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垄断与虚拟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 07:47 经济参考报 | |||||||||
集邮市场、艺术品拍卖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价格运动与通常情况下商品市场中的价格运动有很大不同,它更依赖于人们的观念和信心,我们把这类经济活动称其为虚拟经济。 垄断的可利用价值
垄断某种产品的资源、产量或技术可控制市场价格,相对垄断能部分控制其价格,绝对垄断能操纵其价格。这种因垄断而产生的经济现象由来已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知道奇货可居的道理。 自觉地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则是近现代的事。相对垄断不易持久,绝对垄断不易利用,如能在相对垄断与绝对垄断之间设计出一种既能持久,又可利用的系统,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呢? 在股票市场由于股票供给实行行政性强制垄断,经济学中的供求定理在较高的层次被人们自觉地开发利用了。股票供给已不完全由价格调节,而主要由行政手段调节,受市场规则限制,并由市场监管者严格审察和批准。在股市趋势向好时,股票成了一种稀缺商品,谁看好后市想买股票,就必需从现持有人手中购买。股票这些不同于其它商品的特性,使股票价格常常脱离企业的内在价值,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股票持有者除获得企业定期的红利外,还可以在股价波动中获取价差收益。 股票投资这种双重收益极大地激发了敢于承担风险,想获取超额利润者的投资热情,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股市中来。随着市场人气旺盛,交易活跃,股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已上市的企业可配股、增发,新的企业不断地加入到直接融资的行列中来。这时股市的筹资功能、分散风险功能、理财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附加功能,如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等。 行政垄断、信用制度及市场规则 对这种经济活动的开发利用需要很多条件,其中3个条件必不可少,既行政性强制垄断的形成,信用制度体系和交易规则的完善。 研究发现,这类经济活动有个共同的特点,既行政性强制垄断的形成。在集邮市场,有收藏价值的邮票的发行数量必须是确定的;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能卖出好价钱的艺术品的来源基本上是个定数,只能减少,不会增加;在股票市场,新股发行和已上市企业的配股、增发必须是经过严格审察和批准的;在期货市场,每个交易品种的交割时间必须是限定的;在与金本位脱钩的货币市场,国家法定货币只能由本国政府独家发行,并实行最严格的管制。如果把这类经济活动中行政性强制垄断这个先决条件打破,整个市场即刻就会土崩瓦解。 信用制度体系和市场交易规则的完善是开发利用这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制度体系完善,人们才愿意付出真金白银购买代表某种实际价值的价值符号,如果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或遭到破坏,人们无法判断购买的这个价值符号价值几何,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到这类经济活动中来。信用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开发利用这类经济活动的基础。 要吸引更多的人到市场中来,要扩大市场规模,使这类经济活动能发挥更大的效率,就必需有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来约束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来维护市场的运行秩序,并对违规欺诈行为做出处罚。 人们对这种特殊经济活动的开发利用就象开凿地上河利用水资源一样,行政性强制垄断是提高水位,把水引入河渠,信用制度和市场规则是地上河的两条堤坝,3个条件缺一不可。 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 通常情况下的经济活动是以成本为主支撑的价格系统,虽受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价格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但一般不会持续很久,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很快就会使其恢复到应有的价格水平。如2003年初我国闹非典期间,一种叫板兰根的中药冲剂的市场价格陡然间从每包4~5元上涨到2000多元,但没持续多久就快速下跌,后来跌到每包4元以下。 虚拟经济是以观念为主,以人们的信心为主支撑的价格系统,虽然也受自身的价值影响,但只要与其相对应的实体部分运行正常,只要行政性强制垄断、信用制度、市场规则不被破坏,则可在较长时间内自行决定其价格,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繁殖与衍生。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份有2/3不流通,1/3流通股的股价长期高出非流通股5~6倍,经2001年6月以来长达两年半的调整,仍高出3~4倍,只要管理层不允许非流通股在市场中流通,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完全接轨,其原因是他们运行在两个不同的价格系统内。 现我们给虚拟经济下个定义:虚拟经济是指在行政垄断条件下,在较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在确定的交易规则下形成的以观念为主支撑价格系统的一类经济活动。 有人把虚拟经济的范畴局限在金融领域,其实很多经济活动只要具备上述条件都会表现出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譬如对某个地区的房地产业实行行政性强制垄断,不允许或严格限制房屋开发数量,一段时间后,房价就会脱离实际价值浮动起来。作者:王永波作者单位: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4-2-27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