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 13:20 《新世纪》杂志 | |||||||||
我怕怕。 我是乡里伢子,好不容易出趟远门,到了京城,却突然发现京城似乎已经不是毛主席曾经呆的地方,到处都是什么欧陆风情、罗马嘉园、加洲小镇,异国他乡的感觉让我抓不住一根稻草。
还好,天安门还叫天安门,故宫还叫故宫。 在《新世纪》杂志上看到一个叫闫明的中年男人,讲述了他们复制美国豪宅的故事,他们不但在房屋的设计,而且连人家的贵族精神都复制了,好象只要住进象他们美国豪宅之类的房屋,都成了贵族,不知道美国人民是否有这么大方,愿意这么轻易的将贵族精神批发给曾经住着四合院中国人。我不知道我现在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悲哀,庆幸的是我可以不出国门就看到全世界,悲哀的是中国在哪呢?曾经的江南园林,曾经的明清古建,亭台楼榭,远山近石、曲径通幽、峰回路转,难道我真的只能靠追寻历史才能重温那段荣耀与自豪吗? 在这里,我不想过分鞭打复制,毕竟复制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积极学习和进取的姿态。但我想提醒各位复制者在复制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宏扬民族文化,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因为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不希望,在若干年后,当我在面对外国友人谈起中国住房的时候,被别人轻蔑的驳斥:“中国没有住房”。 现在我们还有江南园林、故宫和四合院,将来呢,我们有什么? 湖南/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