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交协)成立于1982年5月,是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领导下,由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分)、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和军事交通部共同组织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一个综合性交通行业的社会经济团体。
中国交协现在拥有的团体会员有:全国性交通运输、邮电专业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心城市的交通运输协会,运输、邮电企事业单位性共计858个。中国交协建立的
宗旨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政府、为社会、为交通行业和企业服务,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现阶段,中国交协致力于促进运输、邮电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运输、邮电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为提高运输、邮电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交协成立以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发展成集研究咨询、行业培训、合作交流、信息服务、编辑出版等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社会经济团体。
中国交协近年来主要的业务活动有:
一、研究、咨询
中国交协自1982年以来承担了大量的研究咨询工作,内容涉及交通产业发展战略、综合运输规划、交通产业发展和改革、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研究与论证。主要研究成果有:《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获国家科委一等奖,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2010年发展我国运输与通信的若干建议》、《1996-2020年中国旅客运输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规划研究》、《关于加快交通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关于摆脱我国地方运输企业困境的若干建议》、《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若干政策问题的研究》、《关于2000年和2010年我国煤、电、运走势分析及加强协调的若干建议》、《冷藏货物运输发展对策研究》等,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研究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研究论证,前者经政府原则同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后者为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合作项目,现正在组织实施。
二、对外交流
中国交协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典、瑞士、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交通界(包括管理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建立了较为经常的联系。中国交协是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创始会员之一,并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
1991年以来,中国交协共接待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位来访者,并组团出访40余次,参团人数近500人次。
中国交协作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具有举办境内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主办资格的单位之一,自1995年以来共举办了三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这是全国性的综合大型国际博览会。参展的国外厂商包括ABB、西门子、奔驰、三菱等世界著名大公司,汇集国内外最新运输技术设备,成为国内运输界了解国际运输业的窗口。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先生曾参观了首届博览会。中国交协还组织中国交通界赴德国慕尼黑和莱比锡参加两次“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并在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运输日”活动。
中国交协每年举办多种形式和规模的国内外综合性或专题性研讨会,作为中国运输界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研讨会就是由中国交协组织的。如1995年5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运输引进技术与融资国际研讨会”,李岚清副总理为会议发来贺电。
三、行业培训
中国交协与国外同行合作,在国外组织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如:与瑞典ASG公司合作进行多式联运培训项目,与加拿大政府合作举办“运输质量管理”和“多式联运”培训等,与国际人才协会合作组织赴美国复
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培训班,赴德国举办物流干部培训班等。培训人员约200人次。
中国交协在国内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40余期,参加者1.1万余人。培训内容涉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综合运输管理、外资引进、多式联运、工业运输、质量管理、进口汽车维修技术等等方面。
四、信息、出版
中国交协主办的《中国交通年鉴》是中国唯一的集铁路、公路、水路、管道、民航、邮电、通信于一册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已经连续出版13年,成为中国交通界最具权威的刊物之一,其发行量在全国综合性年鉴中居第二位。
1993年11月创办的《中国航务周刊》杂志,主要刊登航运和空运信息,至今已发行245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开发行的权威性航务信息刊物。
此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还有一批所属的机构和组织。主要有:联运联合会和10个专业委员会(或分会),以及具有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华协交通咨询公司等。十几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经历了萌芽、发育、成长、壮大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将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