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教师岗位标价出售(地方·长焦)(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 04:02 人民网-市场报 | |||||||||||
然而“不允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明码标价 举债上岗 2002年7月,杜蓓从河南省南阳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班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一腔热血,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方城县杨集乡。期盼在这个生她养她的故里,圆自己的教师梦。8月份,档案和就业报到证从南阳电大转回了方城县教委。然而,从乡教办和学校的答复中,她才知道:杨集乡不缺老师,甚至师资还有富余。所幸有几所学校让她再等上一年,在她之前有很多师范类毕业生也是这样等到了上岗机会。 2003年的暑假,杜蓓从乡教办听到这样的消息:上班需要交1.8万元“教育集资费”。乡政府的硬性规定是:先交钱后上岗,其它一概免谈。 无奈之下,杜蓓经过多方筹集,将1.8万元交到杨集乡教育办公室。 2003年9月,她登上了讲台。随后和全乡同样交费的30个新人一起办理教师资格证手续,几经周折后,终于成为正式公办教师。 “从小学开始到上大学,家里所有的积蓄都差不多花在我身上,现在虽然上班了,可是为凑齐一万八千块钱家里已经举债,本以为回家乡能够好好工作,但现在上班的局面让自己身心疲惫”,说话时杜蓓禁不住流出了眼泪。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讲,1.8万元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方城县各级中小学校在2003年下半年新引进教师300余人,其情况大多跟杜蓓相似。每个乡镇都要交上岗费,所不同的是收取费用的高低,例如该县二郎庙乡收取的上岗费是2.5万元,有的乡是2万元,或者1.5万元不等。 交钱之后 仍有苦恼 因为要交上岗费,该县属同类情况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还有500多人却无法上岗。王伍森是2003届南阳师院历史专业的毕业生,暑假毕业后就去了方城县光明私立学校任教。这样的决定最直接的原因是交不起上岗费。王伍森打算先在私立学校教上几年书,等积攒了足额的上岗费后,看能否进入公办学校,但他担心几年后期待工作的师范类毕业生越来越多,上岗费到时会不会水涨船高。 2003届南阳师院的毕业生在方城县有50多人,绝大多数没能成为公办学校正式在编教师,他们要么去私立学校,要么在公办学校代课。师冬梅就是其中的一位,因无法交付1.8万元上岗费被迫去了南阳市淅川县的一所中学代课。由于淅川县引进教师不需要交取上岗费,她期待着这里的公办学校招聘教师能通过相关考试可以竞聘上岗。师冬梅期待有这样的机会,作为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专生,她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这一愿望似乎代表了这类“非正式”教师的共同心愿———竞聘上岗,但目前看来要走的路却很曲折。他们不明白,乡里既然选择新教师,为何不是“能者上”,而是“钱至上”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交了上岗费的教师也开始在苦恼中挣扎。因为从交上岗费的那天起,他们一直是“编外教师”。杨集乡的侯春湘乡长坦言:安排这些教师上岗都是由乡政府一手办理的,他们把钱交给乡财政,工资就由乡政府按照正常的工资标准支付,只是他们的编制还有待县里审批,估计今年上半年能有结果。但县教委人事科的说法是,编制不是各乡的学校上报几个就批几个,而是上级部门根据整体学生数量按照比例分配。也就是说,这批教师能否纳入正式编制不是县教委说了算,不是乡政府所能拍板,更和交钱多少没关系。 王锐是杨集乡31位交取上岗费教师中的一位,从去年交钱后并没有安排上岗,如今一直等待着乡里的“好消息”。遗憾的还有,已经上岗的教师却也拿不到合理的待遇。按照方城县正规的工资标准,刚参加工作的小学教师月基本工资是482元,初中教师为518元,这个标准在当初交费时乡政府给予承诺。然而自去年9月上班到去年年底,四个月的工作时间他们每个人都只领到了1000元,其余的工资连个说法也没有。 乡长也说出了乡政府的“苦衷”:这批交费上岗的教师里,有些是县有关部门领导打过招呼而安排的,造成了人员过剩,否则也不会有人被闲置。 按照方城县教师的工资标准,挣回1.8万元上岗费,需要整整三年。而这笔钱乡政府究竟如何使用,谁又能说清楚呢? 县教委人事科对2003年新上岗教师的情况了如指掌,不论是办理教师资格证,还是向上级部门申请教师编制,却推说不知“上岗费”一说,岂非咄咄怪事。 教师来源 五花八门 方城县属南阳市管辖,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辖16个乡(镇),人口100万左右。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方城县政协委员姚经华说:“方城县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教育也相对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这与方城县教委人事科“方城县教师队伍素质已经有很大提高,从人员数量上说甚至还有富余”的说法大相径庭。 在2000年前后,方城县先后培养了两届师资班,学员大多由当时的临时代课教师、初中学生组成。两届师资班共培养了200多名“正式”教师,而方城县教委招生办公室主任表示,教委没有参与这些学员的招生工作,是县政府下发文件直接由两所学校独自办学。这两届师资班学员毕业后全部分配到了全县的中小学校,现在他们都是正式在编在岗的教师。 “前几年,全县教师队伍中每年都会出现一批新面孔,他们不是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而是从国有企业或国营单位跳出来的工作人员,这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教师整体素质难道不下降吗”?姚经华义愤辞严地说,这种情况他在全县的政协会议上提出过提案,但没有回复。 他所说的这批人是国营单位里的职工,因为企业效益不好或濒临倒闭,纷纷找关系托熟人而进入教育队伍。 方城县教委人事科对这种情况没有忌讳,因为这批人进入教育队伍,办理相关手续都要经过人事科。科长表示这种情况的人员为数不多,但具体数量和相关资料不能提供,因为每一任科长都会经手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据杨集乡宋庄学校的王老师透露,属这类情况的教师在一个学校或多或少有两三位,照此计算,全县的这类教师保守估计也有六七百人。 如此下来,全县教师队伍何缘不“富余”?姚经华对此忧心忡忡:这么多人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渗入教师队伍,不仅仅是占用了教师编制,影响国家计划统招培养的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更为严重的是降低了全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公办教育 走进怪圈 正如方城县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说:“这几年私立学校的效益越来越好,很直接的原因是大批正规师范类毕业生的加盟,带来了新鲜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使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师范类毕业生交上岗费,从个人的私利来讲我当然赞成,假如他们都进了公办学校,私立学校的发展一定很艰难”。 在方城县,有四所私立学校并立:英才、红星、京华、光明。粗略统计,这四所学校的在校学生总数在2500人左右,生源主要来自城区和城郊乡镇。四所学校虽然只有小学和初中部,但对县城的公办学校来讲,已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与此相似的是,其它乡镇的私立学校同样办得有声有色。 很明显的一点是,生源从公办学校的大量流失。红星私立学校的一位学生家长就说,许多公办学校的老师比不上私立学校,公办学校有很多老师没有什么教育背景,教学质量跟不上,孩子应该在教学和管理质量高的学校学习成长,只要学校好,多交点学费值得。 收取教师上岗费导致大量的师范类毕业生无法进入公办学校,方城县现在还有500多位正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中,不少人相继进入私立学校任教。拿光明私立学校来说,现在有大约30名教师,其中南阳师院近两年毕业的教师有5人,中等师范毕业的在10人左右,都因没交上岗费进了光明学校。 不可回避的问题已经出现:公办教育在方城县正走进一个怪圈。 《市场报》 (2004年02月27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