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银行”破产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 15:38 《中国经济周刊》 |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俊 通讯员 张书明 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致富路的朋友。而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信用社原主任王满照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伙同其妻刘菊红非法吸储377万余元,并高息放贷,导致128户农民的上百万元存款血本无归。今年2月,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王满照6年有期徒刑、刘菊红3年有期徒刑缓刑5年,并处2人罚金共计15万元。至此,作案达6年之久的“
灵宝市地处晋、豫、陕三省交界处,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6年王满照与刘菊红经营起了“夫妻银行”。 悄悄开张 王满照从1980年就在农村信用社工作,从信贷员一步步走上了信用社主任的岗位,凭着发放贷款,扶助村民,他被当地百姓称为“王救星”。其妻子刘菊红在家务农,也算是当地的“小康户”。 信贷业务是帮助人的,王满照常说,困难时候,帮左邻右舍一把,是积德。而来求王满照贷款的不全是乡亲,也有“不速之客”。1996年3月的一天,刘菊红的远方亲戚刘万云来到王家称,他开了个金矿,生意挺红火,为了扩大生产,急需一笔贷款。王问,要多少?刘答“三十万元左右”,同时声称,利息可以比银行高。按当地信用社规定,信用社个人放贷,最多不能超过5000元,这么大的数,他还是头一回遇到。但看看妻子,他硬着头皮答应了。 可这么多款子从哪里来呢?关键时候,刘菊红出主意说,外面有人在家搞低存高贷,都发啦,咱干嘛不试试。刘菊红的话像一支兴奋剂,让王满照一夜没睡着。天亮时分,他叫醒妻子,俩人筹划起了“夫妻银行”。 “你家存款吗,俺家‘掌柜’单位有任务,利息比银行高几倍呢……”刘菊红开始在亲朋好友中游说了。信用社主任的妻子加上高息诱惑,许多人便把钱送到了王家。没有信用社公章,承办人私印,人们也深信不疑。两口子从街上买来内部收据,盖上一个果木试验场的财务章和刘菊红的私章,“夫妻银行”开业了。 那几年,灵宝市的苹果能卖到一两元钱一斤,果农家家都收入可观。王满照高息揽储的风儿一吹,憨厚的农民就把钱存到了王家,领一张“收款收据”满心欢喜。这其中,有文盲,但也不乏高中生、大学生甚至还有机关干部。短短二十天,王、刘二人以月息1分5厘的利率非法吸储八十多万元,又以月息2.1或2.5分的利息贷出去。 刘万云是第一个“受益人”,王满照贷给他33万元。刘的矿山如虎添翼。短短几个月,刘万云就登门算清了贷款利息,结账那天,王满照高兴得合不拢嘴。而本金,刘则说服王让他再周转一段时间。一些农民因生产资金紧张找王满照借贷,但利息太高,贷款在农民手中不敢久留,稍作周转立即还上,对此,王、刘两口子也十分惬意。为取得信任,夫妻俩还打出了“诚信”牌。开始,一些人存款到期,他们便上门结算。夫妻俩如此讲“信用”,农民们更放松了警惕。有的存款到期只取利息,有的干脆连本带利滚动续存。 危机四起 随着时间流逝,“夫妻银行”出现了危机。先是借给刘万云的33万元本金分文未还,接着是给某经理的43万元一年贷款,到期后,那经理连人影都找不着了。 牟取更多“利润”弥补“窟窿”,王、刘夫妇只得继续经营,希望起死回生。1997年至1999年间,他俩仍以高息揽储方式支撑着,并不断花样翻新。在揽储范围上,由左邻右舍,扩展到附近的乡镇,涉及二十多个行政村四十多个村民组;揽储人员,由两口子扩展到亲戚朋友。他们打着“高息赚钱,绝对保险”的幌子。连王满照七十高龄的老岳母也不甘寂寞,走村串寨,为女儿、女婿尽力吆喝。经过一番“补救”,“夫妻银行”曾出现过暂时的喘息机会,一农户把自己存在银行的16万元取出来,交给了王满照;一些人甚至担心王满照不给面子,托人找王希望多存点钱进去…… 刘老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999年4月,刚卖完苹果,王满照两口子就到他家动员存款,当时老人的两个女儿都在家。老汉本人、大女儿、二女儿一共给了王2.1万元。同月27日,王满照又到刘老汉家办存款,大女婿给了王1.6万元。2000年2月2日,王满照夫妇又从刘老汉那取走了准备过年的4000元。老汉说,1999年前,王、刘夫妇还从他家收走过6万元。2001年3月,刘老汉妹子有病急需用钱,他找王取款,而王却以存款不到期为由拒绝兑付。刘老汉一看,坐在王家不走了,王只好硬挤出700元给了他。老汉一家人的数万元积蓄,就这样化为了泡影。 一个叫刘军梅的农妇,在“夫妻银行”存了一万多元。2000年她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急需用钱。她上门取款,王说等两天,过了两天再去,王说没钱。刘军梅问,我的钱哪去了,王答,“我也是受害者,我把钱贷给别人,他们不还,我咋办”。而孩子上大学不是小事,为此,刘军梅先后跑了27趟,后来她发现王家拆迁了,王、刘夫妇不知去向。在刘军梅借钱将孩子送进上大学的那天,无意中她在街上碰到了王满照,刘军梅上前一把扭住王索要存款。谁知,王竟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说,“就这,不要连这也没了……”闻听此言,刘军梅气昏了过去。 彻底破灭 2003年7月1日,灵宝市公安局接群众举报,闻警而动。他们深入群众,调查取证据。然后开始了抓捕行动。而这时王满照、刘菊红像是在人间蒸发了似的,不知了去向。经侦大队的董建峰、何元章等人明察暗访,最终发现了夫妻的行踪。这天中午12时,他们根据线人报告,王可能在一歌舞厅出现。民警迅速包围,冒着酷暑蹲守6个小时后,王满照终于出现了。王一露头,民警们猛扑上去将其擒获。尔后又一鼓作气抓获了刘菊红。公安机关从王家搜出存款票据二十余本七百余张,以及用于揽储的“公章”和私章。 揭开“夫妻银行”的神秘面纱,办案民警大吃一惊:从1996年到2001年,王满照夫妻俩非法揽储750笔,总计三百七十七万余元。由于放贷无法收回,至2003年8月止,有128户农民的105万元难以收回。2003年8月6日,王满照、刘菊红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灵宝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批准逮捕王氏夫妇。然而,那些追逐高利的朴实百姓,受骗上当已成为无法挽回的事实。其实,王氏夫妇的作案手段并不高明,存款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问题。他们正是利用了一些人贪图小利,法律意识不强的弱点。这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当受害群众听说王、刘已被判刑时脸上露出了微笑。但这微笑瞬间即逝,一位年长者凑到记者跟前小心地问,他俩进去了,谁还我们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