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或有变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 02:06 中华工商时报 | |||||||||
周三在北京举行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成为国际焦点,中国在会谈中的主导作用和促成会谈的外交努力也得到了国际舆论的好评。 中国的作用越来越正面,越来越重要。这是美国人的看法。美国人的态度显得友好,友好的表现也体现在近日的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对上海的访问。
而同时,另一批美国人在北京活动的意义恐怕已不仅是体现友好了。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6人代表团在周三周四与中国人民银行及财政部官员讨论了奠定人民币自由兑换基础相关的技术性问题。 中美两国经济官员的交流不足为奇,但此时该代表团与中方进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交流则显得意义深远。或许我们可以从最近的一些消息中读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决定人民币是否升值的因素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尽管很多学者认为汇率问题不应该成为政治问题,但在我看来,决定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关键因素还是政治,这不是我们常说的“讲政治”,而的确是政治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更深远。人民币升值与否对经济的利弊影响大家已心中有数,而加上政治这个变量,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更有意思。 种种迹象表明,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已达成默契,人民币升值只是时间和幅度的问题。 首先是美国的态度耐人寻味。美国官方对人民币问题近来显得低调,这不符合美国的政治游戏规则。众所周知,美国国内有一股强劲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这个声音背后的选票在美国具有一定数量。一般来看,此时布什政府出于选战目的,即使不真心要求人民币升值,也应该在口头上对中方保持压力,以获得该利益集团的理解和支持。但美国官方近来一直低调,其中必有蹊跷。 而此时美国财政部代表团的北京之行似乎也为美国官方的语调作了注解。这个主动上门的代表团的任务,不是游说,就是商谈。由于此前美国官方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并没有保持高调,说明该代表团并不是以游说为目的,更有可能来“落实”什么。 周一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华盛顿的讲话也说明了这个意思。有报道说,斯诺在参观纽约摩根大通银行交易厅后回答记者有关这个代表团在北京的相关会谈时表示,“弹性汇率符合中国利益”,“我们乐见中国作出实质努力”。看来,美国在等待。 其次是国内媒体的报道不同寻常。最早报道人民币将在一季度升值5%的是《财经时报》,其报道说,“人民币主动升值5%气候渐成”,“如果央行决定调整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在下个月进入实质性阶段”。尽管该报道得到人民银行的否认,但应该不是空穴来风。《财经时报》在当日的另一篇报道则说,有学者建议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善中国国际贸易条件恶化的问题,而这篇报道的导语就首先提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的观点。易纲说:“中国的贸易条件正在恶化,出口商品的价格在下降,而进口商品的价格在上升。”易纲的观点似乎也表明,央行认可贸易条件恶化,而这也许是一个向外界解释人民币升值的很有说服力的理由。 另外是人民银行的表态不同寻常。人民银行在此前举行的全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这句话可以解读为,人民币汇率机制会慢慢完善,也就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有可能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至于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和均衡的水平上稳定,也可以解释为在一个符合人民币价值的新的均衡水平上稳定,这暗示人民币有升值的可能。事实上,通过放宽现有的人民币浮动幅度来达到升值的目的,比起建立新机制要容易的多。央行在公开否认人民币升值5%时,其用辞也比较谨慎。央行说,下个月进入实质性操作没有根据。在其辟谣用的通稿中,更多篇幅讲的是汇率制度目前没有改变。汇率制度的不变,并不会妨碍汇率浮动幅度的改变,而央行也没有明确表态说年内不会进入“实质性阶段”。 尽管中国官员在会晤美国财政部代表团时传递出的信号显示,中国不太可能立即改变严格管制的汇率体制,但没人说不太可能立即改变汇率的浮动幅度。 可以推测的是,由于媒体的报道,人民银行有可能改变了原定的调整汇率的时间表,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但央行调整汇率的步子今年一定要迈,至于时间,应该在三季度之前较为合适。因为美国大选在三季度开始进入炽热阶段,人民币在三季度的某个时间升值对布什的支持有些迟,而一季度调汇的路已经堵上了。中国需要保持中美目前的这种友好关系,如果台海不发生意外,人民银行当在二季度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扩大5%,而人民币则一步升值到位。 让我们拭目以待。(27C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