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抵制政府强制搬迁,京城一老人持《宪法》护私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 12:04 民营经济报

  本报讯日前,当强制搬迁的人员来到北京63岁老人黄振沄家,黄振沄拿着一本《宪法》进行抵制,使得这座建于清朝的院落暂时保留了下来。据称,这是修宪后北京市第一例抵制强制搬迁的事件。

  多次协商未果区政府要强制搬迁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这本新《宪法》中有一页被老黄特意折起一只角,又用蓝色圆珠笔划出这样一些字句:“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老黄说,修改后的《宪法》单行本刚刚发行,他就专门跑到书店去买了一本。

  据黄振禨介绍,跟北京许多老四合院一样,去年3月有关部门贴出布告称要对黄家所在的北京市崇文区花市这一片胡同进行房改危改工程。黄振沄和老伴“当时都挺高兴,要住上新房子啦”。但后来才发现,要“回迁”还要花很多钱,而老两口从2001年开始就靠着每月290元低保过日子,没钱。要“安置”给他的房离市中心都太远,而他现在的房子位于北京二环边的黄金地段。拆迁办最后建议给现金补偿,老黄2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按每平方米5950元,能拿到近12万元。“可是我拿这点钱上哪儿能买到一套房呢?”老黄依旧不同意。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3月29日,他收到了落款为崇文区人民政府的“强制搬迁通知书”,称将于4月1日上午8∶30强制搬迁。

  手持《宪法》护院警察民工无奈撤走

  据黄振禨说,4月1日早上从5点半开始,周围还没有拆迁的五六十户就都自发地陆陆续续集中到他家门口。老黄在屋前插了一面国旗,又从《宪法》中摘出一句“国家尊重人权和保障人权”大写了放在门口。他还给街坊们现场编唱了一曲京韵大鼓《被拆迁的人们》:“被拆迁的人们泪涟涟,自己住的房子也难保全……”让有着同样境遇的拆迁户们潸然泪下。当20多名穿警服的人8点半开着警车到来时,现场已经聚集了100多人,组成了人墙进行抵抗。

  一个多小时后,警察和来拆迁的民工们无奈地撤走了。截至4月4日记者发稿时,有关方面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老黄认为,这房子是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祖产,是私有财产,他拥有这块地的土地使用权,但有关部门却是按照“公房”的算法给他算的补偿费。此外,老黄住的房虽然只有20平方米,但加上一个小院子,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则有30平方米,老黄纳闷:为什么不能按照30平方米来算?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李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公益用地之外,政府不应介入土地征用,而应由开发商与被征用者直接协商,这是市场行为,需双方同意才能成交。(包丽敏)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