略投资者。但是高盛九十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十年了,还有韩国第一大银行,做大股东,也是财务投资者进去的,当然,高盛的影响,请了一个美国人当CEO,“库克曼”银行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中国一家大的保险公司,他们也投资商业银行,也对公司治理、管理风险等等,也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在战略上面,主要跟国有的独资商业银行匹配,他们有市场定位,市场规模,从市值等等来说,他们从管理方面有很强大的管理队伍,有很多的经验,非常好的文化,他们有非常明显的核心的优势,比如业务的构成,尤其是零售银行消费融资方面,分销的网络,IT的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后台,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他们认为战略投资还有收购的经验,有能力进行投资,对他们的胃口,为他们赢利,为他们创造利润,这些跟他们的资本资金充足率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确实有非常好的管理团队,他们对市场有一个长期的承诺,能够达成一种构架,跟中国的商业银行进行长期的合作,分享商业性的利益,这些才是中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理想的战略合作伙伴。

  最后讲第三个问题,中国应当如何创造有吸引力的环境和条件,达到成功战略引资的目标。我分ABCDEFG几方面来讲。A、一定要这些投资对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两家试点的单位,一定要证明自身的投资,也就是说它可投资的,进行彻底的、认真的、痛苦的改革重组,把资产负债表进行清理,进行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让它真正转变成商业银行,有可投资价值。B、一定给外资一定的管理控制权。包括董事会的席位,包括在集团公司,或者子公司,比如说一个信用卡公司,或者一个专门的业务部门,比如说汽车信贷和房屋信贷等方面,给外资以实际的管理职位。C、投资工具,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太单一,不能只用现金,用证券和债券。D、估值方面,我们感觉到有些金融机构本身非常薄弱,满天要价,所以一定要务实,市场化的定价。退出要有比较好的保障。E、在监管方面和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说外资机构进来,希望股权等方面的核心,个别的机构要20%、25%,有的机构希望购买期权,未来多少年后,五十年、二十年,如果中国的法规允许的话,外资机构参股的比例相应提高。F、减少政治的干预,保障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自主权,避免政策性的风险。G、改善法制与信用文化。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但是真正要建设良好的法制和信用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花费很多很多时间,短则三五年,多则二十年,但是目前现阶段,中国的政府要展示这种坚定的决心和承诺,而且必须有可信度的承诺,让外资减轻这方面的担心和顾忌。我们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文章,进一步改善,我相信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商业银行引进理想的战略投资者,是非常可行的。谢谢大家。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