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考虑走资源、环境、效益协调发展道路的同时,如何兼顾当前需求和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各抒己见
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广东省建设工程水泥使用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很有可能使广东省6000万吨立窑水泥(立窑:一般认为其工艺落后、污染大、能耗高)再度进入如履薄冰的生死边缘———
本报讯 记者蒋杰升报道: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广东省建设工程水泥使用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很有可能将立窑水泥挡在诸多工程市场的大门之外。
版图争夺:转窑派与立窑派的政策冲突
3月31日,广东省政府主管部门、广东省水泥工业协会在增城市提请与会53家水泥企业高层就即将出台的《通知》进行讨论,这份《通知》虽然没有硬性规定每年关闭多少立窑水泥产能,然而却要求诸如重点工程、结构工程等施工领域“不得使用立窑水泥”。
不少与会代表在当天上午的讨论中当即提出质疑———淘汰立窑水泥产能到底是市场主导还是行政主导?虽然记者被排除在下午集中讨论傍听之列,《通知》核心条款如何敲定亦不得而知,然而这场由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发起的征求意见事件似乎更像一场广东20%转窑(又称旋窑)水泥势力与80%立窑水泥派系围绕版图划分而演绎的政策冲突。
按照文件定调和行文程序,广东省经贸委在广泛征求业界意见之后,还将会同建设、国土、环保、质监等部门讨论,然后上报会签发文。这一期间,广东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还将围绕“废立扶转”平衡乃至调停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但是6000万吨立窑水泥的市场命运总归还是有点悬。
政府强硬:提升广东水泥产业竞争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主管部门确实到了“叫停立窑水泥”的时候,如果简单追索一下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产业升级所作的努力,就不难理解此番广东省政府主管部门出手叫停立窑水泥的强硬姿态。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l03号文),给予水泥行业以措词严厉的“窗口指导”。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要根据本地区水泥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快淘汰现有立窑及其他落后工艺水泥的目标和时间表。水泥强省浙江今年3月更是明确表态:2005年前淘汰现有立窑水泥生产线50%,2007年前淘汰全部立窑水泥生产线。
据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对同属水泥大省的广东来说,此次明显抬高立窑水泥在工程市场的准入门槛,基本可以视为对全省水泥结构大调整的继续。2003年10月,广东省经贸委曾经发文要求立即停止立窑水泥建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实际上,早在2000年,广东省有关部门确定全省“十五”水泥产业规划时基本明确逐年淘汰立窑水泥产能,随后又提出上马干法转窑水泥必须淘汰等量立窑水泥的政策框架。
事实上,在过去的3年里,广东省关闭淘汰水泥企业243家,拆除窑214座,除42家企业申请延期或变更外,其余已全部关停,如果再加上城市规划淘汰部分,目前全省关闭淘汰立窑水泥产能1000万吨,与之相应的是广东省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8条,转窑水泥年产能有望达到1000万吨。
广东省水泥行业的权威人士表示,一定要承认广东现有大量立窑水泥生产线的落后性,否则就搞不清水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广东水泥的竞争力一定要从解决具体问题比如淘汰立窑水泥入手。
行业立场:80%立窑水泥应分期分批淘汰2002年4月以来,国内水泥行业进入新一轮新型干法转窑水泥的扩张时期,2003年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加速圈地之势有增无减。可是广东的数据显示,2003年广东实际水泥产量8011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产量占全国水泥产量的10%左右。然而8000多万吨水泥产自525家水泥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年产量才10余万吨;全省的立窑水泥比重仍然占到80.95%。
业内专家就此指出,珠三角地区以一年8000多万吨的水泥消费量计算,其中80%的供应来自立窑和非新型干法窑的产品,如此庞大的一个水泥市场却充斥着小规模的立窑水泥,技术布局和集中度格局极不合理。
在讨论中,有业内代表认为,水泥行业是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立窑水泥企业以牺牲环保为代价,粉尘排放严重超标。广东省水泥工业协会一负责人指出,从资源的综合利用上来考虑,立窑水泥基本上没有空间了。另外,今年广东的水泥产量增加到1亿吨,水泥行业就得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这绝不只是一个“粉尘污染”问题。立窑水泥要加快淘汰,可以考虑一年关闭500万—800万吨。因此,要研究立窑水泥合理的淘汰速度,政府要有超前的意识限制立窑水泥的使用。
另有与会代表提到,虽然对立窑水泥不能“一刀切”,但是可以对全省所有的立窑水泥生产线作一个分类,以企业规模、质量水平等指标为依据,分期分批逐年淘汰关闭立窑水泥线。
专家诘问:为什么要动用行政的力量
鉴于即将出台的《通知》鲜明的倾向性,不少业内人士在当天的讨论中却持不同“政见”———立窑水泥与干法水泥之争多年以来难有定论,立窑水泥曾经一度还占过上风。
一位有着技术背景的水泥专家表示,广东省不是要争水泥总产量在全国排第几位,而是要更进一步注重市场的竞争力。新型干法水泥也不一定总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工艺,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103号文件提出水泥行业投资“过热”应当给我们敲响警钟,不要又形成大家一涌而上“大办干法(水泥)”的局面。
这位专家表示,如果出于保证广东省的工程质量,我是赞成加速淘汰立窑水泥的,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搞死立窑水泥,为干法转窑水泥腾出市场空间,我是完全反对的———因为它违背了市场竞争规律,用行政命令逼立窑水泥退出市场,那么这个《通知》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上海、北京等地没有了立窑水泥厂,不等于广东也要消灭立窑水泥生产线。再者,淘汰立窑水泥,可以让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先走一步,但是如果全省一概让立窑水泥退出市场,由此腾出的市场空间短期内也不可能让干法水泥填补;即使可以填补,但是这一空间为什么非得让给干法水泥?我建议省里要拿出详细的或粗线条的方案———未来几年上多少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是合理的,多少年以干法水泥替代立窑水泥。“只要立窑水泥符合国家标准,就不能用行政命令硬性让其淘汰,否则只能从修改国家标准开始”。这位专家显得一脸的茫然与无奈。
广东省水泥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立窑水泥的退出策略主要应立足于市场的力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更多的要对行业发展加以规划和引导。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外省水泥厂商只需3个月就可以将水泥打入广东市场,如果大规模淘汰立窑水泥而本地干法水泥还上不来,这个市场不是让给人家吗?
立窑观点:存在的或是合理的
业内人士现在普遍认为,随着各地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稳定增长和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市场对高强度优质水泥的需求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工程市场的需求主流开始趋向于高标号的新型干法水泥。
然而,多位水泥专家对广东区域市场的结论却是:“按照广东GDP的增长速度,立窑水泥还有10年的市场价值。”据他们分析,目前的环保标准对不同时期建成的水泥厂采用3种不同的废物排放标准(1985年前/400毫克、1996年前/150毫克、1997年后/100毫克),立窑水泥至少得以暂时苟延喘息。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建的广州大学城项目立窑水泥的使用量比转窑水泥的使用量还要多,为什么这样的重点工程还大量使用立窑水泥?按照这位人士的思路,从现在至未来的几年中,南沙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等重量级工程领域仍不排除立窑水泥的市场空间,就更不要说粤东、粤西以及粤北的广大农村地区对低标号立窑水泥的需求。据悉,农村地区对水泥的需求大约占市场总量的40%。
广东一位重量级水泥行内人士透露,自从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之后,现在广东境内一些大型水泥项目(新型干法转窑工艺)到处碰壁,意指银行融资更难了,土地使用更严了,环保门槛更高了,等等。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三五年之内,广东本土一部分在建的和立项的转窑水泥项目还不能大量转为现实产能。
另外,粤西地区一位水泥厂高层向记者表示,现在绝大多数立窑水泥企业因为规模不大,几乎都是由别人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前提是安置了当地相当数量的人员就业,一旦让其硬性退出市场,不排除引发其它社会问题。(紫/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