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力推中国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 01:5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袁梅 发自上海 春天的正午,阳光洒在陆家嘴绿地上,人工湖边的柳树刚露出第一抹新绿,王元硕坐在湖边看着满池的锦鲤欢快地游来游去,寻觅和争抢着水中的食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中午从汇丰大厦逃离出来,喂喂鱼,呼吸呼吸室外的空气已经成为王元硕的一个习惯。看看周围,还有不少西服革履,衣冠楚楚的人也在看着鱼儿发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好
王元硕是某知名外资银行中的一名部门经理,30刚出头,能讲2门外语,每周工作时间在60个小时以上。他开一辆帕萨特,在浦东世纪公园附近有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月收入过万,加上年终分红,年收入接近20万。他喜欢旅游,看电影,偶尔和朋友去滨江大道的星巴克喝喝咖啡,晒晒太阳。 城市里,像王元硕这样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热爱工作,热爱消费。国际投资银行和跨国公司对中国这个新兴阶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市场调查公司也针对该人群做了专门的调研,因为他们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似乎有迹象表明,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和壮大,在推动消费的同时,中产阶层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加速的助推器。 据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测算,2002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为5000万个,家庭平均年收入为7.5万元,家庭平均拥有31万元资产。而到2010年,以上数字均将翻番,即达到标准的家庭总数达1亿个,户均收入为15万元,户均拥有资产达62万元。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表示,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率)将不断上升,从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中产”定义困难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业内人士认为,确认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标准不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 “中产”这个词已经变得越来越热,国际投行、社会科学院、权威调查机构纷纷给出划分中产的标准和定义,但“中产”这个词却愈发地显得模糊不清。 按照巴黎百富勤的说法,王元硕的收入早就已经达到并超过了他们对中产的定义,但王元硕根本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中产阶层。他说:“我是分期付款买的房子和车,我欠银行数十万元,每月还贷需要接近1万元。在上海这个城市,每月用在吃饭、交际和服装等上面的钱也要几千,我要拼命节省才能有钱外出旅游。我认为自己不能算中产,只能算是走在努力奔中产的路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特别在一些大城市,一部分人的收入和生活方式都开始接近国外的中产阶级,购房买车是几年前大家想都还不太敢想的消费项目,现在却已经成为最热的话题。但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大城市的地产价格也在飞涨,竞争愈加激烈,人人都生活在一种危机感之中,并没有国外中产阶层那种悠游平和的心态。 只有在中午喂鱼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到王元硕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平时他经常都是紧皱着眉头,埋头在电脑面前,手机响个不停。王元硕说,我很想变成一条鱼,但海里也是大鱼吃小鱼,虽然别人认为我的工作挺稳定,但我知道它也是朝不保夕,只要今年的业绩达不到年初的目标,我立刻就会被人取代。如果失去了工作,那我可能马上就变成了“贫困”一族。 中国的地域差别很大,生活指数差别也很大。每月收入二、三千元,在上海也许只能算“温饱”,但到内地的一些城市,如成都、重庆等,在生活质量上也许就可以达到中产的标准。所以在中国,对“中产”的定义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和预测》认为,确定一个人是否是中产阶层,基本上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职业的标准;二是收入的标准;三是消费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四是主观认同的标准。该报告通过采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估计当前中国社会有多少人有可能成为中产阶层。 社科院的李春玲博士和她的课题小组对5860人进行了跟踪调查。 这些人涵盖中国12个地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四川和内蒙古,年龄在16至70岁之间。该调研报告结果表明,满足单一标准的人数不低,其中,“职业中产”的占15.9%,“收入中产”的占24.6%,即在适龄社会人口中大约1/4的人是收入中产,“消费中产”的占35%,主观认同自己是中产的人数最多,占到了46.8%。 然而,如果以四个指标共同界定中产阶层,即某一个人既是职业中产(白领职业),又是收入中产(收入水平在中等以上),同时也是消费中产和主观认同中产(家庭消费达到小康并认为自己处于中等或更高的社会地位),才被归类为中产阶层,那么中产阶层的比例大大下降,仅为4.1%。这意味着,在当前中国适龄社会人口中,只有4.1%的人符合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中产阶层的标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现代中产阶层的实际数量仅为3518.5万人。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业内人士认为,确认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标准不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按照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 巴黎百富勤经济师陈兴动认为,划分中产阶层这个标准确实很难确定,巴黎百富勤给出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元这样一个中产阶层的量化指标目的旨在为了研究这些人群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实际情况表明,现在中国这样的人群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 虽然社科院的调查认为,目前只有3000多万的人能够算入“中产阶层”,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产阶层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也在上升,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角色、作用和影响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中产”推动经济 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产生和增加,这个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元;他们的消费目标已经从1000至10000元的物品提高到10万到100万元的物品。在一个相对同质化的社会,中产阶级应该达到70 %王元硕有一辆帕萨特,但他更希望能有一辆四驱的越野车。在上海已经有一个越野车的俱乐部,每到假期和周末,一群平时衣冠楚楚的白领或是私营企业主纷纷将西服套装换成休闲服、牛仔裤,开着自己改装过的越野车呼啸着从城市中出走。在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有两辆车,一辆公务车,一辆越野车,最近一段时间,投资房产也是他们的热门话题。 从宏观经济的视野来看,消费市场的启动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研究证明,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甚至对全球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意志银行关于2004年的中国经济报告中指出,消费已经开始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与汽车业将继续成为2004经济迅速扩张的两大引擎。消费信贷的放开和启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以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商品房和汽车的个人大量增加。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由于国内汽车热持续升温,2003年中国轿车产量达到206.9万辆,同比增长80.7%;销量达到204万辆,增长92.8%。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比上年增长20%,产销总量各超过5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可望达到260万辆以上。200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带动了钢铁、建材、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增长。2003年房地产业运行良好,景气指数从年初的90点左右一路攀升到年末的130点左右,升幅达40%多。 2003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2004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消费的升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李德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不仅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法国巴黎百富勤最新的《中国消费前景》报告中提出,中国人均消费从2003至2020年将增长10.8%,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消费结构将不断改变。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衣食消费支出比例会大大下降,趋势变为逐渐追求健康、舒适、质量和样式。未来10至20年,房子和与住房相关的商品都将是家庭的首要需求。轿车开始大比例进入家庭。2010年城市对车的需求大概是1000万至1500万辆。而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消费会根据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从1990年到2002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5.1%。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产生和增加,这个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元;他们的消费目标已经从1000至10000元的物品提高到10万到100万元的物品。在一个相对同质化的社会,中产阶级应该达到70%。而农村的购买力也正在上升,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的人数从1997年的9.4%上升到2002年的16.8%,增长最快的是到城市打工的农村居民的薪水,过去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3%,这些购买群体的目标将是中高档消费商品。 摩根大通研究认为,2004年甚至直至2005年中期,消费将迅速增长。受周期性影响,目前的投资及出口繁荣将逐渐导致家庭收入提高。在结构上,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经过多年高储蓄之后,将开始对消费感到信心十足。而前一个经济周期中,消费增长的峰值直到1994年后半年才出现,较投资峰值出现晚一年多。正如前一个周期一样,高端产品及服务将有出色表现。 云南信托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消费升级的最大动力就在于城市中产阶层收入增长的速度和消费模式的变革。从人口的收入分布看,中国收入最高的群体集中于26至40岁之间,这部分正处于成家立业的人群消费倾向也相对较高,成为房产、汽车消费的主要群体,而随着这个群体收入的提高,使得房产、汽车和其他奢侈品的消费具有持续性。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对媒体表示,目前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人群构成的演变均表示相当乐观,因为中产阶级作为一个团体正在快速形成。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逐渐增大,整个社会将呈现“橄榄型”,即高收入和低收入的群体均较弱,而中等收入的人数量最多。由于中产阶级的购买力最强,因此,这将是最佳的社会构成模式。 王元硕和他的朋友们平时的工作都非常勤奋,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要把握这个时代的节拍,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自己更多的付出,因此拼命工作,努力消费已经成为一股惯性。他们可能还没有觉察到,中国经济逐渐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他们正是其中重要的力量。而且在今后的岁月里,中产阶层的不断付出将一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而他们自己也将从中受益。 《国际金融报》 (2004年02月27日 第七版) |