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 10:58 《新世纪》杂志 | |||||||||
偶然地,在电器城看到了一种小巧而精致的缝纫机,旁边放着一些绣成的美丽图案,很多时尚女性围绕着售货员在问着什么。刹那,电器城里电视、DVD的喧嚣都被小时候听惯了的“咿呀咿呀”所代替,一时间光电交汇,水火交融,有种暖暖的东西洋溢在胸中、飘荡在空气里,再也挥之不去了。 二十几年前,还没有彩电、没有冰箱,更不用说汽车、花园洋房,时髦点的女青年
然后,更多的孩子的童年,就在脚踏缝纫机的“达达达”中度过了,晚上陪伴着写作业的,不是翻舞的动画片,也不是搞笑的电视剧,更没有声嘶力竭地广告作秀,除了妈妈和蔼亲切的笑容,就是那台给全家添置了衣服的机器。白衬衫、蓝裤子,还有飞舞了整个夏天的花裙子,恍恍惚惚就这么冲过来,再也招架不住了。 儿时的所有记忆仿佛都伴随着它而来,妈妈坐在缝纫机旁弓着的背影,小伙伴艳羡的眼神,还有和煦的阳光,抽出嫩枝丫的柳条,爽亮的笑声。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间,像雨后的春笋,成衣开始无限的扩张,从海的这一边到海那一边,从山脚到山顶,铺天盖地,一下子,整个世界似乎明亮了、耀眼了,每个人的衣柜里都被塞得满满堂堂,每个人都被照得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但,却又总觉得生活缺少了一点什么。 缺少了什么呢?它缺少了最宝贵的品质:创新。 月亮正因为它有圆有缺,所以它圆的时候,人家觉得它有趣。若要永远是个圆的,也就没有人觉得它的好处了。 有人说,“时装,去年是新潮,今年是流行,明年是过时,10年之后为老土,50年后又成为时尚,100年以后就变成前卫了。”23年前一件"化纤大衣"在一群穿得"棉滚滚"的人中足以"鹤立鸡群",艳惊四座。即便是13年前,它也还是凭票限量供应的面料,而今天,亚麻、丝绸、涤纶、毛料打败了它又重新回到了统治地位。过去,布制服装往往难以引人注目,难登大雅之堂,被视为穷家小户的行头,但在回归自然的今天,用亚麻、纯棉、手工扎染(或蜡染)、手织土布,以及柞蚕丝制成的欧化或中式风格的礼服裙,却反而犹如空谷幽兰,静静地绽放出它异样的神采。 80年代被广为流传的组合家具已经不复存在了,而那会儿被无情抛弃的太师椅、八角桌又重新回到了身边。随着人们的审美观重新向古典靠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自己的根系,中国古典家具所体现的特殊文化内涵也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识和重视。这种认知逐渐形成一轮新的欣赏潮流,用明清家具的古典美表示自己较高的品位和审美观。 同样地,如果只需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完成锁眼、钉扣、缝拉链、贴布绣等多种日常生活需要,更可通过操作绣出数十种针脚花样,这样的机器,又如何不让追求时尚的女子动心呢。 不仅仅是重新捡拾起被遗忘的女红,更重要的是,重新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平凡的生活在自己的创造当中更加富有活力,让工业化的冷漠逐渐瓦解在丝丝缕缕当中。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大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朝九晚五上了发条式的生活,在加上钢管、混凝土,我们越来越像个标准的机器人,程式化,模式化,理性化。所以,有人开始倡导DIY,让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让曾经流逝的失之交臂的东西,让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 只是,即便轮回也有着它的不同使命。钻木取火,在打火机面前,好像就太过无力了。回归不等于是拒绝现有的文化。回归只是寻找灵魂深处那最渴求的需要。于是,可以坐着喝咖啡,同时跪着喝茶;可以一边慢条斯里地打太极,一边去练飞腿玩跆拳道。捡回来的明清桌椅板凳窗户棱子下,就放上一架时尚小巧的缝纫机,又如何? 春去春回,改变的不是每一个春天,而是面对每一个春天的不同心情。 文/阿风 相关链接: 1:1790年,英国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1841年,法国人发明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1851年,美国工人I. M.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 2:185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从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1975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