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纵览《新华航空》《新世纪》 > 正文
 
海边盛宴 以新国宾馆为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 11:51 《新世纪》杂志

  用了一种整合性的心态来阅读新国宾馆,并进一步阅读面前的大海,我们似乎突然找到了一种流动的心态,旅游的心态,相对的心态。

  我站在大海的边上

  此时,我就站在大海的边上,我的面前就是大海,可是我却无话可说。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多年以前,我在一座内陆城市徘徊的时候,就曾经反复对自己说过,我是要去看大海的,我是要在大海的边上张开喉咙大喊一声或者几声的,我设想着我的声音沿着波浪的线条走进大海的深处,我的声音和大海的声音构成某种美妙的和声,我甚至设想我能游进大海的深渊,让波浪理所当然地把我淹没,而这才是我的终极价值所在。

  一切形而上的联想纷至沓来,在我还没有看到大海的时候,我把大海想成了一个可以抒情的地方,一个与自己比肩而立的精神场所。可是现在,大海就在我的面前,我却突然失去了语言的能力。我对自己说,她就是大海,她不是别的,就是大海。她不需要我呼喊,不需要我思考,在我的血液抵达不到的地方,在我的思维不能包容的地方,大海以她自己的方式躺在这里。

  我的思考到海岸线为止。我知道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大海仍然是一种地理存在,她是蓝色的,液态的,涌动的,翻卷着浪花的地理,可是与我身后的泥土、山脉、大厦、高速公路相比,大海却超越了地理的意义,我用了一生的时光来向往的大海,其实是某种乌有之乡。你看看此时的大海,夜半时分,黑暗在大海的身体上越堆越厚,大海用她的长满全身的声带,发出无穷无尽的、低沉的吼声。那似乎是一种与上帝同在的声音,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结束,而一个人,一声苍白的叹息,一声矫情的呼唤,以及一段毫无张力的联想,怎么能与伟大的海同在啊!

  一幅商业性质的油画

  在海南新国宾馆的网站上,有这样一段介绍性的文字:

  “海南新国宾馆位于海口西海岸的碧水蓝天之间,建筑设计中西结合,装修风格古今贯通。从进入大堂的那一刹那,您已步入了一个尽显尊荣风范的世界:典雅、富丽、风格迥异的海景沙龙房、阿拉丁套房、富士山套房、梦幻套房、浪漫蜜月套房以及气派、豪华的总统套房,尽现各域风情;别具一格的海边、池畔烧烤、日式乡村温泉、古埃及桑拿浴室、泰式温泉桑拿按摩、室内外连通的温泉泳池;精心设计的高品质主题宴会、西式酒会、中小型会议。海南新国宾馆得益于周围的自然美景,也为自然增添光彩--一座为颠峰人士创造的豪华海景度假酒店。”

  显然,这段话的写作者把一处海边的风景完全看成了一道商业大餐。因此,如果我们继续以商业的口吻来描述新国宾馆,似乎有可能变成了一段信息量极大的,而且是具有世界性色彩的说明文。

  事实上,新国宾馆就象一副铺排在海口西海岸的古典风格的油画。

  贵宾楼是油画的主体景物,她的东面是两栋豪华的别墅和东楼,西面则是精致的西楼,北面是大型的景点水系,南面则是椰树掩映下的高速公路。一切都体现了古典油画中的透视审美风范。

  在入口和围墙站立的地方,模仿古代风格的大门与后面的主们形成了绘画风格的虚实对比,给人以神秘、延伸的效果,正门两侧的生态围墙用白色的铁链连接在一起,每一个火山石柱上面点缀着伞形的喷泉,中国风格的石雕与来自大自然的火山石头互相映照,一副大自然性质的油画作品因此具有了时间的跨度。

  沿着交叉花园的小径,画面的主题景观是两幢精致的别墅。仔细看,左边的似乎具有中国汉唐风韵,而右边的似乎在复制地中海蔚蓝色的爱情。我们的油画作品在这里具备了丰富之美、包罗之美。

  再往前走,是人工水系,在海岸和洁白的房屋之间,水传递着我们的思考。

  接下来就是蜿蜒的沙滩,沙滩之外,就是蔚蓝复蔚蓝的大海了。

  生活在别处

  如果允许我站在比较的角度联想新国宾馆的话,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巴厘岛和夏威夷。

  我曾经在美丽的时节到过这两个美仑美奂的地方。

  巴厘岛四季草木青翠,山花烂漫,更有众多的庙宇、手工艺品和迷人的海滩,素有“神仙岛”、“千庙之岛”、“艺术之岛”等美誉。巴厘的舞蹈在印尼舞蹈中也是独树一帜,既有庄严肃穆的宗教舞蹈,也有活泼欢快的民间舞蹈。在岛上一个名叫Blahbatuh的村落,我们受到村民们过节般的恭迎:一群戴着闪光头饰、身穿多彩盛装的巴厘少女,按照当地习俗,在每位来宾耳际插上一朵鲜花,并随着古老的敲打乐节奏,表演了优美的舞姿。在巴厘岛风景奇特的Ulu Watu(白色沙滩和海岸峭壁),我们欣赏到Kecak和Sanghyang舞蹈,据说这是巴厘岛人所独有的两种古老舞蹈样式。前一种舞蹈除了数百人齐声伴唱外,几乎没有乐队或乐器作伴奏。后一种舞带有神话色彩,说是舞者在舞蹈中“灵魂出窍”后,能与逝者或亡故祖先交流,同时“亡灵”也通过舞者来转达他们的意志,其中还将著名的古印度叙事史诗《罗摩衍那》的情节收编入舞,并作为旅游固定节目,在每天黄昏夕阳西下时向游客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听不懂、看不明这些手舞足蹈的含义,却能从远处汹涌波涛冲击断崖的气势、落日余辉渐渐隐入暮色苍茫的景致中,品味巴厘岛舞者们所创造的意境。

  我永远无法忘记巴厘岛的祭祖节。那是一种具有浓厚图腾意义的典礼。8月13日的“加化根”节,是一年中最大节日。它是一年一度的祭祀祖先的祭祖节。这一天从清早到夜晚,庙宇内香火不断。而“艾卡达沙鲁特拉”节每百年才举行一次,所以称为“百年大节”。不过,若是岛上发生大灾难,则提前在灾难后举行节日祭典,祭典在当地的圣地古庙举行。1963年岛上火山爆发,死伤千余人,人们认为这是触怒神明而招来的惩罚,于是灾后立即举行一次“艾卡达沙鲁特拉”节的祭拜活动。这个百年大节的祭典活动可延续11周之久。在此期间,每天都有许多香客前来古庙进香,少女们在庙前聚集举行舞会,赤足跳起当地十分盛行、以神话和传说为背景的古典舞蹈,以娱众神,祈求岛上风调雨顺,万事平安。

  美丽的夏威夷几乎就是一个天堂,一直到现在,我都在想,在汪洋的太平洋上,怎么会出现这样一座无与伦比的岛屿,如此优美的地方,除了神,谁有资格能在这里生活、繁衍?

  记得当时,还是冬天,可是夏威夷的奇花异草却无视节气的存在,了无心思、绚烂妖艳地开放,给这个岛屿披上了柔和的色彩。商业化也不显得逼仄,林立的名品店有着日本化的,洁净,细致的五官,淡淡的垂手立在街边。傍晚时分,树影婆娑,日头悄无声息的隐去,蜡烛摇曳的微光在你眼里慢慢的盛开。空气不可思议的温暖和湿润,以至心里象是充满了蒸腾的水汽,直逼到你的喉顶上,然后那些暗哑,秘而不宣的泡泡,轻轻的爆破,化作水墨画里的一朵朵绽开的墨渍,好像是因感官迟钝而暂时无法描摹的印象。

  夏威夷的新鲜,使你始终不感到被人断然拒绝,使你始终模模糊糊地感到你跟种种温柔的跌宕暧昧的连接在一起。

  海滩在对街上,带着腥味的水波有着孩子气似的兴致,一次次顽皮地绕到你的脚下,缠绵的噬咬使你宽慰。

  茂易岛是夏威夷三大岛之一,居民不过几千,跟美国大部分地方一样,它的道路修得好,但是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旅馆业大肆入侵,所以整个岛屿仍然维持了许多夏威夷土著人原始的风情。

  在我后来的记忆里茂易岛是这样一些零星的片段::有时是在嫩绿清澈的山道上奔驰,闪烁的太阳象一群顽皮的小雀一样被我们栏在车外,徒劳无益的追逐着我们,拍打着我们的车窗;有时是在悬崖的顶端小心的游弋,看远处浪涛拍击礁石,不出一声。

  有时天空会突然聚起乌云,一阵尖头细雨没头没脑打在脸上。可是如果你疯跑,雨幕会在你身后迅速退却,带露的山头就在前面迎向你,璀璨微笑;远处碧绿的海滩接到天际,幼稚的椰子树孑孓孤立,土著男女从大毛毡子下探出脑袋互相凝视,让你禁不住把他们当作了雕像。闷热的午后,叮叮当当的观光车浑身乱颤的摇过大街,背着救生圈,冲浪板的俊男靓女咯咯尖叫着穿过马路;懒洋洋的游客们坐在条凳上看擂鼓,台湾女学生导游身着土著服装,呼朋唤友的结好了伴,不紧不慢等着各自客人散场,她们的体态跟土著人一样丰腴和闲适,在芭蕉树下她们笑笑闹闹,手却一点不停的,给孩子们编好了花冠!

  土著人小伙唱歌并不稀奇,土语歌曲调平稳跟诵念经文是一样的。就连曲折处,也只象是抽完烟舒适的麻木。伴舞的姑娘有惊人的体量,可是她赤着脚,扎扎实实地站在地上,胖得泰然自若,使夜市的舞蹈添了一种说不出的庄重。她满面含笑,像是无所希望。她从胸口掏出什么献给一个虚幻的对象——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哑语,深情而顺从,仿佛里面有无限的感情和玄机。你忍不住要猜测她想说些什么,可是那个对象仿佛隔海相望,最终都没有接近的办法,你只能看她徒劳地徒劳地倾诉……

  突然感到自己是这样孤独的异乡人,流浪的感觉油然升起,原来自己只是一个过客,自己只是一名夏威夷旅游的人。

  海边的盛宴

  无论是海南新国宾馆、巴厘岛,还是夏威夷,我都愿意将它们比喻成大自然和人类联手制造出来的海边的盛宴,是人们在后现代的生活浪潮中为自己设计出来的伊甸园,是一种不同于陆地文化的具有蓝色文明意义的海洋文化。

  我们愿意在更加理性的高度来阅读海洋文化,阅读类似于新国宾馆、巴厘岛、夏威夷等人间最美丽的风景。特别是经济发展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对海洋文化的理解便越发具有实践意义。

  “海洋文化”这一名词,是一个具有蓝色审美意义的概念。关于海洋文化的方方面面的研究和阐述,自古就有,中外都有,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谈到: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他便是这样从一片巩固的陆地上,移到一片不稳定的海面上,随身带着他那人造的地盘,船:这个海上的天鹅,它以敏捷巧妙的工作,破浪而前,凌波以行。”

  也许是中文本译者的文笔太好的缘故,我们读这样的文字,简直就像在读主题是关于大海与人类的一首好诗。但无论黑格尔的原话原文的文笔如何,原义如此,自无问题。至于中外古人们关于海洋自然现象的探讨,关于海洋与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研究,自古至今,自然多得很,枚不胜数。以我国早已和正在开展的有关研究而言,比如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外交通研究,徐福东渡研究,郑和下西洋研究,海岛渔俗研究,青岛文化研究,泉州文化研究,潮汕文化研究,闽粤文化研究,海外移民研究,妈祖海神研究,海港海关研究,船史研究,等等,这不都是有关海洋文化的研究么?

  眼下,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对我们脚下和面前的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进行可持续性大开发、大利用的观念、意识和方向,在此情况下谈发展海洋知识经济,问题会显而易见。“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几乎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共识;然而“海洋世纪”并非单靠海洋科学家、海洋技术专家、海洋工程专家和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就能解决了、解决好的事情,否则它就是残缺不全的,甚至会走向歧途。“海洋文化”整体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其本质的认知把握,“海洋文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建树和研究,理应基于这个前提。

  一场海边的盛宴正在全球所有与海有关的地方隆重展开。

  什么是海边的盛宴?什么是“海洋世纪”?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大问题。“海洋世纪”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层面。其一,它是海洋经济的世纪;其二,它是海洋高科技的世纪;第三,它是建立国际海洋权益新秩序的世纪;第四,它是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可供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其五,它是全民----地球村的全体村民的整体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普遍强化的世纪。

  最后,它还是以蓝色文明为基调的具有自由民主意义的海洋文化审美世纪。

  那么,什么是“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顾名思义,一是海洋,一是文化,三是海洋与文化结合。可以这样理解:凡是滨海的地域,海陆相交,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一代又一代通过生产实践、科学试验和内外往来,利用海洋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与海洋密切相关的精神文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并逐步综合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

  滨海地域的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世世代代在沿海地区生活,他们对内交流、对外交往,依傍海洋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孕育、构筑、形成具有海洋特性的思想道德、民族精神、教育科技和文化艺术,综而言之,就是海洋文化。

  这里,“有关海洋的文化”,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它是指人类缘于海洋、因有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人类缘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和物质的文明化生活内涵”,分指“有关海洋的文化”的四个层面:一是心理和意识形态的层面,一是言语、行为样式的层面,一是人居群落、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层面,一是物质经济生活模式包括资源利用及其发明创造的层面;把“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视为海洋文化的本质,无疑有利于我们借鉴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同时又受制于海洋的历史,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进入海洋世纪,让海洋更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人类文明。人类的海洋文化虽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或者说人类的全部文化,但它却是人类全部文化的发生源、母胎或曰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同时也是后来的人类全部文化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并且在众多民族、国家和地区那里,是主体部分,重心或者中心部分,甚至就是那里的文化的全部。

  大海就是开放

  有必要对海洋文化的特征从海洋文化的本质上给予把握和表述,以便给我们的进一步探讨和把握多提供一种参照。

  首先,就海洋文化的内质结构而言,是它具有涉海性。人们常说海洋文化是“蓝色文化”,“蓝色”的“色彩”属性就是海洋文化的属性。人类缘于海洋而创造的文化,涉海性是它的首要的也是本质的特征。这里的涉海性,既包括海洋的自然属性,又包括海洋的文化属性;海洋的自然属性是其文化属性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这一基础和前提,海洋文化也就无从产生,或者说也就不成其为海洋文化;海洋的文化属性是人类与海洋互动中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反映、利用及其结果,离开了人类的这种认识、反映、利用及其结果,海洋只是海洋,只有海洋的自然属性,同样地,所谓文化也就无从谈起,或者说海洋文化也就无从产生。

  其次,就海洋文化的运作机制而言,是它具有对外辐射与交流性,亦即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这也是由海洋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了海洋的自然属性,也因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海洋文化从总体上来说不是阏于一域一处的文化,人类要借助于海洋的四通八达,把一域一处的文化传承播布于船只能够布达到的异域的四面八方,并由异域的四面八方再行传承播布开去,这样的传承播布、再传承播布的过程,都必然会对异域的土著文化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使其或多或少地也具有了异域异质文化的内涵,这就是其联动性;同时那里的土著文化或者因已经发生土洋文化联动而产生的“杂交儿”,又从四面八方的异域“土著”那里通过海水和船只的布达而反过来传承播布回来,对这里的“土著”发生影响,在这里产生“杂交”或新的“杂交”,这就是其互动性。这样的联动与互动的过程,就是异域异质文化相互辐射与交流的过程;也是海洋文化得以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人类无论就其历史长河中的大部分时段看来,还是就其过去和现在的大部分众体看来,既然海洋是人类生命的发源地,既然海洋占人类所在的地球的70%还多,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是海洋:人类的居住多依傍于海洋,人类的生活多依傍于海洋,人类的迁徙多依傍于海洋,因而基本说来,或者说从总体上说来,人类文化的对外辐射和交流,尤其是异域异质文化之间跨海的亦即跨国、跨民族、跨地区的文化辐射和交流,都是依傍于海洋才发生的。

  其三,就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是它具有商业性和慕利性。在海洋文明社会里,崇商具有着突显的特征。“无商不富”,即使黄土地上的妇孺亦知。然而为什么在内陆文明那里商业总是发展不够,上层总是重农轻商、抑商,而且连老百姓也贵农贱商?视土地为饭碗,为生活的依靠,为命根子,这正是其作为因土地而生成的文化与因海洋而生成的文化的区别所在。农民有了土地可以自产自消,自给自足,商业贸易只是自产自消、自给自足的补充,只要有些小手工业作坊,只要有五天一个集市供盆盆罐罐、鸡毛蒜皮的买卖,只要有些零零星星个大小商店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换取即可,有商固好,对于农民的总体来说,无商也可活人,也可“老婆孩子热炕头”,商人虽可致富,但那总是副业,总归是不务正业。但在海洋文明这里却大有不同。就其总体来说,海洋文化的创造主体们没有可供农耕的土地,他们所有的“土地”和“耕作工具”主要是漂移的船、随船而变位的网、和用为贸易经商的港口。若不贸易,他们的生活资源就会只有鱼鳖虾蟹,因而他们只好从商,只好在异域之间或海陆之间进行“舶来品”的贩运买卖,而舶来品本身,又自然是大受欢迎的,这就越发刺激了其舶来舶往行商贸易业的发展繁荣。因而在海洋文化这里看来,经商“下海”不是副业,而是主业;经商贸易不是可耻可贱的,而是光明正大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海洋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多是商业性城市,而一些农业大国和我国内陆的城市多是政治性城市和工业性城市的缘故。

  其四,就海洋文化的历史形态而言,是它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此与上述特征互为因果。一个真正的海洋国家和民族,是不会、也不能闭关锁国的,人类面向海洋的时代,就应该、也只能是开放的时代。海洋连接着五大洲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和陆地,人类的大多数民族、国家和地区濒临海洋,海洋面向人类开放着,几乎每一寸海面(甚至不仅仅海面)都是天堑通途,几乎每一滴海水都是公路、铁路的路基,陆地上的公路、铁路只能靠人工铺设成线,而海洋上的“公路”、“铁路”却是天然一片,这样的天然开放性谁也堵截拦断不了,因而人类对海洋的开放性的利用,必然产生出“天然”的开放性的文化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证明,从总体规律上来讲,什么时候、哪里面向海洋了,开放了,什么时候、哪里的经济、文化就繁荣了,发展了;否则,即使不因为战争的征服和自然灾害的毁灭性打击,那里的文明也容易衰败,落后,甚至走向死亡。

  其五,就海洋文化的社会机制而言,是它具有社会组织的行业性和政治形态的民主性,相应的也就具有法治性。社会组织的行业性、政治形态的民主性和法治性。

  其六,就海洋文化的哲学与审美蕴涵而言,是它具有生命的本然性和壮美性。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的自然天性的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能量巨大、自由傲放、奥秘无穷,都使得人类视海洋这一生命的舞台为生命本能的对象物,为力量的、智慧的象征与载体,因而我们若把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相较可知,海洋文化无疑更具有人类生命的本然性和壮美性:其硬汉子强人精神,其崇尚力量的品格,其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意识,其悲剧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壮美心态等,都与大陆文化的讲求以柔克刚,讲求中庸之道,讲求温良恭俭让,讲求好汉不吃眼前亏,讲求三思而后行,讲求靠天吃饭,讲求守成,讲求本分,讲求禁欲,讲求节度,讲求安逸,讲求知足常乐,讲求柔美心态,讲求大团圆结局,讲求老人经验,等等,迥然有别。

  此岸的风景

  命运注定,我们只能在大海的边上,用陆地的思考方式打量大海了。

  比如现在,我们在中国海南岛,一个名叫海口的城市,城市的西海岸,绵长的西海岸,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新国宾馆。站在新国宾馆的草坪上,我们看海,这样的角度与一个人在深夜的静谧之处看海大有不同。如果说深夜的、黑暗中的海是一种形而上的海,是一种审美层面上的海,那么,站在新国宾馆豪华又精致的景色上看海,则理所当然地具有了现代社会的商业之美,正是因为如此的商业美学,新国宾馆才拥有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并同时形成了自己在南中国无可争辩的旅游符号和商业文化意义。

  这就是一个新的世纪的审美方法和发展方法,更是人类对大海的后现代利用。既是商业的,又是审美的;既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既是地域的,又是普遍的;既是中国的,又是国际的。现代人类总是心怀大志,似乎要在一片风景中,一小段时间中把这个星球上的精华和人类绵延几千年的历史浓缩到一起。

  有意思的是,只要我们用了一种整合性的心态来阅读新国宾馆,并进一步阅读面前的大海,我们似乎突然找到了一种流动的心态,旅游的心态,相对的心态。伟大的诗人卞之琳先生曾经写到: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桥下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首偶然的诗篇,此时此刻又偶然成为我们描述新国宾馆的理想态度:沿着海边行走,左手就是天然的大海,右手则是人类妙手偶得的风景,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装饰,一切都是梦。

  文/苏小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