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问题挑战政府传统管理模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 10:3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技术性问题挑战政府传统管理模式 本报记者 蒋明倬 北京报道 结合我们过去一年新政府的施政,我觉得我们正在实行三重的转换。第一个转换就是政治理念的转换,就是说我们要有新的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第二个是政策的转换就是
现在政府工作的职能转换问题,经过很多次机构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讨论和操作已经有很大的推进了。新一届政府也一直很关注政府工作本身是不是依法行政,而不仅仅是关注作风提升、改进的问题。 我总结了一下,有几个问题还需要政府进一步摸索:其一,市场经济框架下的整个社会运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政府怎样由计划经济时的统治转向治理,而且是善治;其二,政府力量、商业力量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力量三者的关系究竟怎么摆,特别是政府如何加强参与和协调的功能;其三,我们要构建以权利为中心的社会,但是权利结构还不是很清楚,不同阶层在社会变迁中的诉求和利益究竟是什么,怎样用一系列有效而又合乎市场经济社会规则的办法有力疏导;其四,社会危机处理机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其五,社会结构体系的问题,特别是基层政权组织的功能、结构、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认为应该作为中期问题来考虑,3到5年就应该解决,而不应该再迟了。 大的变革的现实起因往往是一些小因素。我们可以很好地分析技术因素对政府社会管理的影响。比如,政府如何面对信息化、中介组织兴起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技术、快速的交通干线对整个社会的整合能力大大加强了,但客观上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呢?传统的社会模式中,国家能力能够有效控制社会信息资源,但现在的情况是社会信息与权力中心的多样化、分散化和多中心化。这就是现实的挑战。 再比如一个大公司要在一地建立,必然对当地的社会管理、居民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这样就需要有一个综合的社会评估系统进行技术分析,政府必须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有积极的选择和消极的选择。再者,政府无纸化办公当然是进步,但是不是就能提高政府效率呢?也可能有效率没有提高的情况,大家都抢一个好事情,差活没有人干,还提供了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理由。 人口等自然因素也将更强烈地挑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比如,中央政府目前最关心两个由人口因素引发出来的社会问题,一个是老龄化的问题,一个是男女比例差异问题,两会上一个政协委员就提出了未来3000万光棍汉的问题,改变婚姻制度不可能,大规模的劳务输出也不现实,当然大规模的新娘引进也不太可能,而这样政府就要面对以后可能将出现的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儿童等很多问题。这样一些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运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统治方式已经不能处理了,必须由计划经济时的统治转向治理,而且是善治。 社会管理本质上是技术型的,而现在政府管理还多是粗放式的,比如艾滋病的问题,最后政府必须要投入和面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不单需要技术人才,还需要体制保证,善治就是这样一种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