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第三章 高效能的脉动:在压力和恢复之间找到平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 16:28 中信出版社

  本文转自《精力管理》第三章

  阅读本章前,请思考如下问题:

  1.你可以抽支烟、喝杯咖啡给自己提神,也可以吃片儿安眠药让自己入睡,但这能掩盖你的紊乱的生活吗?你该怎么办?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2.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普通运动员和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的?

  3.你认为连续开三四小时的长会而仍能保持精力集中是衡量管理者工作是否有力的标准吗?为什么?

  4.没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没时间享受日落,没时间真正喘口气,你认为这是成功生活的典范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

  5.听说过“工作狂”、“过劳死”吗?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觉得问题何在呢?解决办法呢?

  6.生活中的要求越来越高,当要求超出你的承受力时,你该怎么办呢?

  7.如果说增强承受力的关键在于寻求压力的话,那么为什么你的生活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压力,而你却没有变得更强大呢?

  通过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的交替来最大限度发挥效能的概念首先是由Flavius Philostratus(公元170~245年)提出来的,他为希腊的运动员撰写训练手册。苏联运动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重新提出这一概念并开始令人惊奇地把它成功运用到他们的奥运选手身上。今天,“工作-休息”比例是安排训练周期的核心,这是世界顶尖运动员都在用的训练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周期的科学变得越来越精确、复杂,但是自从差不多2 000年前首次提出之后,基本的理念没有变。在一段时间的活动后,身体必须补充基本的生化能量,这叫做“补偿”。只有这样,消耗掉的精力才能得到恢复。增加训练的强度或者提高效能要求,有必要相应增加补充的能量。否则的话,运动员的成绩就会明显滑坡。

  精力是干工作的能力。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消耗和恢复精力。

  我们做事需要投入精力,而恢复精力并非仅仅指不工作。精力不但给我们带来健康和快乐,还有效能。这些年来,我们曾经合作过的绝大多数顶尖运动员都是带着成绩问题来找我们的。这些问题都和在精力的消耗与恢复之间的失衡有关。他们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身体上、情感上、思想上、精神上,要么训练过度要么训练不足。这两点都会对他们的成绩产生影响,因为不断受伤、生病而变得焦虑、消极、难以集中注意力并失去热情。通过帮助运动员更巧妙地管理精力—推动他们系统地增强任何一方面不足的承受力,我们和运动员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我们还把定期恢复精力作为他们整个训练的一部分。

  平衡压力和恢复之间的关系不仅对竞技体育至关重要,对管理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精力也非常重要。当我们消耗精力时,我们就像是把蓄水池里的水用尽了;当我们恢复精力时,我们又把蓄水池添满了。过多地消耗精力却没有足够的恢复最终会导致精力衰竭—过度使用以致损耗;过度地恢复而没有足够的压力最终会导致退化和虚弱(不充分使用也会损耗)。想一想把胳膊放在石膏模具中很长一段时间,为的是能保护它免受通常容易受到的“压力”。很快,胳膊上的肌肉因为不用而开始萎缩。同样,只要一个星期不活动,持续健身运动的好处就会明显减弱—只要四个星期就会完全消失。

  在情感上、思想上和精神上也会出现同样的过程。情感的深度和恢复力取决于积极地与别人以及我们自己的情感相联系。没有不断的智力挑战,思想的敏锐度就会消失。精神上的能量储备要依靠定期回顾我们最不易改变的价值观并对我们的行为负责。全方位投入要求方方面面在精力的消耗(压力)和精力的补充(恢复)之间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我们把这称为周期性的波动,它代表着生活基本的脉动。

  我们的脉动越有力,我们就越能更全面合理地管理精力。一个组织机构也同样如此。如果领导者和管理者们围绕持续工作营造企业文化(无论那意味着几个小时的长会,还是天天工作时间都很长,或者是期望人们在晚上和周末也工作),效能肯定是会打折扣的。相反,能鼓励人们时常补充精力的企业文化,不但能激发员工更强的责任感,还能带来更强的生产力。

  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过着更像是直线的生活。人们往往认为在某些方面(通常是思想和情感上)可以无限制地消耗精力,而在其他方面(大多数情况下是身体和精神上)则无须投入太多的精力,以致最终耗尽了精力。

  生活的脉动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