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不是扶贫 而是共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 08:49 经济参考报 | |||||||||
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尚未破解的难题。今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格外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称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笔者认为,这为扩大内需,特别是为更强烈感受内需不足压力的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新视野。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一阐明了东北、西部、中部、东部各个经济区域具体的发
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全国一盘棋”,主要利用“计划”的行政手段,强求暂时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格局虽有很大变化,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严重。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显然不能再靠“一平二调”求取平衡了。出路何在?正如温总理所说,要“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先富裕起来的东部地区确实有资金、技术、海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但要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市场、资金出路、资源等方面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由富庶的“鱼米之乡”发展成为繁荣的制造业基地,特别是轻纺、家电等消费品制造业基地。与“鱼米之乡”不同的是,制造业更依赖市场。开拓市场,无外乎海外市场、当地市场和国内其他区域市场。海外市场上,富裕国家市场已经成熟,难有暴发性扩张;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大,但目前还看不出哪里能在近期内成为现实性的大市场。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收入高,但市场也已经逐步成熟,只可能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在国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后,目前经济还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最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新的现实的大市场。 要使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潜在市场成为现实市场,不能再搞“一平二调”,只能通过投资兴业,让当地人民取得更多收入,消费更多商品。有权威人士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出现“资本过剩”的苗头,“过剩的资本”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国家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扶持,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以及本身具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使中西部地区有望成为新的投资热土。“过剩资本”有了出路,“资本输出”又能带动“商品输出”,从而形成双赢局面。 中国工业已经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在东部地区,运输设备、钢铁、化工等重化工行业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又正面临资源“瓶颈”。过去,东部地区靠沿海的地理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资源。目前国际市场资源价格暴涨,这就为东、中、西能源开发的大合作提出了迫切的现实要求。 总之,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是出于传统道义的“扶贫”,而是为了包括经济发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区域提供机会的共同发展大计。作者:陈晓彬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4-3-8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