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经济增长加速度是最大亮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8日 15:1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符定伟 广州报道 3月1日,中国区域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由本报首次发布。
竞争力评价问题,在1980年由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提出。之后,对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的不同,对竞争力概念的理解也不尽一致。 此次排行榜的制作者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该院的10多名研究人员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此前,他们已完成了《广东省地区竞争力评估与分析报告》,引起广泛关注。 本次排行榜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丁力教授,就人们对竞争力评估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接受了本报专访。 《21世纪》:根据你们对竞争力的定义,一个竞争力较强的地区应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丁力:应该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是度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理想指标。二是有较强的经济增长后劲,增长速度用于描述地区经济增长,却无法很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 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经济增长加速度,它是指经济增长的增长速度。有了经济增长加速度,度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后劲就有了可能,客观评估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样有了可能。 《21世纪》:目前,社会上各种评估体系众多,竞争力评估体系也不少,你们提出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体系有何特色? 丁力:此次提出的评估体系是课题组花费近2年时间,集中了我院科研人员的力量,体现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总体上说,这套评估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抓住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问题经济增长后劲展开研究,强调经济增长后劲是本体系最大亮点;二是率先提出度量区域经济增长后劲的指标,即经济增长加速度,并解决了具体的计算问题;三是将竞争力的评估与分析适度分离,避免了权重难题,使得评估尽可能客观,分析尽可能科学。 《21世纪》:对地区综合竞争力的评估,这个体系的评估公式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增长加速度。这个公式很像牛顿的力学定律:f=ma。在这个公式中,你们是如何界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加速度这两个关键因素? 丁力:我们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确认,主要采用的是地区的GDP和人均GDP等相关数据。最难的是增长加速度。我们平常所说的增长速度采用的是环比的办法,即今年比去年增长多少。对于加速度,我们用的是定基增长速度的概念。 用类似牛顿定律的表达形式,是我们这个评估体系一个亮点,这个公式简单明了,而且能说明问题。 这个模式具有可扩展性,横向可以对大小不一的区域进行评估,纵向也可以推广至不同的产业或企业,结果较客观,由数据说话,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 《21世纪》:能否对此次的评估结果作一评估?如果有人对你们提出的评估结果提出异议,如西藏这次进入前十名,将作何解释? 丁力:对全国31个省市与30多个中心城市5年以上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是一件难度颇大的事,尽管我们做了最大努力,失误仍然难以完全避免。从研究者的角度看,评估结果的误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评估模型本身的误差,这一点我们比较有信心,二是评估使用的统计数据误差,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对于西藏进入前十名,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西藏的三大产业竞争力,有两大产业进入前十名,其中一产竞争力全国第一,也许我们平时关注西藏太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此次我们使用的指标都是以人均计算的,西藏虽然总量不大,但人均指标有许多都不比西部其它省市差,甚至超过中部一些省市,更重要的是,竞争力还与经济增长后劲有关,西藏原来起点较低,现在迅速崛起让人刮目相看。 《21世纪》:我们知道,一种模式的评估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除了与方法有关外,更与评估分析所使用的原始数据紧密相联。你们的数据来源于哪里,有没有自己的调查?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丁力:此次排行榜数据全部来自国家的统计部门。在我们研究各种数据,翻看各地的统计年鉴时,确实发现有些数据不是很可靠,而且很多地方的年鉴有欠规范和完整,这些数据与我们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但是,经过必要的分类与处理后,仍然被我们采用,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选择了。 《21世纪》: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增长内涵是不同的,简单地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竞争力进行比较没有太多的意义,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丁力: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在研究时我们对评估对象进行了科学分类,根据全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考虑地域分布,将31个省市(不包括台湾、香港与澳门)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三大类。同时考虑城市人口数量,将35个省会与计划单列市分为特大型、大中型两类中心城市,在此基础上进行竞争力比较与研究。 《21世纪》:通常我们看到有关竞争力评估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将综合竞争力的评估与分析合二为一,你们这套体系将两者作了适度分离,意义何在?体系中出现的贡献与传统的权重有何区别? 丁力:与使用综合加权法进行竞争力评估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体系有可能将竞争力评估与分析适度分离,因为评估竞争力是一回事,回答竞争力为什么高或低又是一回事,正如你所说的,贡献与权重是有实质性区别的,两者都试图反映某种经济变量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但权重通常是不随时间与地点变化的,贡献则不同,如在分析农业对区域综合竞争力影响时,我们发现,农业竞争力的贡献总体趋势都在弱化,但不同地区的农业贡献仍然不同,同一地区的农业贡献在不同时间上也不同,用不变的权重是很难揭示这些差别与变化的。由于篇幅的限制,此次公布以评估结果为主,分析工作只在三大产业层面上展开,其实,这种分析是可以按照需要进一步深入下去的。 《21世纪》:对全国的地区竞争力进行排名,你对此有何看法? 丁力:这次公布的排名中,我们没有将分析系统更详尽地列出来,因为,这是我们的研究成果,还没到向社会公开的时候。 我相信,这个排行榜是有生命力的,也需要完善。我也相信几年后,这个排行榜能成为中国具说服力的区域竞争力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